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經營臨安

第八回 經營臨安

第八回經營臨安

從嘉定十年十月到嘉定十一年九月,我們委託沈家相繼在興元,成都和大理城各開了一家客棧,大理還開了加“趙記百貨行”經營一些大宋這邊的日用百貨、鏡子、布匹什麼的生意相當不錯,後來又在建昌府、善闡府各開一家分號。同時在臨安城竹車門門外買下了百餘畝土地,蓋起一個莊子,取名“百果庄”雖說取名“百果”,其實莊裏沒種多少水果,而是建了很多小作坊,象印刷,木器,織補等等,有十多個這類手工作坊。一年之後,又讓沈從龍帶着十二歲的趙與芮在臨安,襄陽,揚州,福州,隆興各開了一家客棧,在福州還開了一家“趙記百貨行”,在臨安御街上還開了飯莊、茶坊、當鋪、珠寶玉器行、書店、木器行,前後花了共三年時間。在臨行前,我囑咐過弟弟,讓他用心看,用心學,這些家業,以後都是他的,弟弟非常用勁的點點頭。

當然,現在只是鋪點,要形成網絡,還早的很。

自從南宋定都臨安后,宋金的邊境線一直維繫的淮水一線,比較穩定,加上北方蒙、金、西夏三方戰火不斷,很多手工業者紛紛湧向臨安,使臨安空前的繁榮,由於夜禁鬆弛,臨安還出現了夜市。臨安的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寧門杈子外至觀橋下,無一家不買賣者”(《夢粱錄》),這正是當時的商業街御街的景象。而城北運河中,來自江、淮的河舟,檣櫓相接,晝夜不舍,城南江干一帶來往於台州、溫州、福州、泉州以及遠航日本、朝鮮和南洋各國的海舶雲集,桅檣林立,沈家甚至有個專用碼頭(這個***有上百條船)。因此,我又在運河邊設立了兩個車馬行,專事卸船,裝船,送貨業務。

之所以要在臨安開這麼多商鋪,當然是因為臨安是我以後要重點經營的主戰場,還有一點是在都城臨安開店,商家是不用繳稅的,甚至只要是臨安戶口,你住的房子都是政府給你白住的,不收房租,當然,產權自然是朝廷的。你即使租住的是私人房屋,政府也會下令免除,或者由政府報銷。

綜觀南宋一朝,臨安最值得稱道的還是他的社保措施,都地區已經有了“施藥局”,免費為窮人看病提供藥物;有孤兒院“慈幼局”。南宋度宗咸淳十年的吳自牧的《夢梁錄》裏,還特彆強調了南宋臨安府所轄錢塘、仁和兩縣政府設立“慈濟局”的目的是撫養那些“陋巷貧窮之家”的小孩或孤兒、棄嬰,把他們“養育**,聽其自便生理,官無所拘”;有養老院“養濟院”,收養“老疾孤寡,貧乏不能自存,乃丐者等人”(參:《夢梁錄。卷十八》“恩霈軍民”條);死亡如無親朋收殮下葬的,政府還設“漏澤園”專門收殮下葬的事情。身為臨安的城鎮居民還是很幸福的。

嘉定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臨安生了一場大火,城內外共計燒毀房屋數萬間,當時朝廷也很快採取了一些措施安置安撫受災人口,但還是有很多人流離失所。於是,我趕緊讓沈復出面,在這些人中招募了很多手工藝匠人,把他們充實到各個作坊中,還收留了一些失去雙親的小孩,把他們安置在百果庄,供他們讀書認字,臨安當時的教育也比較達,象算學、醫學都有人設館教課。

而在各地的頻繁活動也讓我們現了很多人才,其中產生作用最大的是從太原逃難過來的王姓一家父子六口(母親在逃難路上被金人射殺),都是祖傳煉鐵的高手,在長江邊央求搭船,正好碰到的是沈從龍趙與芮他們。路上一聊天,趙與芮開心了,這不正是哥哥要找的人嗎?趕緊讓人一路護送到石坳,醒言和宗亮和他們一聊,又看了趙與芮的信,可把他們高興壞了,在他們幫助下,很多問題輕鬆解決。(南宋時期,鋼材主要通過南北朝明的“灌鋼”技術得到。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八“鋼鐵”條:“鋼鐵有三種,有生鐵夾熟鐵煉成者,有精鐵百鍊出鋼者,有西南海山中生成狀如紫石英者。”前者即是灌鋼,次者百鍊鋼,後者其實是金剛石。但真正通過冶鍊而來的到鋼材少之又少。其中主要是技術方面原因,因此古代所謂的鋼刀不過是鐵刀而已,真正的鋼刀很少。)

其實,如果懂冶金這塊,所謂耐火磚,高爐什麼的根本不是問題,醒言和宗亮不是學這個的,只是接觸了一些而已,當然問題多多,現在有了懂行的來了,很多東西原理相通,一點就透。很快,優質耐火磚做出來了,高爐砌起來了,平爐也砌起來了,鼓風機也做出來了,說起冶金鼓風機,我國明末的活塞鼓風機和蒸汽機的原理有些類似,因此,有些人硬把我國古代的鼓風機當成了蒸汽機的鼻祖,這就有點牽強附會了。

王家他們製造的鼓風機是象手風琴樣子,經過陳窈的改進,加了畜力結構,使功效大為提高。有了他們的幫助,真正意義的鋼材終於煉了出來,數量不多,按沈復的話:花那麼多錢弄這麼點鋼,我花錢買都比這些多,敢情這玩意比金子都貴啊。說實話,煉這些鋼光從各地買礦石,生鐵,煤等原料,還有人工,高爐平爐的建造,林林總總這些費用加起來,的確,比金子都貴。但從技術層面講,這些錢花的太值了。而且從嘉定十三年初到嘉定十五年我被史彌遠帶到臨安立為沂王趙抦的後人,改名貴誠之前。車床已經經過六次改造,並展出兩台可用於加工精細件的車床。除了動力還沒解決之外,其他各個方面都跨出了飛躍性的一步。我們夢想的蒸汽機已經不是遙不可及了。而這一切的實現,得益於幾年前趙與芮的細心和敏感,以至於多年後,當大宋的炮火一步步向北延伸時,趙與芮還在得意他當年的慧眼識珠。

後來,我還把設在百果庄的印刷作坊搬出百果園,搬到高庄附近,當時的官辦造紙局就在不遠處。改當時流行的雕版印刷為活字印刷,印刷機是經過陳窈改進的半滾筒式往複式印刷機,印刷效率至少比當時普通印刷機高三到四倍。而製作出這台機器的是一個來自山東的木匠,叫魯清,不過他和魯班可一點關係都沒,他能製作出這台機器,據說是從石碾子上得到的靈感。這人是那場臨安大火中僥倖餘生的一個,那場火把他的木器鋪燒毀了,妻子為救孩子被掉下的房梁砸死了,孩子被燒瞎了一隻眼睛,我收留他們后,就一直在印刷坊幹活,他兒子由我安排入了學。這樣的事好多,就不一一說了。因為到嘉定十四年春,我和弟弟趙與芮就回到紹興虹橋里守株待兔了。這邊的經營基本上是沈復他們在幫忙打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建大宋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建大宋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回 經營臨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