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2)

關於教師(2)

孔子的師道是“萬世師表”,要求教師不僅在見識上,而且在做人上(包括如何成為人間統治者)成為一個榜樣。在具體的知識方面,則要求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和不斷學習(“學而時習之”)。教師的性質,是以人間的最高行為準則--聖人之言去影響學生。亞里斯多德的師道是“追求真實”。他教出了亞歷(色色小說山大大帝,從他的教育中亞歷山大習得了方法:以最簡便有效的手段達到最大的目標。這是科學及其技術實施的第一原則。側重其目標者發展為世代相傳的科學理性,側重其手段者發展為技術,包括統治的技術。真理與實用,成為西方教育的兩個互為錯節的動因,教師的性質則是根據理性原則和人類的需要而傳授知識。中世紀的大學實際暗合了孔子的師道,要求教師按聖上(上帝)之言去影響後人,但方法借用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而偏於對“聖言”的證實,就為求實和懷疑留下了一道缺口,發展成現代大學。

現代的大學源自西方,已經與韓愈所受學施教的傳統大不相同,也與柏拉圖的雅典學園不同。歷史遺留下來的兩種教育精神,應該說已融入了現代大學之中。特別是中國的大學,是最有可能兼容兩種傳統的地方,倒是一些完全模仿美國大學的“改革”,反而妨礙了大學真正的生長和發展。雖然現在在中國大學施教的教師,還遺傳了一定的中國傳統師道,但都是從西式現代大學系統中培養出來的。

現代大學裏的教師分為四個等級: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這個傳統是由歐洲大學建立起來的,完全被現代教育系統作為一固定模式沿用下來。各個國家對這四種職位有不同的定義,在授予這些職稱時也秉持不同的標準。比如說,在美國,助教指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是在大學裏獨立地講授課程,主持科研項目,培養博士的最初級的職稱。在日本,助教授是指副教授,是比教授僅僅低一級的高級研究人員。而在德國,助教稱為Hiwi,意思是科學的輔助力量,與中國通常所指的助教要低一檔。這些稱呼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大學裏確實需要不同的教職人員來保證教學、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我們這裏使用的四種等級是中國的大學普遍採用的。作為學生,應該清楚自己該向這些職稱要求什麼,詢問什麼,從而明白自己向他們學習的限度在哪裏。這種了解有利於你們的學業,也不會因為過分地要求教師而妄加褒貶,流於輕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九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十九札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教師(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