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子論自然(4)

三、老子論自然(4)

這裏說的“不仁”,“天地不仁”、“聖人不仁”,不是說他們不做對民眾有利的事,不是說他們只做對民眾有害的事,不是這樣一個概念,也不是這樣一個含義。而是他做任何事,或者他不做任何事,都沒有一種考慮,沒有一種想法,是要故意做這件事。也不用刻意去思考,因為做了這件事可以對他人、民眾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會不會帶來什麼好處。他沒有刻意想,因為沒有想,所以他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是“自然”的。

《老子》第七章講: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不自生”,也就是不自私其生,不以一物為自己私有的財產^H小說。“不自生”的狀態,其實也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呂氏春秋·貴公》篇講:

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子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至公矣。

不刻意、不自私、不以功臣自居,無所偏愛,無所求索,並非為了通過做某事而得什麼,這就是“自然”。

我們現在還講這樣一種話,說誰自然誰不自然。導演告訴演員:你應當自然一些。自然一些是指,別太戲劇化,別太為演戲而演戲,你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要緊張,不要拘束。這個意思,其實就是“自然”這個詞本來的含義。

“自然”不是別的,就是沒有外在約束,是怎麼樣就怎麼樣,心裏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做,這才是“自然”。

2.自然是道的本性

這樣一種“自然”,在老子看來,是道的基本的屬性。道成就了天地萬物,但不是為了別的,不是為了成就天地萬物而成就天地萬物,它本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老子》第三十二章講: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二氣相合,從而下降甘露,這樣一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沒有誰命令它,沒有誰制約它。這樣一個過程,不是為了成就什麼,或者不成就什麼。

道化生為天地萬物,也是如此。它不是因為要成就天地萬物才化生天地萬物,它什麼都不想做,即使做了也沒有任何想法,也沒有任何索求。

《老子》第五十一章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老莊論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老莊論道
上一章下一章

三、老子論自然(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