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浙江經驗”(1)

中國需要“浙江經驗”(1)

第一節浙江傳統產業:轉型絕對比轉移重要

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

古人對一代軍事天才韓信人生的概括,亦適用於浙江經濟。

某種意義上說,浙江的崛起過程,就是傳統產業興起的過程。說浙江以製造業立省,毫不為過。而今日浙江的困局,亦是浙江製造業困局的折射。

從國家層面來說,本次“十二五”規劃的“調整經濟結構”,被寄望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其二是發展新興產業。國務院已經確定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而浙江方面目前也已經確定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它們分別為: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節能環保產業、海洋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核電關聯產業等。

不過,據相關方面估計,就全國而言,未來多年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可能將不到10%。儘管潛力巨大,但是,從潛力到現實,尚且是未知數。現在出現的一個不好的現象是,各地對於新興產業蜂擁而上,而對於傳統產業,大有將傳統產業當做“落後產能”的趨勢。

就新興產業而言,以太陽能產業為例,現在全球有46個國家或地區將太陽能產業作為未來新興產業的支柱;而在國內,幾乎所有的省市都將太陽能產業作為未來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江蘇、河北、河南、浙江、江西等已經引領先聲,湖北、湖南、福建和海南等也蓄勢待發,如此,很容易就導致新興產業的同質化。

此外,中國經濟是典型的諸侯經濟,什麼地方適合搞新興產業,什麼地方不適合,均非市場自然選擇,而是以行政手段規劃。同時,國內關卡林立,集中了全球70%的收費高速公路,導致交易成本上升。在此情況下,部分本來有優勢的地區,其新興產業也難以得到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興產業戰略,更似整個國家的藍海戰略,但是,鑒於中國龐大的傳統產業,以及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的現狀,在未來,中國更需要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在藍海成熟之前,還需要以傳統產業作為產業基礎。

事實上,目前國內傳統產業的利潤空間很小,未來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用幾乎10倍甚至更高的能耗與物耗創造出與日本基本相等的國民財富,如果我們在資源利用效率上能夠達到日本一半的水平,就不得了了,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就可以翻番。而在製造業領域,目前我國的平均利潤率不到8%,如果國家能夠出台工業用地佔用稅,鼓勵並強制企業少佔用土地、不閑置廠房,製造業的成本將立竿見@影地下降10%以上,或者說製造業創造的財富將能夠翻倍。

對於更廣大的內陸地區而言,未來最嚴峻的任務,可能並非發展新興產業,而是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與突圍。作為一個強大但人均收入卻較低的國家,國內民眾龐大的內需,仍然需要通過傳統產業來滿足,這也是傳統產業仍然是中國經濟支柱的核心原因。

中國目前製造業的困境,並非製造業本身出了問題,而是社會結構出了問題。中國貧富分化嚴重,權貴和富豪階層奢侈品消費流行,中國以窮國之資,竟然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大國,是不正常的。而在另一端,則是龐大的低收入人群所構成的低端消費市場,而在此中間,大眾消費,或者說是“中端消費”嚴重匱乏。在內需無法啟動的情況下,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外貿困局,使中國製造業面臨兩線作戰的險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諸城
上一章下一章

中國需要“浙江經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