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的紅
有史以來,“紅”一直被認為是正義、幸福、勝利與希望的象徵。在大多數國人的眼中,“中國紅”比世界任何其它事物都更紅得璀璨些。做為一個江西人,做為一個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於都人,我對“嶺南之紅”感受獨特,我在“紅色江西”的基礎上仍側重於苦戀紅色於都,當然啰,這只是我的一個固執偏見。
如果說於都的紅是革命之紅,那末,嶺南之紅就是創新之紅。眾所周知,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從於都這裏出發,“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有位世紀偉人曾這麼說。如今在我國,“長征”已成為一種紅色文化,“長征精神”更是策進着你我他。當年紅軍如果不長征進行戰術變更戰略轉移,就會陷入反動軍隊——匪軍的包圍之中,同時,侵略者也會從東北三省更加囂張地向舊中國腹地推進。由此可見,於都之紅是革命之紅、勝利之紅。歷史的頁面翻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面臨國際國內嚴峻形勢,又一位導師在祖國南海邊妙手一揮——於是乎嶺南的紅新露頭角,新時代的紅旗在改革開放的珠江三角洲迎着春風飄。
如果說於都的紅是進步之紅,那末,嶺南的紅就是希望之紅。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贛南於都革命老區的兒女就已開始向嶺南一帶發展希望,延續至今每年春節前後兩地來往滿載打工仔打工妹的長途班車,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正是嶺南的紅參與亮化了於都之紅,也正是於都的紅參與裝扮了嶺南之紅。做為於都嶺背鎮人,我對嶺南的紅還有一個極其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廣州南方周末報社在我家鄉捐資創建的“南方周末·嶺背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