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2)

中文版序(2)

因此,我決定寫《驅動力》這本書。本書總結了近50年來有關積極性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並且希望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個人和公司轉變自身行為,將行為水準提升到新的高度。

儘管如此,這本書2010年在美國率先出版時,我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一場口水大戰。畢竟這本書的核心思想與美國盛行的商業智慧相悖。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大多數領導者都認為無止境的外在動機是激勵人們的最佳方式,他們把這個叫做“胡蘿蔔大棒”。

然而,世界各地社會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卻與這些領導者的觀點大相逕庭。誠然,傳統的激勵因子,也就是我所說的“如果-那麼”型獎勵(“如果你做這個,你就能得到那個”)對於很多簡單機械的推算型工作很有效,但對於現代經濟賴以為生的需要創造力和概念思維能力的複雜右腦工作來說,這些激勵因子大多沒什麼效果。

讓我驚訝的是,我預想的大戰並沒有發生。相反,讀者也告訴我他們一直懷疑傳統激勵因素的效果,只是苦於沒有證據,而現在終於有證據了。他們知道企業有更好的方法來持續激發人們的積極性,他們有一個又一個的例子說明已經有很多公司採取了不同的激勵方式。最重要的是,經濟危機對歐美的影響比對中國的影響要大得多。人們知道,他們不能再繼續用沒有效果方法卻還期待出現不一樣的結果。他們需要把自己的驅動力系統升級到21世紀,新系統必須的核心不是胡蘿蔔加大棒,而是自主、專精和目的。

我想中國讀者也會有類似的反應,他們也明白轉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勢在必行。畢竟,中國是21世紀最有希望的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非常驚人: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GDP增長一直在10%左右。中國企業不僅在國內實力強*勁,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是如此,它們重塑了國際商業局面。中國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很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群體,中國的城市每個星期都會有新的面貌,高樓大廈也不斷出現在城市的地平線上。

這個疾速駛向未來的國家應該不會依靠從前的激勵方式。事實上,中國企業已經打破了傳統路線,開始從大規模生產發展到大規模定製,而這種定製模式需要更多的判斷力和創造力,其複雜程度更高。它也將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成果,開發一個能夠促進企業發展的驅動力系統。

此外,自主、專精和目的是超越國家和語言界限的概念。這些概念不是美國的想法也不是中國的想法,它們是人類的理想。人類的天性決定了他們會尋求對自己命運的掌控權,希望自己引導自己。無論是住在上海還是芝加哥,人類都希望能在有意義的工作上有所成就。此外,無論在哪裏工作和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想奉獻,都想改變世界。科學研究顯示,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最明智的策略就是強調我們的共性。如果世界第二大經濟也認同我們的觀點,必定意義深遠,影響廣泛。

最後,再次感謝本書可以在中國出版,讓中國的讀者也能讀到這本書,衷心地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更重要的是,希望你們能把這本書的理念應用到實踐當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驅動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驅動力
上一章下一章

中文版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