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子之道(9)

二、老子之道(9)

“道無問,問無應”。凡是對道所做的任何一種回答,所做的任何一種解釋,說“道”就是什麼,這都是錯的。

那麼有人就說了,前面講“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根,“道”是天地萬物的主宰,是天地萬物的靈魂,現在又說“道不可道”,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根,是天地萬物的主宰。這種說法本身並沒有錯。但這只是對於“道”的說明,並不是“道”本身。並不是說,“道”就是如此,只能如此,僅僅如此。

還有人講,老子說“道不可道”,但是老子卻寫了五千言,所道何事?

人類創造出語言,原本是為了描述現象界的物類及表達自己對於現象界物類的看法。從一定意義上講,語言超不出現象界的範圍,語言超不出自己的家,所以語言是有局限的。對於超現象界的事物,人類所創造出的語言是無法明言的。莊子講:“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以無常的語言描述和說明無限的道,當然是無能為力的。

老子講“道不可道”,是說“道”不是可以用語言表明的。但是離開語言,人類^H小說又無法對“道”給予描述。元代著名道學家杜道堅說:“道不可言,可言即物。言固非道,非言不明。”

老子對於“道”,只是給予描述。老子是要讓人通過這種描述而得其彷彿,是要讓人通過這種描述,而對道有所把握、有所領會,並非告訴人們:此即是道。

比如佛教里常講到一個故事,小和尚問老和尚:“月亮是什麼?”老和尚用手指了一下月亮。但小和尚不開竅,他以為他師父老和尚的手指就是月亮。

老子也是一樣。老子講了五千言,是讓你通過五千言,去體察、去體驗“道”是什麼。是要讓你通過這個手指,去看、去觀察、去發現你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道。而不是說這五千言本身就是“道”。

五千言不是道,手指也不是月亮。五千言只是對於道的形容,手指只是給你指示了一個方向。你應當尋找你心中的道,你應當尋找你自己的月亮。

我們通過對五千言的閱讀,我們體會這五千言。《老子》一書雖然只有五千言,但完全可以夠一個人讀一輩子、領悟一輩子。

你自己去體會“道”到底是什麼。我應當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我信奉一種什麼樣的哲學?每個人讀《老子》都會有不同的體會,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個感受、這個體會,就是你所體會到的“道”。但是那只是你心中的“道”,那可能不是他人心中的“道”,那也不是老子自己所說的“道”。

這樣一個“道”,可以不斷地豐富,不斷地圓潤,不斷地圓滿。

讀《老子》的過程,就是一個悟“道”的過程。讀過《老子》的,下次再去讀《老子》的時候,可以仔細體會自己心中的“道”,同時通過讀《老子》,不斷豐富自己的“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老莊論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老莊論道
上一章下一章

二、老子之道(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