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職工平均工資:與你自己關係不大(3..

第八章 職工平均工資:與你自己關係不大(3..

按理說,根據勞動統計報表得到的職工工資總額應該是準確的,但事實上必須剔除兩種情況:一是故意瞞報、少報;二是計算錯誤。

隨着電腦技術的普及,計算錯誤基本上可以杜絕,但瞞報、少報時有發生,這主要是一些單位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少繳一些社會保障費用。道理很簡單:職工社會保險費用是根據工資總額百分比繳的,工資總額數字小了,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也就相應減少。

既然是瞞報、少報,統計部門當然就很難發現這部分數字究竟有多大。為此,統計部門通常會把得到的工資數據與其他相關數據對照,通過這種辦法來對工資數據進行核實、調整。

以職工工資總額為例,通常是拿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這個指標來比較。目前我國職工工資收入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相當高,一般要佔70%左右。所以,把這兩個數據進行比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判斷職工工資總額數據是否真實、可靠。

舉例來說,把2003年到2010年我國職工平均工資增長速度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趨勢進行比較,能發現兩者關係基本上一致;然後,再把它與稅務部門收取的個人所得稅數據進行比較,相互之間也能基本保持一致。

上面提到,“平均數”最沒有說服力,既然如*此,為什麼國家統計局要熱衷於公佈“職工平均工資”這個指標呢?

應該說,這種做法既是國際慣例,也是我國現行統計制度的規定。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平均數有它的特殊作用;二是受各種條件限制,統計部門目前掌握這樣的數據最方便。

首先從平均數的特殊作用看。平均數是統計學上一個最基本的指標,最能反映總體一般情況和變化趨勢,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狀況。設想一下:除了平均數,還能用什麼指標來反映總體一般情況呢?

職工平均工資這個指標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初就有了,當時叫城鎮職工平均工資。與當時非常穩定的物價水平相適應,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我國的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數據基本上沒什麼大的變化。1978年改革開放后,這個指標數據開始平穩增加,並且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每年幾乎都是以兩位數速度在增長。

整體上看,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分為三大塊:政府、企業(單位)、個人,這三者之間的比例控制並調整在怎樣的一個程度非常重要,而職工平均工資這個數據非常有助於政府及時了解並掌握這方面的情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民生數據的真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民生數據的真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職工平均工資:與你自己關係不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