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未來應該是免費的(2)
另一方面,歌劇院時代,一個人一生可能聽了100首歌,但是有50首都會唱;唱片時代一個人一生可能聽了1000首歌,還是會唱50首;互聯網時代,可能一個人一生聽了10000首歌,依然只會唱50首。所以,除了那前幾名,其實沒什麼變化,不管是歌劇院時代,唱片時代,還是互聯網時代,排頭兵都是一樣的,只是後面出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泥沙,你說這對音樂是好還是不好呢?你也說不清楚。有這麼多的人來搞音樂沒什麼不好,可是音樂本身有一個屬性,就是全世界的人都來搞音樂,也只有一個或幾個排頭兵,全都使勁寫、使勁倒退也只有這麼多,因為它不具備大量生產的能力。
這也就是說,音樂本身並不具備成為商品的屬性,商品的屬性是要能迅速地擴大生產,生產工具需要不斷提高和革新,可音樂的生產工具500年來沒革新過,500年前用鋼琴,500年後還是鋼琴,並且彈鋼琴的水平沒比500年前提高一點,那些節奏就是500年前的大師們做出來的。你不具備使用更先進的生產工具的能力,你就不具備提高生產力的能力,這是馬克思說的,你不具備提高生產力的能力,你就根本不具備成為商品的屬性。
所以,音樂本身就不是一個商品。像米高·傑克遜商品化之後,你也沒做出第二個傑克遜,像商品的話,應該做10個傑克遜,或者50多個崔健,100來個周杰倫,這太好了啊,但是做不出來。而且,地球上沒有一個聲音是音樂,沒有一種鳥叫,或者伐木,沒有任何一個聲音是音樂,音樂是天給的有限資源,天就給那麼一點,你想把它當商品賣?這不是地球上有的東西,音樂相當於隕石或者是流星一樣的東西,流星就來這麼點,你當隕石賣,甭管上天賣還是互聯網賣,總而言之,結果磚頭什麼的都拿出來賣了。因為它不是地球上能生產的東西,我從來沒感覺過哪一首歌是我寫的,我覺得每一首歌都是假我之手,只是放在我腦子裏,如果你寫過歌你就知道了,你沒有一方法能寫歌,沒有一種任何方法說你是蹲着,還是趴着,還是怎麼做一個奇怪的姿勢,就只能坐在這兒等着,直到有一天老天給了你一道神力在你腦子裏。
電來了也好,還是互聯網來了也好,不管它成為一個什麼形態,自從有了唱片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莫扎特,老天每年只給你這麼點東西,你把它稀釋了還是凝聚起來弄?
而音樂實際上現在就已經免費了。我靠什麼活着?當評委。每一塊土地都是公平的,假設在美國給了你一大@塊版權,你就只會寫“Iloveyou”,“Iwantyou”,在這塊土地上什麼都沒給你,但你可能會有很多好的想法,而且你還能當評委,反正它總不會讓你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