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其人其書(5)

一、老子其人其書(5)

“請與孔子適周”,意思是“請資助孔子適周”,並不是“請允許我與孔子適周”。這從“魯君與之一乘車”等是可以得到證明的。南宮敬叔時年十三歲,剛剛遭遇父喪,不可能與孔子一起適周。因為南宮敬叔沒有跟隨孔子,所以孔子不可能適周,這樣一種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歷史上只說南宮敬叔向魯國的國王提出資助孔子,並不意味着自己一定要跟隨孔子一同前往。

如果孔子適周這件事是沒有疑問的,那麼,由此引出的孔子向老子問禮一事,也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孔子向老子問禮這樣一件事,並不損害、也並不妨礙孔子的崇高與偉大。因為孔子也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還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好學多問,向一個比他年長的人問禮,這件事,並不損害孔子的形象。

很多人時常將孔子和老子對立起來,其實本不應當如此。我們在《論語》一書中看不到任何批評老子的語句,在《老子》一書中,也看不到任何批評孔子的語句。有人可能會說,《老子》第十八章講:“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第三十八章講:“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孔子提倡仁義禮智信,老子認為更應當提倡道德,因為沒有道德了,所以不得不講仁義了。“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不是說禮是社會混亂的根源,而是說,禮的出現,意味着忠信已經很淡薄而社會混亂已經開始。

相反,我們從《論語》中看到不少孔子受到老子思想影響的話語。《老子》第二十七章講“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論語·里仁》篇引孔子之言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老子》第六十三章講“輕諾必寡信”,《論語·里仁》篇引孔子之言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老子》第五十七章講“我無欲而民自朴”,《論語·顏淵》篇講“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從這些對照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孔子思想與老子思想的相關性。老子與孔子思想雖不同,但將兩者完全對立起來是有問題的。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基本上還是回到了《史記》,回到了司馬遷對於老子的記述。我們認為,老子這個人,是春秋時代的人物,比孔子年長一些。如果從老子對孔子說話的口氣來判斷,老子應當比孔子年長二十歲左右。孔子生於公元^H小說前551年,依此推斷,老子約生於公元前570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老莊論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老莊論道
上一章下一章

一、老子其人其書(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