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媒已成為信息戰中的一支暗軍

新聞傳媒已成為信息戰中的一支暗軍

解放戰爭是一場人民戰爭,人心向背成為了很關鍵的勝負手。正如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曾經說過的:“槍杆子,筆杆子,奪取政權就靠這兩杆子。”

“筆杆子”指的就是宣傳戰,形象一點說,就是通過新聞、報紙、電台、電視、互聯網等傳媒手段來取得道義上的勝利。在戰爭年代,**寫了不少文章、詩詞的,並且通過各種渠道讓全中國、全世界知道,而蔣介石恰恰忽視了這一點。宣傳戰一方面宣傳了我黨的主張,爭取了群眾,鼓舞了士氣,整頓了作風,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另一方面則震駭了敵人,瓦解了敵軍聯盟,降低了敵軍的士氣。

攻城其次,攻心為上。解放軍越挫越勇,由弱到強,終於打敗八百萬**,建立了新中國,**獲得了人民的支持(傳媒輿論的勝利)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小米加步槍”已經不再適應現在這個社會,跳出國內戰爭這個狹小的圈子,新聞傳媒在歷次世界大戰、重大地區衝突中顯示着巨大的威力。

追溯着傳媒在戰爭中的身影,我們會現,某些二戰影片展示的抵抗力量把收音機作為了一種獲取指令,傳達情報的工具還只是傳媒參戰的“小兒科”功能,傳媒更大的作用在於欺敵,鞏固同盟,瓦解敵方的軍心、民心。傳媒還是一把“雙刃劍”,把握不好就會傷到自己。美國動越南戰爭后因為血腥記錄片的行而民心盡失,不得不以失敗收場,雖然是負面的,卻彰顯了新聞傳媒在戰爭中的巨大力量。

不過,美國人很快地吸取了教訓,在後來的軍事行動中譬如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南聯盟科索沃戰爭,美軍越來越重視新聞傳媒、影視、互聯網等的作用,把美**事行動就“美化”為匡扶正義,維護和平。

這裏僅以伊拉克戰爭為例來闡釋美國在信息戰時代是怎樣利用新聞傳媒來為美軍服務的。戰爭來臨時,新聞傳媒已經站在各自的立場,不可能再客觀、真實地反映戰場上生的一切。相信各位軍迷朋友一定還記得軍事專家張召忠講評的伊拉克戰爭,他很不幸地無一言中。其實並非張專家水平不夠,而是他錯信了新聞傳媒的報導。在伊拉克戰爭中那群跟隨着美軍行動的新聞記者就像是一群小丑,他們滿嘴謊言(當然,也許他們是被美**方給愚弄了),欺騙着國際輿論,已經成為了美國戰爭機器的一部分。

新聞記者們的“虛假報導”(美國新聞檢查官的要求),實際上讓他們成為了一群不穿軍裝的軍人。一位美國將軍(後任駐華武官)曾經說過,“參加新聞布會就是一次作戰。”

在伊拉克戰爭新聞報道中最大的欺騙行動就是對美國作戰方式的隱瞞:地面進攻只是誘惑伊軍開火暴露目標,僅起輔助作用;美軍的主要攻擊方式是依靠戰略轟炸機(地毯式轟炸)、對地攻擊機(點對點精準攻擊)來殲滅伊拉克的地面部隊――共和國衛隊。而新聞媒體展示給觀眾朋友們的卻是美國坦克(第3裝甲師挺進到哪裏哪裏)在向前推進;對空中打擊泛泛而談,報道自相矛盾。......共和國衛隊的王牌麥地那師主力早已經被美國空軍炸成了碎片(一次精準的“地毯式轟炸”就滅掉了它三分之二的兵力),新聞輿論還在誤導着人們(包括薩達姆本人),大談巴格達巷戰,指望這個師來保衛巴格達......

伊拉克雖然也打了一場不錯的新聞傳媒戰,吹牛皮不打草稿,但是軍事勢力的不濟,作戰理念的陳舊使它成為了必然的輸家。這也說明了信息戰並非像某些軍事專家誇大的那樣,在現代化戰爭中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

新聞傳媒已經成為信息戰中的一支看不到,披着合法外衣的暗軍。在戰爭狀態下,作為一個職業軍人(指揮官),完全不能看新聞報導,更談不上依據新聞報導來研判戰局,所有的軍事決策必須依據軍事渠道的情報和戰報。

在未來的戰爭中,譬如台海衝突,南海爭端等,中**隊應該怎麼地利用新聞媒體為我所用,以及反制我們的敵人(敵人的盟友)可能起的媒體、輿論進攻戰,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不是空泛地理論研究,必須制訂出一些實質性的預案,一些可操作的規章制度,應對策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彭氏軍史評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彭氏軍史評論
上一章下一章

新聞傳媒已成為信息戰中的一支暗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