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幸福力=競爭力(4)
很多企業把尊重人才、以人為本的口號喊得震天響,背後卻是老闆的一言堂。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尤為嚴重,只有罰文化沒有獎文化。一方面老闆感嘆員工忠誠度低,員工流動率大;另一方面,員工又指責老闆苛刻,老闆過着資本家式的奢侈生活,員工所得卻僅夠餬口。我的一位台灣老闆朋友曾經向我訴苦:“我們現在的工資在同行中算比較高的了,員工流失率卻還是很高,怎樣管理90后很頭疼。員工做錯了,你罵不得,一罵就辭職不幹了,有的員工辭職僅僅就是覺得工作不好玩。”員工流失率高,這樣老闆就覺得不值得對員工進行長期投入和培訓,員工則頻繁地換工作,人心不能穩定下來,也不能專註在某個領域積累成長。這種現象勢必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加大了企業、員工的成本,於老闆、員工都不利。
在這裏,我想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案例——海底撈。雖然前段時間媒體爆出了一些負面消息,但我仍然認為這家企業有很多可取之處。這家火鍋店的前身是1994年成立於四川簡陽的一家麻辣燙小店。而今天,海底撈已經在全國6個省市開了三十多家店面。而且每新開一家店面便必定火爆。現在的海底撈甚至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成為一種現象,鶴立雞群地佇立在中國大陸整體質量低下的服務行業中。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認為:人是海底撈的生意基石。海底撈的員工多數是農民工,在海底撈^H小說的內刊里有兩行大字:倡雙手改變命運之理,樹公司公正公平之風。這在當下社會中很令人感動。當下中國,農民工,尤其是80后、90后的新一代農民工,他們不再具有務農的能力,習慣於城市生活,可能絕大多數永遠也無法適應農村生活了。他們期待靠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由於較低的受教育水平及匱乏的職業技能,上升的渠道並不多。在他們看來這個社會並不公平,也不公正,所以我們會看到富士康“16連跳”的悲劇。可見,海底撈的價值觀是非常契合他們員工心理的,也是着眼於解決他們的核心問題,那就是員工的不幸福。
海底撈公司的三大目標是:第一,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第二,致力於雙手改變命運的價值觀在海底撈變成現實;第三,將海底撈開向全國。這目標的內容和順序本身便體現了海底撈的獨特之處。
對於海底撈的員工,日常工作其實是高度重複,說得上是極端枯燥的。如何調動他們的新鮮感和激情,讓他們快樂工作,幸福工作,這僅僅靠價值觀驅動,顯然還不足。於是,海底撈鼓勵員工在工作中不斷創新,強調與顧客的互動。公司鼓勵員工創新發明,而且誰的發明則由誰的名字命名。此外,公司還給予員工一定的職權,以至於普通服務員都有免單權、退菜權。海底撈着力為員工營造一種家的文化。員工宿舍由專人打掃,可以免費上網。員工的孩子可以免費在海底撈設立的私立寄宿制學校里上學,只需要交書本費。新員工做錯事了,同事會及時地指出與糾正,並關心地安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