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
寧錦戰役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捷,是明朝末年軍事上的一個亮點,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劃破夜空,炫麗奪目。
在寧錦戰役中,無論是保衛城池還是野戰爭鋒,明軍都取得了貨真價實,不帶水分的勝利,這場激烈的戰役可謂碧血橫飛,浩氣四塞,扭轉了明軍多年來連戰連敗的頹廢局面,明朝全國久蜇之人心,乃大興奮。
寧錦戰役為什麼會取得勝利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和當時的政治環境密不可分。
天啟和魏忠賢平息了朝中衣冠之亂后,朝政逐步走上正軌,遼東戰事也在往好的方向展。
前線吸取了“文武不和,河東淪於腥膻,經撫不和,河西鞠為臻莽”的慘痛教訓,以往文臣武將相互構陷,相互擠兌的局面得到好轉,將領們表現了可貴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大局意識。
尤其是在派出監軍太監之後,軍紀嚴明,上下團結一心,將士用命,士氣很高,以往兵驕將懦,臨陣脫逃的狀況得到抑制,將士們表現出了可喜的臨危不懼的勇氣和較強的戰鬥力。
這場戰役中有兩個人需要隆重推介,一個是中流砥柱的良將趙率教,一個是力挽狂瀾的英雄滿桂。
錦州守將趙率教身臨險境卻英勇無畏,不僅擊退了敵人的瘋狂進攻,還抓住戰機主動出擊,配合支援友軍,體現了良好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可貴的大局觀念。
大英雄滿桂先後兩次與敵人進行野戰,在人數並不佔優的情況下重創敵軍。他身先士卒,作戰勇猛,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不怕死,敢打硬仗的將領。自從努爾哈赤起兵以後,基本上沒人敢與后金軍野戰爭鋒,滿桂是第一個。滿桂不僅打了,而且打贏了。
滿桂的勝利,含金量極高。
兵強強一個,將強強一窩,強將手下無弱兵。在滿桂和趙率教率先垂範的影響下,在長達一個月時間的戰鬥中,明軍普通士兵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
在激烈的戰鬥中,也有一部分人沒能上火線,比如袁崇煥。
袁崇煥守衛寧遠,但由於滿桂在城外野戰,敵人沒有兵臨城下攻擊寧遠城,袁崇煥沒有和敵人生接觸,連敵人長什麼樣都沒見着。
然而人們在提到寧錦大捷時,總是歸功到袁崇煥頭上,並以此認定袁崇煥是民族英雄,對於真正的功臣趙教率和滿桂卻決口不提,甚至連趙率教和滿桂是誰都不知道。
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我們都知道,領導總是將屬下的功勞據為己有,這不算過分。
但是如果一個領導平時壓制排擠屬下,不讓屬下干工作,關鍵時候屬下取得一點成績,還據為己有,這就太過分了。
寧錦戰役前,袁崇煥竭力排擠滿桂,不僅不讓他留在前線,甚至不讓他呆在後方,執意要將他驅逐出遼東軍區,為此與遼東督師王之臣鬧得不可開交,兩人都以辭職相威脅。最後在遼東督師王之臣的力保下,滿桂才得以呆在山海關後方。
如果袁崇煥當初真的把滿桂趕走,寧錦戰役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很難說,歷史恐怕要重寫。
袁崇煥在寧錦戰役中無所作為,之前還逐驅名將,差點造成惡果,戰後卻成了寧錦戰役的大功臣,成了民族英雄,這是哪家的道理?
其實我們並不缺少民族英雄,而是缺少現。
讓我們來看看真正的民族英雄是什麼樣的。
先說趙率教。
趙率教以弱旅守孤城,不為敵人威逼利誘所動,艱難支撐,他期待袁崇煥會從寧遠兵來救他,在苦等援兵不至的情況下,沒有動搖,也沒有抱怨,繼續堅持戰鬥。
在敵兵主力轉移攻打寧遠的時候,他並沒有因為袁崇煥沒有救他就不支援寧遠,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而是果斷出擊敵人後方,支持寧遠。
難道他不知道出擊有風險?難道他不知道出擊會招來敵人的報復?他當然知道,可是為了大局,他選擇了寬容,選擇了義無返顧。
再看滿大將軍。
袁崇煥與滿桂的矛盾前面己經說過,滿桂不計前嫌,拚死守衛寧遠。這是其一。
其二,滿桂與趙率教有瑜亮情結。在當年的寧遠戰役中,後方的趙率教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親自增援滿桂駐守的寧遠,而且救援比較遲緩,滿桂一怒之下拒絕援兵入城。戰後趙率教欲分功,滿桂極力阻止,兩人為此積怨很深,爭執一度驚動了皇帝,天啟親自下旨勸止。
在寧錦戰役中,滿桂不計前嫌,親自帶兵從前屯出前往錦州救援趙率教,半路上與后金軍生激戰,不得己折向寧遠,后因敵兵主力攻打寧遠,就在寧遠展開決戰,沒有前去錦州。雖然滿桂沒有到達錦州,但是他己經盡了力。
滿桂和趙率教不僅立了大功,而且他們表現出的大度令人敬佩,與某些將江山而泄私憤的人不同,他們是為江山而化私憤,在他們看來,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恩怨微不足道。
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請記住他們的名字——滿桂和趙率教。
另外還有一些為人們所不齒的人——太監,在寧錦戰役中,我認為他們起到了監督的效果,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錦州,皇太極多次勸降監軍太監紀用,都被紀用嚴辭拒絕。在整個寧錦戰役中,明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和頑強,與監軍太監的坐鎮有相當的關係。
對於太監,我還是那句話——你可以看不起太監,但是你不能看不起他們的工作,也不能抹殺他們在歷史上的貢獻。
也許有人會說,滿桂和趙率教之所以能夠取勝,是因為袁崇煥修築了堅固的寧錦防線。
那我們就來釐清一下這個問題。
先要說明的是,寧遠是孫承宗修的,不是袁崇煥修的。況且滿桂在寧遠城外進行野戰取勝,寧遠城並沒有揮太大的作用。
錦州是袁崇煥修的,而且沒有被攻下,但是錦州並沒有起到防守的作用,后金騎兵越過錦州南下,進攻寧遠,錦州反而成了後方,因此錦州是標準的馬其諾防線,是大漏勺。
況且后金沒有拿下錦州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並不能說明錦州牢不可破。
後來的戰爭證明,錦州很容易被敵人包圍,成為敵兵圍點打援的理想場所,在松錦大戰中,后金正是利用包圍錦州進行圍點打援,殲滅了明軍的主力,奠定了明朝滅亡的基礎。袁崇煥付出巨大代價修築的錦州城,不過是在為明朝掘墓而己。
寧錦戰役雖然取勝了,但卻成了袁崇煥的滑鐵盧。
袁崇煥致力於和后金議和,結果卻招來了兩場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中,袁崇煥既沒有救援朝鮮,又沒有救援錦州,表現畏縮,被朝廷鑒定為“暮氣難鼓”。寧錦戰役后不久,袁崇煥被免職回鄉。
以積極進取關外的勇氣上台的袁崇煥卻以膽小畏戰下台。這是辯證?是悖論?還是另有原因?我看是像霧,像雨,又像風。
不過袁崇煥也不必太沮喪,因為他還沒有走到家,就又重新回來,而且位極人臣。
這不是因為天啟改變了主意,因為天啟再也不會有主意了——他死了。
1627年8月,天啟病死,崇禎皇帝繼位,一切又將重新開始,寧錦戰役的勝利果實也因這場變故蕩然無存。
仰望歷史的天空,寧錦大捷就像一朵燦爛的禮花,美麗而又短暫,照在明末黑暗的夜空上,展現了謝幕前的最後一個輝煌,最終將和這片天空一起,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