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資本輸出狂潮
隨着1936年的到來,歐洲的德國容克財團已經蠢蠢欲動。
這一年德國和意大利簽訂了《*產國際協定》,構造出了一個‘柏林——羅馬軸心’,以*產為名義,開始瘋狂擴充軍備。
過去的十幾年中,蘇聯儘管得到了西方國家眾多的援助。但是蘇聯卻對歐洲方面表現出了讓那些資本家警惕的擴張傾向。
如1931年爆發的西班牙皇室被推翻的事件,就有蘇聯在背後活動,而此時的西班牙政府也是親蘇國家。
而羅斯柴爾德財團對蘇聯的那種模式,絕對是怕得不行。作為一個用錢來操縱國家機器的金融霸主,他們最怕什麼?
最怕的當然就是蘇聯那種共產模式。
此前援助蘇聯是出於建立遠東戰略緩衝的目的,為了不讓中華民國向歐洲繼續擴張。但是事實證明,中華民國不用從陸地上向歐洲擴張,一樣可以將手伸到歐洲,此時中華民國已經將手伸到非洲了。
而且讓歐洲各國失望的是,中華民國和蘇聯的關係,好似緩和了許多。雙方已經很久沒有在邊境上發生衝突了。
近期中華民國擴充軍備,蘇聯也緊急擴充了軍備,兩國的邊境地區的氣氛才進展了起來,不過蘇聯方面很是克制,不敢在邊境上挑釁中華民國,所以依舊沒有發生什麼衝突。
因為中華民國的崛起,羅斯柴爾德財團自然不希望看到蘇聯倒下,但是也不意味着願意讓蘇聯繼續向歐洲方向擴張。所以德國和意大利打出反對共產的旗號,羅斯柴爾德財團自然沒有什麼反對意見。
德國的這一招,成功的騙過了羅斯柴爾德財團。
羅斯柴爾德財團一方面不希望戰爭的爆發,一方面又警惕蘇聯繼續向西擴張。在這樣軟弱和遲疑之中,讓德國人抓住了機會。
而在亞洲,中華民國依舊經營着自己的體系。
經過這些年的建設,各個經濟殖民地都已經有所發展,其中朝鮮和越南,因為得到的產業比較多,而且更高級一些,此時的朝鮮和越南,經濟在世界上已經較發達了。其中朝鮮得到了造船業,儘管造船業不是很景氣,不過朝鮮人工成本較低。越南則得到了大量的輕工業。
朝鮮和越南這一時期去漢化還未開始,成為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后,又繼續加強了漢化,成為中華民國各個經濟殖民地當中,文化和中華民國最接近的國家。朝鮮和越南的gdp產值,甚至都已經超過了英法。
當然gdp這個東西虛得很,因為越南和朝鮮的gdp當中,很多都是被中華民國分走的利益,所以越南和朝鮮人的生活水平依舊不如英法的民眾。但是衣食溫飽完全不是問題,而且還能經常消費一些價格較高的商品。
這樣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上來說,已經能算是二流的了。
但是gdp最高的,卻不是越南和朝鮮,而是日本。日本的發展要迅猛得多,一來是日本人不幹活就得餓死,所以最為勤勞。
二來是中華民國不把日本人當人看,大量高污染的產業往日本丟,同時日本人工成本低,代工產業大量轉移到了日本,加上日本在教育方面的底子,確實要比朝鮮和越南要好。此時的日本的gdp已經超過了朝鮮和越南,不過日本吃虧的地方在於,儘管日本的工業規模非常龐大了,但大部分都是低級的產業,附加值不高。
所以日本的gdp雖然看起來比朝鮮和越南更高,但是日本人的生活卻是比朝鮮和越南人要差不少。基本上也就是溫飽沒問題,消費能力只有朝鮮人和越南人的一半左右。
日本能這麼快的發展起來,主要也是因為能在日本人身上壓榨出更多的利益,所以中華民國才把很多工業放在日本。
不過日本這看似龐大的工業當中,軍工業卻是一片空白,儘管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也能製造一些武器,但是沒有專業的軍工廠,而且就算是日後要發展軍工業,也體系不全,如今的戰爭,打的是工業體系,能製造幾種軍事裝備根本就不夠看。
日本人被剝削得也是最慘重的,為了能繼續生存,他們只能不斷的勞動。
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基本上也就分為三大區域,一個是東北亞區域,即朝鮮和日本,這片區域的發展方向,逐漸變成為中華民國生產重工業商品的零部件,以及大量化工品等等高污染產業。
其中朝鮮得到了造船業等勞動密集型重工業,朝鮮和日本,都分配到了一批零部件製造業,中華民國將汽車、電器的那些沒有什麼技術性的零部件分包給朝鮮和日本生產,甚至是組裝都放在朝鮮和日本。
中華民國只負責製造核心的零部件,並研發新產品,商品物流渠道也是中華民國掌握,不需要朝鮮和日本插手。
另外一個經濟殖民地區域就是東南亞地區。
即中南半島加上南洋諸島,有越南、高棉、暹羅、緬甸、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汶萊這幾個國家。
這個區域,主要發展輕工業,以及農業。
中華民國所需的熱帶經濟作物,在這裏大量種植。在輕工業方面,主要集中在越南區域,而其他國家,也有不少輕工業,但是相比越南的輕工業規模來說就小了不少,還是以農業為主。
例如暹羅,土地被中國民族財團大量攫取,在暹羅直接建立機械化水稻生產。高棉地區,同樣也開始普及機械化農業。
這片地區已經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另一個終於的商品大米生產地,這裏擁有得天獨厚的水稻生長環境,而且地形平坦。條件比中國的湖廣地區還要好,中國的水稻種植區域,也就是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
其他省份,山地丘陵較多,過去使用精耕細作模式的時候,倒還是可以大規模的種植水稻。不過如今用的是機械化生產,精耕細作模式已經被淘汰。南方那些山地丘陵比較多的省份,如今也有種植水稻,不過都是在農改之後的土地上進行,平整的稻田大大小小的零星密佈。
中國是一個以水稻為主食的國家,北方地區除了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其他地方都吃米為主,而且那些以麵粉為主食的省份,如今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同樣也會大量消費大米。中華民國此時的大米生產地,除了湖北、湖南、四川、江西、遼寧這個幾個省份比較集中外,其他的省份的水稻生產規模已經不高了。
所以在大米的供應方面,每年都要從東南亞進口一批優質大米。
同時東南亞經濟殖民區的大米還向朝鮮、日本等國輸出。同時這一區域,還輸出大量的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
紡織品、鞋帽這些輕工業商品,大部分都是東南亞地區生產,然後運回中華民國。
第三個區域就是中亞地區,中華民國在這一地區,控制着波斯、阿富汗、科威特、高加索聯邦。
這一地區,主要就是向中華民國輸出能源,這些國家大量開採石油,然後運往日本進行提煉,最後再運往中華民國。
或者是輸送到高加索聯邦進行提煉,再輸送到西域行政區。
中華民國也有一批煉油廠,不過這個產業,大部分的產能都分包出去給經濟殖民地做了,但是絕對不給產油國去做。
如此一來那些產油國一離開中華民國就玩不轉了。
另外這些國家也得到了一些輕工業。
此時中華民國在大量建設,而這些經濟殖民地,同樣也開始大量建設。主要是因為這一時期,中華民國產能過剩,自然有了大量精力進行資本輸出。
因此中華民國掀起了第二次資本輸出浪潮,在各個經濟殖民地大量的收購產業、建設產業。
各個經濟殖民地政府,為了幫助中華民國消化產能,和拚命的建設各種工程。
那些經濟殖民地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建設時期,公共工程自然是有建設一些的,但是大部分的,還是有利益中華民國對外戰爭的一些產業。
交通方面,首先要完善。再則,就是礦產開採,礦山方面的建設。
為了能讓更多人從事戰爭活動,中華民國在這一波的資本輸出中,開始在各個經濟殖民地普及機械化農業。
如此一來,中華民國不斷輸出農用機械,自然也就消化了過剩的農機產能。二來,可以把更多的經濟殖民地的農業人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成為工人,進而壓榨他們最多的利益。
人口離開土地,總會有事情做的。沒事做可以找事給他們做,中華民國可以投資建設,那些傀儡政府也可以貸款進行建設。
所謂的發展,更多時候就是投資出來的。
中華民國不缺資本,也不缺技術和人才,只要輸出一下,就可以讓那些經濟殖民地迅速發展起來,進而打造出一個個較發達國家。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在本國已經完全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現在做的就是帶動那些經濟殖民地,把那些能機械化的農作物生產大量機械化,而那些還需要手工勞動的經濟作物生產,自然就是繼續保持原樣。
土地、礦山、工廠,總的來說就是這幾個東西。
在那些經濟殖民地上發展出來的機械化農業,則基本上都是中國民族財團控制的土地,通過和經濟殖民地政府的勾結,用政策、稅收,將那些土地大量吃下,而此時經濟蕭條剛過去不到三年,那些土地都便宜得很。
因為中國民族財團的剝削,那些國家就算是被帶動了,只要是產業還比較落後,以及教育上發展得不行,民眾生活水平依舊還是那樣,發展和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中華民國幫助埃塞爾比亞復國之後,則開闢出了非洲經濟殖民地,這是第四個區域。這個區域,則剛剛開始發展。
在埃塞爾比亞地區,已經決定投資建設五千餘公里的鐵路項目,以及港口、公路建設項目。交通方面只要改善,這一區域的經濟也就可以發展了。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相比德國和美國來說,不僅僅是自身在發展,而且還在帶動那些經濟殖民地迅速發展。
加在一起,人口超過了十億。
中華民國在印度和澳大利亞的投資建設,這個時候則是到了變本加厲的程度。特別是在澳大利亞西部,這裏本身就沒有多少白人,中華民國在西澳大量投資之後,整個西澳已經變成了華人的天下。
在西澳,十個人中有八個人是華人。
大量的鐵路、公路、以及礦山被中國民族財團建設了起來,每年開採出大量的煤炭和鐵礦石。
澳大利亞的牧場也被華人大量開拓了出來,同時還有不少華人通過購買的方式,也控制了一大批的牧場。
澳大利亞的白人,基本上在澳大利亞東南部還能佔據主導地位外,其他地區已經淪為了華人的區域。
面對這一問題,澳大利亞自治政府已經無可奈何了。英國不給他們撐腰,他們面對態度強硬的中華民國,根本不敢有什麼動作。
戰後的英國兩大自治領,基本上也就是被中華民國和美國瓜分的境地。加拿大被美國變相掌控,而澳大利亞則被中華民國變相掌控。
已經有很多白人在恐懼中逃離了澳洲,只能說那些白人想太多。
以中國的文化觀念,這些白人只要安生過日子,自然也不會去殘害他們。澳洲的白人,性格方面並不是很極端,和平相處自然不是沒可能的,前提是這些白人,要在華人為主導的環境下生活。如果他們要在澳洲和華人爭奪主導地位,那隻能對他們開刀了。
反正理由多的去了,澳洲又不是白人的,而是澳洲土著的。澳洲土著雖然被大量屠殺,但是還是有一批土著還存在的。
這些白人要是把中華民國惹惱了,大可直接扶持一個土著政府,將那些白人當做侵略者全部驅逐出境。
要真正拿下澳大利亞,只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就以澳洲那樣的軍事力量,根本擋不住中華民國的大軍。美國此時都不敢插手澳大利亞的問題,一旦美國插手進來,在澳大利亞派駐海軍、陸軍,則意味着戰爭將要爆發。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對爭霸世界什麼的沒什麼野心,澳大利亞自治政府本身也就想要安生過日子那種,自然不希望澳大利亞陷入戰火。
當然,澳大利亞的白人和華人的矛盾,也在不斷的升溫。
因為華人的文化註定了在競爭上要比白人要強大,此前中國那麼弱后,都有不少人在澳洲成功掘金,最後是因為澳大利亞的白奧政策才讓這一活動停止。但是此時中華民國強大起來了,華人在資金、技術上都比澳大利亞的白人要強大,而且在政策上澳大利亞自治政府也沒辦法再限制華人,華人還比澳大利亞的白人要勤奮,白人拿什麼和華人競爭?
結果很明顯,僅僅是這些年下來,華人就在澳洲掌握了大量的資金和產業,華人和白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大量的牧場、農場,以及礦山逐漸被華人所掌控。特別是很多白人資本家逃離澳洲后,出售了他們的產業。
而在商品市場,基本上都是中華民國以及其經濟殖民地的商品,此時的澳洲基本上沒有什麼工業,商品大部分都是靠進口。
澳洲的模式就是進口商品,同時出口礦產、農產品。
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而澳洲的地下水極為豐富,因此有大量的優良牧場,這是一個坐在礦車和綿羊上的國家。而澳大利亞東南部,則是小麥產地,每年能出口大量小麥。
澳大利亞,是一個原材料產地,一個極為豐富的原材料產地。
中華民國此時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華人在澳洲的投資自然也就非常方便了。華人在澳洲獲取的原材料要運回中華民國的門路非常清楚,而澳大利亞又是中華民國的商品主導地區。
市場上基本上看不到多少美國的商品。
白人在澳洲的地位,變得愈發尷尬起來,很多都已經在給華人老闆打工。華人的富裕,讓很多白人不平衡起來。
這自然也是正常的,畢竟一個地區的貧富差距一旦拉大。緊缺資源自然也就會被富人所攫取,而這樣的差距一旦是體現在不同民族身上,那矛盾就更加明顯了。
一些白人窮鬼,已經開始走上犯罪道路了,針對華人的犯罪活動,在澳大利亞東南部時有發生。
然而每一次,澳大利亞當地政府官員,都是滿頭大汗的督促破案,破不了案也只能給華人受害者高額賠償。
因為沒一次發生惡*件的時候,中華民國都會過問。
一旦澳大利亞政府給不出滿意的交代,那麼戰爭隨時會爆發。
不過華人在澳大利亞也不是隨便就能被侵害的,中華民國的黑幫已經把手伸到了澳洲,這些黑幫有錢,有嚴密組織,而且還有大量白人窮鬼為了錢給中華民國的黑幫賣命,這些華人黑幫勢力已經在蔓延澳大利亞全境。
這些華人黑幫,平時也不怎麼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只是開開賭場,向那些白人出售毒品等活動。
但是白人要打壓華人的話,卻是可以向黑幫求助。
澳洲的華人黑幫,背後是有中華民國官方背景的,相當於是在澳大利亞的半官方暴力組織。
這些華人黑幫讓澳大利亞政府頭疼不已,他們有走私渠道,手上有大量的格式槍械。同時這些華人黑幫有錢,懂得利用白人窮鬼,經常是指示那些白人去做事,犯了事情也經常是讓那些白人去頂缸。
很多跳得非常歡快的澳大利亞*分子,遭到了威脅、綁架、暗殺。而在白人當中,這些華人黑幫平時並不收取什麼保護費,也不到處欺負弱小,也不會到處搶劫。白人只要不招惹他們,他們也不會去招惹那些普通白人,所以名聲還不錯。
很多政客已經接受了這一事實,中華民國對澳大利亞的掌控已經越來越強,根本不是他們所能左右的。進而不少政客,已經倒向了中華民國。要麼,就是逃離澳大利亞。
在很多白人看來,澳大利亞已經不再是白人的世外桃源,紛紛逃離。
但是此時的澳洲,卻是變成了華人的天堂。
澳洲很多地區還是處於未開發的狀態,開發出來就是財富。因此大量華人湧入澳洲投資,澳洲正在迅速的被華人所同化。
華人取得澳大利亞戶籍,參政、參軍、成為警察的事情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這讓一些白人至上主義者咬牙切齒,讓他們特別痛恨的還有那些政客,如果不是他們在當中國人的走狗,根本不會這樣。
華人正在同化澳大利亞,這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
因為華人在劣勢的環境下,都不可能被白人同化。因為低級的文化,不可能同化高級文化。
此時華人又取得了優勢的大環境,人員和資本不斷湧入澳大利亞,徹底同化澳大利亞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