30.第30章 拉動內需,如何讓人民幣顯示應有的威力(2)

30.第30章 拉動內需,如何讓人民幣顯示應有的威力(2)

伴隨着各部委的“十條措施”出台後,中央又相繼提出了“大力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和兼并重組;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服務業發展”等產業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還研究部署了以金融促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提出了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和改進信貸服務等9項金融政策。

至此,2009年的經濟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這套體系包括了投資、消費、外貿、社保、產業和金融等多層經濟政策。這些政策體系裏的每一個因素的實施都將是為了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8%的目標。要完成這個總目標,就要分析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之間的客觀關係。

國家主席胡錦濤特別指出,2009年是中國建國60周年,也是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要做好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對於有效因應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針對2009年中國經濟基調中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關係進行了論證。

《人民日報社》論指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着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受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的影響,經濟增長下滑過快,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為此,要從以下方面努力。

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保增長的關鍵是要解決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當前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國際需求大幅收縮。而中國人口眾多,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國內市場廣闊,需求潛力巨大。中國必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真正把經濟增長的基本立足點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利用這次國際經濟結構調整的時機,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各方面的發展目標,必須重視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地區結構,努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在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更加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工作。只有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才能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啟動潛力巨大的農村市場。

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發展的成果要由全體人民共同分享。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加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教育和醫療水平,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和生產安全,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

《人民日報》社論從確保經濟增長為前提,抓住機遇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擴大內需轉變產業結構,從大局出發對中國經濟再2009年及長遠發展進行了嚴密的可行性論證。但對於中國經濟要確保一定的增速,中國的經濟學家提出了比較擔憂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是政府投資要和企業投資結合起來,避免產生擠出效應;政府投資應和改革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政府投資有效拉動社會投資的機制,社會投資不僅僅是解決投資問題,更重要的是靠社會投資換一種機制,調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是注重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需要時間,在前一段快速擴張的時候,調整結構比較困難,而目前則是一個機遇。

第三是擴大內需與節能減排結合起來。“十一五”規劃的節能減排要求來看,還沒有完成預期目標,在新一輪投資下,節能減排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如果處理不好,可能使節能減排工作被保增長所替代。

第四是加快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現在是一個良好時機。中央集中權力進行項目審批,對市場反應不敏感,應建立一個企業自主投資的制度。這需要建立新型的市場准入制度,需要政府投資審批權限下放,明確權利和責任,同時對地方政府加強投資監管。

2009年的經濟基調和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已經確定下來。但是任務異常繁重艱巨,機遇和挑戰考驗正在考驗着中國領導人的智慧,也考驗着中國企業家們的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和承受能力。

4.電煤合同指導價,應該權衡各方利益

煤電之戰就像不怎麼恩愛但又必須一起過日子的小兩口之間吵架。煤電企業間爭吵不斷,有時甚至大打出手。中國電力的70%都是火力發電,中國煤炭產能的80%以上都銷售給了電力企業。而未來15年的中國能源發展規劃實行的是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戰略。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如何,不僅對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起着很大作用,而且對電力資源開發利用有着重要作用。

在煤炭價格方面,雖然自1992年就已經放開,但這是一種不同於其他商品的放開,煤電價格實行的是“計劃煤”(電力用煤)與“市場煤”的雙軌價格體系。“計劃煤”也就是電力用煤占煤炭總產量的60%;其餘40%的煤炭價格則趨於市場化。用計劃煤發的電利潤很高;用市場煤發的電,利潤很低。中國的電力行業憑藉其壟斷地位,一直使用政策性的低價煤。

計劃煤的超低價格,使得煤礦行業長期在微利與虧損的邊緣徘徊。同時電力行業憑藉超低成本價和非市場化的終端電價,始終保持相當高的利潤率。自1992年放開煤炭價格后的11年裏,絕大部分時間段是市場煤價高於重點煤炭合同價,這期間電力部門與煤炭企業以國家重點電煤合同形式簽訂的煤炭供應量為20億噸,由於這20億噸煤是煤炭企業以低於市場煤炭的價格銷售,僅此一項,11年中煤炭企業實際少收入約328億元。由於兩種價格的同時存在,人為地扭曲了煤炭價格,使煤炭行業的利潤水平長期低於社會平均水平。同時也把中國電力行業推到居高的地位,民間總是戲稱電力行業就是“電老虎”。

在2000年的時候,隨着中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政府順應形勢把煤炭定價權由過去的政府主導價格改為由政府協調下的企業協商。但是由於中國電力正處在改革的敏感時期,為保證電力改革的平穩過渡,政府實際上仍對煤價實行指導。在這樣的半市場化煤炭定價機制下,煤炭交易主要仍是採取通過全國煤炭訂貨交易會的形式,組織宏觀調控。煤炭訂貨會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與市場經濟發展程度明顯脫鉤,不僅交易方式落後,而且成本高、效率低,已不利於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弱化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前幾年由於國際煤價的上揚及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煤炭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上漲,這種在雙軌機制下的煤炭價格上漲導致了煤炭企業的無序競爭。還攪亂了煤、電、運的生產運行格局,由於政府部門在煤電價格之爭中的協調乏力,導致了所謂的“電荒”和“煤荒”。煤、電兩大行業之間存在的矛盾,從表面上看,是電煤價格相差太大,而實質上反映出的是行業間改革的不同步、市場准入的行政性限制等突出問題。

煤炭產業是電力產業的上游產業,煤炭市場化的健康協調發展,是電力產業發展的必要前提。但是,在煤炭企業已經走向市場,產品價格和分配由市場競爭決定,而電力行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計劃和政策的載體的情況下,這種市場煤、計劃電的結果只能是讓市場價格機制常常失衡。

為了協調煤電價格,國家發改委出台了《關於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意見》,決定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就煤電聯動的方案設計分析,煤電價格聯動措施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發電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而沒有完全考慮相關行業的利益平衡問題。

實際上,煤電聯動導致了電力行業計劃經營的鞏固和加強。當電煤指導價和市場煤價相差太大而出現電煤供應的價格政策性短缺時,同時由於油價上漲、熱價較低以及各地陸續開始收取的水資源費和環保排污費等,發電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會加大,成本的迅速上升導致企業經營效益的普遍下滑,甚至虧損,電力企業特別是火力發電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整體情況仍然會不容樂觀。

亞洲開發銀行專家林伯強分析煤電價格並軌時認為,從短期來看,並軌之後電價會上漲,但是從中期來看,也許電價反而會下來。因為,煤電價格真正並軌,對電價的影響從中期來看可能是中性的,不會導致宏觀經濟的大起大落。理順煤電價格,可以減少缺煤的預期,中間環節的費用可以降下來,這會消化部分漲價因素。

國家在堅持放開煤價的基礎上,對電力價格實行競價上網,建立市場化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煤電價格真要聯動,就應該一次性到位,實現煤電價格並軌,由市場來調節。

同時對電力行業內部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是必須的。因為電力企業消化煤炭漲價成本,除內部加強管理、降低消耗外,需要外部環境的配套改革,這包括建立市場化的電價機制,以及電力行業與煤炭行業改革的同步進行。以電力行業而言,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尤為重要。以“競價上網”為主的電價改革已經起步,只有在終端電價上引入競爭,才能使發電集團之間以聯盟關係為主轉向以市場競爭關係為主。

政府已經着手對電價進行改革。國務院發佈《電價改革方案》,電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穩步推進電力體制及電力市場改革的基礎上,建立清晰的、分環節的電價體系和相應的電價形成機制。同時建立規範、透明和高效的電價監管制度。

中國電價改革可分為近期和長期兩個目標。

從近期來看,電價改革應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因地制宜,進行總體設計,分步實施。實行廠網價格分開,在廠網分開的基礎上,改革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建立與發電環節競爭相適應的上網電價機制,形成競爭性的電力市場;建立有利於促進電網健康發展的規範的輸配電價格形成機制;實現銷售電價與上網電價聯動,優化銷售電價結構,建立有利於公平負擔的銷售電價定價機制。

電價改革的長期目標是在進一步改革電力體制的基礎上,將電價劃分為上網電價、輸電價格、配電價格和終端售電價;發電、售電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配電價格由政府制定。同時,建立規範、透明的電價管理制度。

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但只有電價高於成本,才能進行電力體制的市場化改革。推進電價改革的當務之急,是讓電價高於成本,電價管制要按市場經濟規律定價,體現供求關係。無論從宏觀經濟運行還是從行業發展來看,中國電價水平還有一定的調升空間。適當調整電價水平及其結構,不僅不會導致價格總水平的顯著上漲,而且還會緩解能源緊張局面,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政府針對這幾年來煤炭企業和火力發電企業之間的爭吵不斷、博弈不斷,先後對煤炭行業和電力行業在體制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由於改革是一項複雜而漫長的歷程,煤電之爭戰還在繼續。但不管怎樣,為了緩解煤電行業間的重重矛盾,使得中國能源利用走上有序健康的軌道上,保證國家整體經濟安全有效運行是最終目的。因此政府指導和平衡煤電合同價格要照顧好各方的利益。電力行業而言,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尤為重要。以“競價上網”為主的電價改革已經起步,只有在終端電價上引入競爭,才能使發電集團之間以聯盟關係為主轉向以市場競爭關係為主。同時,政府應積極促進煤炭企業的整合,有必要建立統一規範的煤炭交易市場,規範市場交易行為,降低價格波動的影響。政府部門應不再直接干預煤、電雙方的市場交易行為,只實施總量調控。電煤價格應以市場為主導,實行自主交易,鼓勵煤、電雙方在充分協商的情況下,簽訂中長期合同。讓煤、電兩個行業真正處於一個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中,促進雙方良好協調關係的建立,實現真正的互動。

5.別讓家電下鄉變了味

中國廣大農村是多少年來被經濟學家們叫好不叫座的市場,在其學術論文以及政策建議性的文章中,廣大農村市場都成為不可或缺的論據。然而農村的購買力和消費水平卻一直都不見改觀。金融危機來臨,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被滯緩,拉動內需則成了保增長、促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在危難時刻政府才想起農民兄弟們,政府才第一次從行動上推出具體的政策給予農民兄弟以實惠。廣闊的農村蘊含著巨大購買力,無疑這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極具開拓前景的買方市場,這就促發了政府“家電下鄉”政策的出台和實施。

家電下鄉政策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是財政和貿易政策的創新突破。主要內容是,順應農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運用財政、貿易政策,引導和組織工商聯手,開發、生產適合農村消費特點、性能可靠、質量保證、物美價廉的家電產品,並提供滿足農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後服務;對農民購買納入補貼範圍的家電產品給予一定比例(13%)的財政補貼,以激活農民購買能力,擴大農村消費,促進內需和外需協調發展。

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擴大農村消費、統籌國內外市場的一項重要舉措。投標人應充分考慮農村消費環境差異和農民消費水平特點,研究開發物美價廉、性能可靠、質量保證、節能環保、操作簡單的家電產品。同時,考慮到農民對於家電產品使用成熟度較低,應加強和完善售後、維修及培訓服務,確保農民買得放心、用得滿意。家電下鄉與汽車下鄉、摩托車下鄉,都是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既是實現惠農強農目標的需要,也是拉動消費帶動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

縱觀家電下鄉政策的出台成因或是所體現的意義,這一政策對中國的全局經濟發展都是有很大利好促進作用的。但是,中國一向是不缺乏好的政策,而關鍵是這些好政策總是被“歪和尚”拿來糊弄百姓。

在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一年來,從各個地方、各個側面反映出來很多聽起來有些可笑的問題見諸於報端、網絡和電視新聞中。

一些不法廠商試圖趁這次“家電下鄉”的機會,來一個渾水摸魚,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積壓、滯銷、淘汰商品賣給農民兄弟;有的則乾脆打起了趁機大撈一把的發財主意,竟然把一些舊家電用翻新的手法偽裝成新家電后賣到農村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全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全集
上一章下一章

30.第30章 拉動內需,如何讓人民幣顯示應有的威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