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何妨放縱一點

第33節:何妨放縱一點

擒是收,縱是放。收放之間頗費思量,有時不是一放一收即可成事。諸葛亮對孟獲用兵,七次生擒,七次釋放,孟獲終於心悅誠服。諸葛亮的"收放藝術"與釣大魚的手法一模一樣。在大海上釣到一尾三百公斤的旗魚,你必須不斷地一收一放,與它糾纏幾小時,直到它力竭為止。如果對手頑強、難纏,你不能奢望一舉而擒之,要善用收放之道。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的漁夫,釣到一條大魚,擒不到它,只好放縱它,把釣繩綁在船頭,讓它拖着船走,夜以繼日,漁夫好整以遐,直到它無力抗拒了,才手到擒來。

何妨放縱一點

擒的時機不對,擒而無益。不管在荷里活電影的警匪片,或現實中的警察辦案,常常運用欲擒故縱之計:當犯罪集團或不良幫派的小啰啰暴露行蹤,警方第一步是縱容,以免打草驚蛇;接着是對小啰啰進行跟蹤監控、監聽,等到進一步偵查搜證,順藤摸瓜,摸清幕後的老大、主謀,才一舉成擒。所謂好戲在後頭,便是如此。

欲擒故縱,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運用:——

對孩子管教太嚴,適得其反;適度的放水,效果更好——

對情人緊迫盯人,會把人嚇跑——

對部屬太過苛求,怨聲載道;偶爾放鬆一下,才有緩衝調適的空間。

《禮記》上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太過責備求全,沒有人會追隨你(無徒);待人也一樣,不能只擒不縱,綳得太緊!

在人生事務中,"擒"是奮鬥、目標、動力;"縱"是鬆懈、看得開、無為;擒與縱運用得宜,人生才會抑揚頓挫,豐富多味。

原典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所謂縱者,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躡之,故輾轉推進,至於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若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

【詮釋】

對敵人逼得太緊,敵人會絕地大反撲;如果讓敵人有路可逃,則可挫其氣勢。追擊敵人要緊隨不強逼,才能拖垮敵人的氣力、折損敵人的鬥志,等到敵人軍心渙散,再將之擒俘,達到"兵不血刃"的最大戰果。《易經·需卦》說:"有孚,光。"就是要善於等待,才有大吉大利。

欲擒故縱的"縱"字,不是放縱不管,而是盯住敵人時,要讓敵人稍有鬆懈、喘息的空間。所謂"窮寇勿追",對於已經陷入絕境的敵軍,勿窮追不捨。"不追"不是不跟隨盯住,而是不逼迫太甚。這種"縱"的手法,"縱"到敵人士氣垮盡、反擊能力也喪失時,再適時出手擒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智慧寶庫:36計智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智慧寶庫:36計智典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節:何妨放縱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