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創造慷慨文化的時代(9)

這是一個創造慷慨文化的時代(9)

在瑞爾森大學的第一個學期,阿凡尼爾修了一門化學導論課程,和所有的學生一樣,他發現這門課很難。

認識到這點以後,和所有的學生一樣,他加入了一個學習小組。到這時為止,他的故事仍平淡無奇,但是由於他的年齡和他所處的時代,世界為他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在線學習小組。

阿凡尼爾加入了facebook上一個叫做

“地牢/掌握化學答案”(Dungeons/MasteringChemistrySolution)的小組(地牢是學生們對學校里他們一起學習的那間教室的昵稱)。

阿凡尼爾是小組的管理員,他負責處理同學們加入小組的請求。最終,他們班有146位同學都成了學習小組成員。

在學期末,化學老師安德魯·麥克威廉姆斯(AndreMcilliams)在facebook上發現了這個小組。

儘管不能查看內容(因為他不是成員),麥克威廉姆斯還是將阿凡尼爾告到了學校。

瑞爾森大學對阿凡尼爾提出學術指控,事實上共有147項指控--一項針對他作為facebook小組的管理員,剩下146項針對他分別允許了146個人加入。

這個指控嚴重到足以將他開除出瑞爾森大學。阿凡尼爾與學校的對峙關係顯示出兩種根深蒂固卻完全對立的觀點,這種衝突在任何一個大學裏都存在。

瑞爾森大學的立場很簡單:使用facebook是錯誤的,因為個人的學業任務不應該被拿來分享。

科技學院院長詹姆斯·諾里(JamesNorrie)說:“我們是瑞爾森大學的盧德分子19世紀初,在英國手工業工人中參加搗毀機器運動的人,被稱做

“盧德分子”,這個詞來源於英國累斯特郡一位叫奈德·盧德的人,他在1779年前後搗毀了兩台織襪機。

後來

“盧德分子”用以泛指那些反對機械化、自動化,或阻礙技術進步的人。

--譯者注嗎?當然不是。但是學術不端準則里說過,如果本應該是個人完成的任務,而學生卻在一起完成,就叫作弊,不管他們用的是facebook,還是傳真機或油印機。”阿凡尼爾的立場則截然不同。

對於他來講,facebook只不過是校園的延伸。如果學習小組真的在一個叫做地牢的房間做化學作業,那在學校里做作業和在網上做作業沒有任何區別。

阿凡尼爾說:“如果這都算是作弊的話,那麼私人補習也是作弊,學校里導師帶學生做項目也是作弊。”就算學生都被要求獨立完成作業,他們也會互相學習怎麼做。

從同伴教學,到合作,再到毫不掩飾的作弊,它們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範圍。

但是當學生們都聚集在地牢裏時,校方就應該相信他們能理解並尊重這些範圍的不同之處。

從這個角度來看,facebook所承擔的所有功能*,是一個和地牢作用完全相同的傳達思想的空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認知盈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認知盈餘
上一章下一章

這是一個創造慷慨文化的時代(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