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格拉古兄弟時代(14)

第一章 格拉古兄弟時代(14)

剩餘資金陸續流入這些國有土地。如果從事畜牧業或從事橄欖、葡萄的栽培,可以期待數年後獲得好的回報,但需要先期投入資金。而且,從規模效益的角度講,能夠使用的土地越多收益率就會越高,先期投資也就越大。由於羅馬在公元前2世紀前半葉連戰連勝,奴隸作為廉價勞動力大量流入羅馬。奴隸作為勞動力的魅力,不僅在於因供給超過需求而導致奴隸的價格下跌,還在於,和身為羅馬公民的羅馬農民不同,不是羅馬公民的奴隸沒有服兵役的義務,可以專心務農。

假如一家中有一個公民服完兵役回到家鄉,看到的是家屬勞動所得的收穫物,在與使用大量奴隸大規模生產同類農作物的農莊的價格競爭中敗北,賣不出去只能削價處理。為了渡過難關,只好靠借款維持生計。但這終究還是陷入窘境難以自拔。出現這種現象,問題不在於羅馬農民的勤勞意願發生了變化,而是羅馬的農業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

不管怎麼說,羅馬的軍事力量是建築在自耕農這類中產階級之上的。羅馬的統治者對此心知肚明,他們沒有理由對土地向少數人集中的現象不聞不問^H小說。早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前(那時土地集中現象還不是那麼明顯),就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每人租借國有土地的上限為500尤格(約為125公頃)。

但這種規定仍有漏洞。被禁止經商但可以堂堂正正從事農業的元老院議員們,雖然以自己的名義只能租借500尤格,但他們可以用家屬和親戚大量租借國有土地。經歷了一個世紀以後,這個法律已是有名無實了。

由於奴隸無須擔心服兵役,是穩定而廉價的勞動力,大量使用奴隸經營大規模的農場,其收益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農業結構的這種變化促進了羅馬農業生產的擴大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於國家來說是好事。但是,片面的經濟增長不一定給社會帶來好的效果。那些借款耕作而產品又缺乏價格競爭力的自耕農,由於經營失敗,無力償還貸款,被當作貸款抵押的土地就被債主收走,成為失去土地的失業人員。

這些失去土地的原自耕農大量流入財富集中地——首都羅馬,據研究者推算,大約達到首都羅馬人口的7%,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僅靠完善社會保障、充實國民福祉就能夠化解的。對於失業者來說,不單單是失去了職業、喪失了生存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社會上失去了自己的存在理由。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整日睡在木桶中仍能保持做人的尊嚴,這種人物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的普通人,是把自己的尊嚴和從事的職業相聯繫的,人之作為人,有必要保持對自身價值的肯定。這種自我肯定意識一旦喪失,絕對不是僅靠社會福利就能夠恢復的,只有恢復他們的職業才行。

對這些“失業者”來說,失去土地導致他們成為了無產階級,以往服兵役形式的直接稅被免除了,豈不是挺好的事么?持這種看法的人不了解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的心理。這些“失業者”難以捨棄羅馬公民的榮譽感,失業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再是羅馬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羅馬人的故事3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羅馬人的故事3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格拉古兄弟時代(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