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了解行情,你必被架空

2.不了解行情,你必被架空

胡錦濤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時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在深入聯繫群眾上,為民書記鄭培民同志是我們的好表率。他在湘西時,利用兩年時間,跋山涉水,跑遍了218個鄉鎮,住過30多個鄉鎮。我們每一位領導幹部都應該牢固樹立基層第一、群眾至上的思想理念,做密切聯繫群眾的典範,做到思想上重民,感情上親民,決策上尊民,行動上靠民;始終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自覺把群眾的情緒視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目標,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眾的富裕作為第一追求。

越是在人民群眾最困難的時候,越要深入下去,同人民群眾風雨同舟,共渡難關;越是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越要深入下去,敢為民請命,與群眾交心換心,做群眾的知心朋友。

“華而不實,怨之所繁”。浮躁不安,是許多領導幹部政治上不成熟,心理上不健康,修養上不到位的表現。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做好領導工作,唯有求真才能避免和減少失誤,唯有務實才能開創工作新局面。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要求我們要在“求真”上下工夫。

首先,思想上要求真。要有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尊重科學,尊重規律,尊重實際,凡是重大問題和決策事先都要進行深入細緻地調查研究。

其次,行動上要求真。抓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弄虛作假,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嚴格執行上級的政策和決定,堅持說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對準備開展的工作要抓調研、抓試點,對正在開展的工作要抓進度、抓突破,對基本完成的工作要抓配套、抓完善。要在“實幹”上下工夫。

第三,要知實情。堅持到實地了解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要出實招,拿出符合上級政策、切合本地本部門實際的“招數”,拿出既體現長遠目標又能夠完成任務的辦法,切不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玩數字遊戲,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要在“深入”上下工夫。

第四,要養成艱苦深入的習慣。深入到工作的每一個具體項目、每一個具體環節,做到身入心入,靠前指揮,親力親為。

艱苦深入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拔足再濯,已非前水”。不能坐着車子轉一轉,隔着窗戶看一看,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而要實地考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不論干任何工作,都要保持一股鑽勁、韌勁,絕不能心浮氣躁,浮在面上,淺嘗輒止。如果偏聽、偏信、偏看,就難免會出現認識和處理問題上的偏差。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原。”1930年5月,毛澤東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存在的教條主義思想,專門寫了《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他指出:“你對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某個問題的發言權。”“注重調查!”“反對瞎說!”“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本本主義”者必須“速速改變保守思想!換取共產黨人的進步的鬥爭思想!到鬥爭中去!到群眾中做實際調查去!”這個論斷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形成正確工作方法的行動口號。

加強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已引起不少領導同志和領導機關的重視。這一研究要取得實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深入實際,面對現實,把情況摸清楚、摸準確。只有建立在深入調查基礎上的研究,才有針對性,才管用。

這些年,一些好的工作研究、理論研究成果,都是在深入實際、摸清實情的基礎上產生的。如受到各方面好評的《幹部群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就是“深涉水”的結果。為了寫好這本小冊子,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百餘位專家學者,走訪了十多個省市區,悉心聽取各界人士、廣大幹部群眾的意見,收集了100多個現實生活提出的、幹部群眾關心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從而使全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達到了思人所想、答人所問、解人所疑、釋人所惑的目的。

然而,在一些單位、一些同志中,面對現實、把握實際搞研究的意識還不是那麼強。有的習慣於文件來文件去,關起門來冥思苦想,拿出的東西看起來邏輯性很強,表述也準確,卻是“一點也沒錯,一點也沒用”;有的也講聯繫實際,但所指的實際是想出來的、編出來的,活思想不活,實際問題不實;有的利用網絡等高科技手段粘貼、剪輯,名為學習、借鑒,實則像“剪刀工”一樣東拼西湊,拿出的東西與本單位的實際不沾邊。這類成果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敗壞了風氣。

加強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是件很嚴肅也需要下苦功的事,容不得搞應景之作、花樣文章。要真正做好調研工作,就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從群眾利益出發,調查群眾,研究群眾,向人民群眾尋求真理,就是調查研究。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同時是社會的客體,或叫“實事”。到社會的“實事”中“求是”,制定“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必然要研究了解人民群眾自身狀況。倘若做不到聯繫群眾,或做不到隨時聯繫群眾,都會墮入空想和盲目的深淵。

如果做領導的心目中沒有群眾,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不了解群眾意願和要求,那將從根本上失去調查研究的基礎,堵塞了解國情的基本渠道。為此,毛澤東指出:“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

不少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高高在上,不接近群眾,不重視調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實情況。他們考慮和決定他們的工作,往往不是從客觀的實際條件和人民群眾的具體實踐出發,而是從不確切的情況出發,從想像和願望出發,主觀主義地來考慮和決定他們的工作。

為糾正這種不良傾向,就要加強機構改革,改變機關的工作方法,“使領導工作人員有足夠的時間深入群眾,善於運用典型調查的方法,研究群眾的情況、經驗和意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絕大部分時間用在坐辦公室、處理文件、在領導機關內部開會上面。應該縮小領導機關,減少領導機關的層次,儘可能地把多餘的工作人員騰出來派到下層去,使留在領導機關的工作人員必須親自處理實際工作,防止領導機關領導官僚化的危險。”

毛澤東在總結歷史經驗時,說得非常中肯,他指出:“二十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繫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

總結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基本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在研究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始終以調查研究為前提和依據。正如毛澤東所說:“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頭”,“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辦法了”。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最可靠辦法。

首先,堅持調查研究,可以準確了解新情況、發現新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論是經濟領域,還是政治、文化等領域,都將出現大量原來沒有的問題。諸如:市場和計劃問題,腐敗現象和廉政建設問題,民主和法制問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問題,西方文化和中國文明互進共存問題,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承繼關係問題等等。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些問題,必須掌握關於這些問題的基本情況。情況不明確,就不能採取準確的對策。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做調查。有些同志因為沒有充分地調查和分析,把我們現行的一些有利於發展生產、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改革,當做資本主義去批判,這就不對了。

其次,堅持調查研究,可以及時改進工作作風,增強黨風廉政建設,提高工作效率。我們領導幹部的工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只有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研究,才能克服本本主義、形式主義,把理論與實踐、上級指示與本單位的實際結合起來,克服自以為是、想當然的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克服簡單化、“一刀切”,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領導幹部的工作效率。

因此,各級領導人的作風要轉變,要解決官僚主義的問題、不深入實際的問題。我們辦事情,做工作,必須深入調查研究,聯繫本單位的實際解決問題。能不能深入下去,工作能不能落實,關鍵在於領導幹部是不是以身作則,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當然,領導幹部的工作做得仔細,還會加大調查研究的作用。有了經常的、細緻的工作,了解問題就可以比較深入,這對調查研究也有幫助。

第三,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我們要不怕困難,不怕碰“硬事”,不怕碰“釘子”,敢於介入矛盾,敢於處理棘手問題;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辦法,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引導群眾加倍努力,奮發圖強,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

第四,當前的調查研究要設法改進手段,更新技術。隨着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了解情況的手段和方法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高級。我們不能死守傳統的方法,要敢於運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學習和運用現代的科學調查技能,如統計調查、問卷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絡調查等,並逐步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調查研究領域,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信息論、控制論以及規劃與優選方法、預測與評價方法、計算機仿真方法等,以便更好地完成複雜的社會經濟系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為正確決策提供全面、詳盡、可靠的信息和數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檢察官手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檢察官手記
上一章下一章

2.不了解行情,你必被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