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警日記(連載)(196)

獄警日記(連載)(196)

之前年輕人指的是形成某種人格的一個生理階段,但是社會演化現在已經使這個過程成為多餘。社會其實已經不需要企業家似的人格特質,日益強化的生產的社會性格所需求的反而是“組織人”。這必然產生的代間差距變成了大災難的鴻溝,因為新一代比他們幾代都要更直觀的有社會性,而這個社會性必然遭遇到舊體制的活化石(家長和教師),以及新形式的異化(節奏倍加高亢的高等教育,以及人在大科層裏頭像螺絲釘的存在)。將年輕人看成一個階級,不僅意味着他們的力量,更說明他們遭遇相同的社會背景,甚至是遭遇被剝削的相同境遇。

在中國,18-30歲的年輕人,他們有着傳統年輕人共有的特質:叛逆、**;但他們也有着這一代人特有的品質,無論是生於70年代,還是80年代,或是更近的90年代。在一些學者看來,他們是一樣的,他們孤獨成長、愛好消費、性格矛盾、脆弱、麻木、無暇談理想。區別於前人的這些特徵,是因為他們孤獨地成長,因為生存的壓力,以及社會變遷中的整體行為和觀念的分裂扭曲等等。基於年輕人的重要,我們必須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而不能只是一味高高在上地指責。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6年的人口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年齡在30歲以下的成年人約為2億。有了這群數量龐大的年輕人,中國註定無法寂寥。他們,有着處於年輕時代人的共性,又因着時代的背景變遷有着獨特的品質。

在星象學的分析中,出生年份可以影響年輕人特質的說法。如果套用這種分析,生於1978年以後的中國年輕人更是無法不感到樂觀、幸福。1978年的改革開放加上1979年的獨生子女國策,意味着在個體小家庭中,孩子獲得了更多的滿足和更少的分享。但換個角度,他們又是如此渺小而孤獨,自幼被隔絕在家庭這座安全的孤島之上。

24歲的賴菲菲在廣州某國有事業單位的宿舍大院裏度過了童年,她對自己上幼兒園以前的生活還殘存着些許印象。“每天爸媽上班了,將我一個人反鎖在家裏。”她穿着粉紅色的毛線裙,安靜地看《藍精靈》、《黑貓警長》、《葫蘆娃》,沒有動畫片的時間,就隔着鐵閘和對門的小姑娘玩過家家。“我也曾經反抗過,比如在媽媽要出門上班的時候大哭或者下了樓和小朋友玩就不願意回家,但每次大人都批評我,這孩子怎麼這麼任性、自私?其實我只是感到孤獨罷了。”

他們被評價為“自私,任性,自我中心”,儘管過着時髦而鮮亮的生活,但與物質極大豐富相對的卻是精神的極度孤獨和敏感。“大人們給了我們許多東西,卻沒有人問我們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麼。”賴菲菲坦言,這是一種甜蜜的憂愁。

孤獨讓年輕人習慣於“自娛自樂”,各類產品和服務以極大的豐富性和極快的更新速度,幫助他們排遣人際交往帶來的疏離與不安全感。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推陳出新的年代,無論是人還是物。人的推陳出新,指年輕人的創新能力和知識更新優勢給他們帶來了越來越豐富的經濟收入,加上家庭負擔輕,這從根本上堅定了他們勇於消費的信念。而物的推陳出新,則時刻在刺激着他們的感官。追求新奇的個性使其更具有衝動消費的可能性,而“寵愛自己、享受生活”的理念更是直接促成了實際購買行為的產生。

此外,當代青年人的消費心理也呈現出特立獨行的姿態:大家都沒有的自己要有,某些人有的自己必須有,大家都有的自己不想有。從這個角度出發,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用Ipod聽相聲,用Macbook打DOS遊戲了。

上個月,英國市場調查公司的一份報告中稱,“一心多用和充分使用媒體已成為現今8至24歲中國青少年的生活模式,這群活躍的消費者能夠在24小時內完成39小時的活動,同時基本維持每天8小時的睡眠。”城市裏上班族的快節奏生活已是眾所周知,生活像趕場:趕上班,趕開會,趕飯局……總之,什麼都要快,包括人生的進程。然而,有時候,快並不單取決於自己的行進速度,更應包括你可能的前進空間。

從自己帶的幾個學生身上,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看到當下年輕人窘迫的生存狀態。“他們一睜開眼睛就想着怎麼賺錢。不想不行啊,找工作本來就難,小兩口在北京供一房子,幾千的工資一下就沒了大半。他們大多沒時間談理想、公義和正義。”

“這跟當代年輕人所處的時間段有關係,計劃經濟體制給我們提供的保障沒了,而市場經濟帶來的新保障機制尚未完善。所以,兩邊的好處都沒有享受到,反而是兩邊的壞處都趕上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陶東風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是卡在夾縫裏的一代。

這一代人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來自《瞭望東方周刊》的最新報道說:京、滬、深、穗4城應屆生薪酬平均下降1000元,最高的上海,剛達到3000元。“如果競爭、就業帶來的壓力是正常的,那年輕人釋放的渠道就會比較正常,但現在年輕人的壓力還不完全是由於競爭,而是由於競爭的不公正造成。不公正的權力在操縱競爭,而且導致他們也會去採取不公正競爭的手段。年輕人為什麼牢騷滿腹和頹廢,這跟扭曲的、不公正的競爭環境有關。”陶東風說。

“我們不抵製法貨,不抵制日貨,抵制蠢貨。”

面對近日MSN上“紅心一片”的現象,年輕人涇渭分明,儼然分為兩大陣營。“剛有人教你怎麼抵制,立刻有人衝出來罵你蠢貨;剛有人提醒你如何投票如何簽名,接着就有人很有道理地站出來說,這都是假的。”年輕的星座寫手鬧鬧在博客上疑惑着,“誰來修正一下我的價值觀?”

按照陶東風教授的說法是:“當代年輕人綜合了很多矛盾的地方。我這個年紀的人,年輕時都被宏大的話語體系迷惑過,現在的年輕人有一種清醒得多的認識。但他們又有一種‘實利主義’的態度,既不相信官方和學校的宣傳,但另一方面,為了現實的好處,他們又完全可以去做跟自己所相信的東西不一樣的事情。”

矛盾的性格跟當代年輕人的成長背景密切相關,現實生活中所遵循的行動原則和意識形態式的教育相脫節,年輕人活在謊言的社會裏。指導行動的理論已經沒有人相信了,但是卻沒有建立起一套跟現實生活相吻合的新的價值觀,這恰恰是一種信仰缺失的狀態。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與經歷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人相比,當下年輕人並沒有一個參照,這種矛盾分裂已經通過教育和成長內化為他們自身的一部分。

“雖然整個社會都處在同樣的情況下,但我們這一代人還有一種痛苦、分裂的感覺,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分裂,他們麻木,他們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是自相矛盾的。”陶東風認為,現在激烈抵制家樂福的年輕人們,對真相知道得其實並不充分。“有麻木隨大流的可能性。”

當抵制家樂福、抵製法貨的聲浪一波又一波襲來時,有人問道:“其實,有沒有人抵制——法式濕吻?”總是有人看法國人生活得優雅和浪漫,25歲的法國男青年羅塞身在其中,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如何特別,他感覺到的,作為年輕人,工作很難找。2008年3月,法國國家統計局公佈,2007年底法國的失業率僅7.5%,創下了近25年的最低紀錄,但與此同時,25歲以下青年的失業率仍然近20%。

就算找不着工作,羅塞的生活也不至於窮困,他的朋友Sarah是個法官,工作兩年,每月領1800歐元的稅後工資,羅塞申領的失業救濟,每月也有1500歐元。

為了刺激企業可以雇請畢業生,2006年初,法國政府通過了“首次雇傭合同”法案,但是這個法案並沒有保護到受雇者的利益。在享受慣社會福利的法國青年看來,這剝奪了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不能容忍!“利益受損者”掀起了大規模的學生罷課和工人全國總罷工,他們向警察投擲石塊,焚燒汽車。2006年4月,法國總統希拉克宣佈決定用“幫助困難青年就業機制”取代“首次雇傭合同”法案。但法國僵化的社會制度,並沒有在這次變革中有所動搖。

Steph今年24歲,是個典型的法國女孩,高傲,聰明,強勢。她從一家公立大學畢業,進了法國的百年企業,也一腳跨入了法國社會的准精英階層。Steph是從層層競爭中走到今天,法國的教育制度相當殘酷,從大學二年級升三年級會淘汰一大半,而大學本科到碩士又只會留下三分之一。她是沒有時間遊行的年輕人,“忙得要死”的她更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但她可以理解那些年輕的“利益受損者”們,面對經濟困境,迷茫又無所事事地只能坐在咖啡館裏。

因為生長在這樣崇尚自由權利的國度,法國人喜歡用遊行罷工表達自己,年輕學生尤其是遊行中的主力。一般政府部門的公務員罷工,即使是罷工期間工資也照拿不誤,相比之下,學生們的遊行最主要的是發出他們的聲音,“表現自己的重要性”。

受到住房、就業等問題困擾的年輕人發現,他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及父輩。2007年法國大選中,政治精英們開始通過大選拉攏青年們的選票,儘管這是蓄意的虛偽行徑,但對年輕人還是很受用。加上反對“首次僱用合同”運動的成功,開始讓法國的年輕人意識到,他們的聲音仍然有人在“傾聽”,這重新燃點了他們對政治的興趣。

“法國大學生全國聯盟”主席布羅諾·朱利亞說,法國年輕人希望淘寶網女裝天貓淘寶商城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www.taobar8.com摘掉自己“懶惰”、“無能”的帽子,如果你看到了他們的傲慢,那也許只是他們“自由的任性”。

最讓人震撼和興奮的是——2010年,人人都可以通過NewsBar賺錢——你也一樣!http://13562188162.8.sunbo.net/】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獄警日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獄警日記
上一章下一章

獄警日記(連載)(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