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各敲各的鑼(1..
儘管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房價已出現明顯下降,但是統計部門公佈的房地產數據依然表現溫和,與人們的感覺相差甚遠。一位政府部門權威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如果繼續採取目前的統計方法,統計數據便不能如實反映房地產市場的真實情*況,統計數據已經對政策及市場形成了誤導。
——摘自某公開報道
以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為代表的各種房地產市場數據,是政府制定政策尤其是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依據,也是公眾判斷房地產市場走勢的主渠道,這個數據被列入公眾最關心的統計指標,是很好理解的。
然而,房屋銷售價格指數有一大怪現狀,那就是各種數據真真假假,一天一個;你說要漲,他說要跌。並且明明是同一個房地產市場,也會出台各種不同數據,讓公眾暈頭轉向。
而實際上,在這些人人都說自己是權威機構的部門面前,說不定它們看到公眾暈頭轉向才高興呢,因為它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究其原因在於,這與它們背後的利益分不開。尤其是一些專家在房地產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領着不菲的津貼,這就更使得他們的言論難以保持公正立場,繼而必然要誤導市場了。
以廣州為例。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報告稱,2008年9月廣州市一手住宅平均價格從8月的每平方米9078元跌到8244元,同比下降14.9%,環比下降9.2%,創當年以來最大跌幅。與此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的數據卻與之大相逕庭,數據顯示9月份廣州房價環比下降幅度為1.4%,兩者相差6.5倍。而公眾普遍反映,從感覺上看當時房價並沒有什麼下跌,所以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數據更真實些。
再看上海。2008年1月15日中國指數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08年第一周上海商品房成交量突出,共成交3430套,明顯高於其他城市;而2008年1月14日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統計資料表明,在1月3日至9日一周內,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為20.07萬平方米,環比減少0.45萬平方米,減少幅度為2.18%。同樣是2008年1月14日,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4日至10日這一周內,上海市共成交36.16萬平方米的商品房(剔除動遷、配套,下同),環比增長11.57%,其中商品住宅成交量連續兩周上升,共成交2015套24.23萬平方米,環比增幅10.79%。不難看出,僅僅是上海一地的同一個統計指標,不同統計機構出台的數據就要相差好多倍。
我國的住宅產業統計是1994年開始列入國家統計體系的,並且是以房地產開發統計為主。由於資料不全面、不細緻,所以無法取得對住宅產業分析和評價的大部分歷史資料,只能從房地產開發統計和建築業統計資料中,把有關住宅的那部分按一定比例進行估算。不用說,這樣的統計數據必然會影響到科學性和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