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用價值到公民價值(11)

從公用價值到公民價值(11)

人各不同,人越多差異越大20世紀向我們灌輸了

“受眾迷思”的思想,讓我們知道,人們基本上是相同的,任何大群體的讀者、聽眾或是觀眾,相對來說都是同一的消費者。

(從這個觀點來看,某人是一個少年還是一位中年婦女,構成了高度精確的區別。

)然而,事實上凡是受眾迷思被認為是真理的地方,其實大多不過是意外。

當人們作為消費者面對很窄的選擇面時,行為確實會趨同。當媒體頻道有限,生產成本很高時,對興趣的反映*也就受限。

但是當人人都可以成為媒體,媒體又幫助協調從前的受眾時,興趣愛好的排列組合便會讓人眼花繚亂。

我們可以將之稱為米爾佐夫原則(Mirzoeffprinciple),在第3章里我紐約大學的同事提到過它,如果你專門上網去找,可以看到

“一個瘋狂的興趣範圍”。在第3章作者寫道

“正如我紐約大學的同事尼古拉斯·米爾佐夫所指出的:‘網絡意味着我們最終發現,人們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是如此之廣闊,廣闊到瘋狂的地步。’”在廣播系統里,團體越大,就有越多的行為匯聚到某一平均水平上。

而在參與性系統里,

“平均”則幾乎是個無用的概念。最活躍與最不活躍的用戶的行為隨着總人數的增加,明顯地區分開來。

社會系統越大,最活躍和最不活躍參與者之間的區別越大。在小團體裏,每個人幾乎都可以平等地參與,而在大團體裏則會有核心團隊和邊緣團隊之分(也就是協作圈模式)。

系統越大,核心與邊緣團隊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彰顯。龐大人群中出現行為的範圍要比小群體廣,隨着系統的擴大,使得

“平均用戶”這個概念更不可能出現,也更沒用處。建立或者運行某個社會服務的人不能強調到底是平等還是普遍的參與。

除非參與者數量很少,否則哪種參與都不可能實現。相反,服務可以通過對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程度的參與來利用它的分支。

維基百科賦予其潛在用戶按意願去書寫或是編輯很多詞條的能力,但也可以說它賦予的能力很少。

如果你修正了某個錯別字,然後從此不再使用維基百科,這仍然比你不修改這個錯誤要好。

維基百科使得進行這些微小的修改簡單易行,甚至不強求在進行編輯前先註冊賬號。

這種參與的低門檻吸引到了最微小价值單位的累積--畢竟沒有人會為了修改一個錯別字而去註冊一個賬戶。

人各不同,人越多差異越大20世紀向我們灌輸了

“受眾迷思”的思想,讓我們知道,人們基本上是相同的,任何大群體的讀者、聽眾或是觀眾,相對來說都是同一的消費者。

(從這個觀點來看,某人是一個少年還是一位中年婦女,構成了高度精確的區別。

)然而,事實上凡是受眾迷思被認為是真理的地方,其實大多不過是意外。

當人們作為消費者面對很窄的選擇面時,行為確實會趨同。當媒體頻道有限,生產成本很高時,對興趣的反映*也就受限。

但是當人人都可以成為媒體,媒體又幫助協調從前的受眾時,興趣愛好的排列組合便會讓人眼花繚亂。

我們可以將之稱為米爾佐夫原則(Mirzoeffprinciple),在第3章里我紐約大學的同事提到過它,如果你專門上網去找,可以看到

“一個瘋狂的興趣範圍”。在第3章作者寫道

“正如我紐約大學的同事尼古拉斯·米爾佐夫所指出的:‘網絡意味着我們最終發現,人們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是如此之廣闊,廣闊到瘋狂的地步。’”在廣播系統里,團體越大,就有越多的行為匯聚到某一平均水平上。

而在參與性系統里,

“平均”則幾乎是個無用的概念。最活躍與最不活躍的用戶的行為隨着總人數的增加,明顯地區分開來。

社會系統越大,最活躍和最不活躍參與者之間的區別越大。在小團體裏,每個人幾乎都可以平等地參與,而在大團體裏則會有核心團隊和邊緣團隊之分(也就是協作圈模式)。

系統越大,核心與邊緣團隊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彰顯。龐大人群中出現行為的範圍要比小群體廣,隨着系統的擴大,使得

“平均用戶”這個概念更不可能出現,也更沒用處。建立或者運行某個社會服務的人不能強調到底是平等還是普遍的參與。

除非參與者數量很少,否則哪種參與都不可能實現。相反,服務可以通過對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程度的參與來利用它的分支。

維基百科賦予其潛在用戶按意願去書寫或是編輯很多詞條的能力,但也可以說它賦予的能力很少。

如果你修正了某個錯別字,然後從此不再使用維基百科,這仍然比你不修改這個錯誤要好。

維基百科使得進行這些微小的修改簡單易行,甚至不強求在進行編輯前先註冊賬號。

這種參與的低門檻吸引到了最微小价值單位的累積--畢竟沒有人會為了修改一個錯別字而去註冊一個賬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認知盈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認知盈餘
上一章下一章

從公用價值到公民價值(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