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朝的盛衰周期(3)

第一章 王朝的盛衰周期(3)

社會力量和政治力量的互補和彼此制衡,其實在今天的美國一樣可見。不過,美國不是以宗族和鄰里作為結合社會力量的基礎,他們是以工會、政黨、企業、信仰等種種多元的方式,將許多人口結合成一塊。所謂現代方式的結合,一樣有領袖和群眾,一樣也以利益結合,只是美國的結合方式是個人自願的,自己作選擇,也可以自己退出,團體對於個人的約束性並不構成一個僵化的壓力。

這些基層社會力量的意願,和對於政權統治方式的反應,都是政權能否穩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央的權力團體和社會力量之間沒有足夠的溝通,公權力的行使往往就不是以維持一個政治共同體的正常運作為目的,而是以公權力壓制社會;社會力不能影響政治力的時候,社會力必定像決堤一樣,衝破約束,顛覆政權。

中國傳統的王朝,民意反饋的管道建立在科舉制度上面。並且,科舉制度自宋以後,越來越尋求地區的分佈平衡,每一小縣份都會有人進入科舉系統,甚至於最後進入中央的管理系統。不過,如果政府的官員和皇權的核心之間,有一個包圍皇權的小圈子,這些官員的回饋信息,也無法@影響那個密封的權力中心。政府官員上下得不到交流時,整個的政府只是一個寄生在皇權上的僵化團體,無法有效地管理國家,更不能替等待“撫字”①的百姓解決問題。

政權的核心應該開放

一個朝代的盛衰,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公權力的核心是不是開放的。這個核心如果以為自我凝聚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斷地保障自己團體成員的利益,以至於關閉門戶,以這種方式自求永續,反而是自找滅亡。這種自我封閉的過程,最多能維持五六十年,超過兩代、三代,痼疾已成,核心內的領導者就不可能再有開放的意圖了。於是,下面三代、五代,上下逐漸脫節,政府逐漸失去效率。政府中的官員找不着政府存在的理想,只是藉著公權力以自肥,貪瀆現象越來越嚴重,就越來越失去民心,社會力量無法匡正政治力量,除了決堤以外,別無選擇。在混亂之中,新的朝代出現,又有一些人結合為新的統治群體。於是朝代周而復始,由治而亂,由亂而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吃虧的都是老百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王朝的盛衰周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