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其人其書(4)

一、老子其人其書(4)

孔子聽了這樣的話,覺得老子講得很有道理。

有關孔子向老子問禮這件事,在這個事件之外,《禮記·曾子問》提到的還有三處,三處均提到孔子向他的弟子講“吾聞諸老聃曰”,看來孔子向老子問禮,並非只是一次。

一次是說,他聽老子講過:依照禮制,天子、國君駕崩,則取各廟先君之牌位集於祖,一起祭祀;第二次是說,他聽老子講過,大夫史佚有子而死,因墓地較遠,在徵得周公同意后,將棺材停於宮中;第三次是說,他聽老子講過,周公之子伯禽,在居父喪其間,不得已而領兵平息叛亂,但這實在是不得已的事。

可以想像,孔子居周肯定有一段時間,與老子相見而問禮,亦不可能只限於一兩次,定然有很多次接觸。由此亦可看出,孔子問於老子的禮,基本內容大體上是有關國家和上層貴族的禮儀規範。但對老子而言,孔子這種對於政教禮樂的熱心,顯示出一種危險的傾向,所以老子不得不告誡孔子: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史記·老子傳》)

孔子與老子別,老子相送之以言曰: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記·孔子世家》)

據歷史記載,魯昭公24年,孟僖子剛死,他的兒子,年僅十三歲的南宮敬叔,向魯國的國王提出:孔子是我的老師,他一直想到周朝的都城去觀禮,但沒有路費。我希望國王能夠資助,贊助我的老師孔子到周朝都城去觀禮。

後代有人對這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南宮敬叔當時十三歲,並且他的父親剛剛去世,他不可能跟隨孔子一起去周朝的都城。

《史記·孔子世家》對這一事件,是這樣記載的: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H小說。”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老莊論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老莊論道
上一章下一章

一、老子其人其書(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