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大周王朝】

第118章【大周王朝】

這個機會來得並不偶然。宋軍在一個多月內就消滅了荊、湖南兩個政權,引起了后蜀君臣的一片恐慌。其後不久,后蜀宰相李昊就對孟昶獻策道:“臣觀宋朝開國之運,有別於漢、周。一統天下,就在宋朝了。陛下當早日與宋通好,盡職貢獻,或可保全蜀國。”

孟昶聽完覺得很有道理,正想派遣使者去汴梁通好,不想樞密使王昭遠卻阻止道:“蜀國山河險峻,地大力強,又何必示弱於人?”

對通好之事堅決反對。孟昶本人沒什麼主意,又非常相信王昭遠,於是作罷。又過了幾個月的時間,趙匡胤已經開始籌備伐蜀事宜了,轉任華州團練使張暉為鳳州團練使,命他在鳳州練兵,並順便搜集蜀國山川地勢、兵力部署等重要情報。張暉也不辱使命,到任之後全力以赴,認真工作,很出色地完成了趙匡胤的囑託,“盡得其山川險要”,並以密疏獻進取之計,為此還遭到了趙匡胤的表揚。

這件事傳到蜀國后,有人對王昭遠說道:“公身膺大位,卻素無戰功,何以平息時論?不如遣使太原,令其發兵南下,我自子午谷出兵應之,使中原表裏受敵,事成則關右之地可撫而有之。”王昭遠本身沒有任何的軍事才能,不過自我感覺卻是相當得良好,總認為自己既然生到了蜀國,那肯定就是諸葛亮一樣的人物,所以也有心學諸葛亮北伐中原。聽完之後就立刻向蜀主孟昶進言,叫他修書太原。約北漢一道出兵攻打中原。

孟昶對王昭遠的相信近乎於迷信的程度,聽完之後也不考慮後果。立即修書一封,命趙彥韜為密使。送往太原。可是趙彥韜等人已對蜀國的前途徹底灰心了,所以出境之後,根本就沒去北漢,而是直接將信送到了趙匡胤手裏。此時趙匡胤正為找不到伐蜀的借口而憂心不已,孟昶的這封書信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一個月後,趙匡胤就正式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以武信節度使崔彥進、寧江節度使劉光義為副都部署,樞密副使王仁贍、樞密承旨曹彬為都監,率六萬大軍。誓師西征。

宋軍此次伐蜀,兵分兩路。一路由王全斌、崔彥進率領,自鳳州(今陝西鳳縣)向蜀國進發。另一路則由劉全義、曹彬率領,自歸州(今湖北秭歸)溯江而上,沿水路向蜀國進發。

宋軍西征的消息傳到了蜀國,蜀主孟昶立即將王昭遠任命為西南行營都統,並以趙崇韜為都監,韓保正為招討使,李進為副招討使。率兵拒戰。王昭遠接過帥印之後,非常振奮,認為這正是一個大顯身手的良機。

出征那日,孟昶命宰相李昊為他設宴送行。王昭遠志得意滿,頻頻舉杯,起身時已經醉了。遂把臂對李昊說道:“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大軍。取中原如反掌耳!”李昊默默無言,目送王昭遠離去。

與王昭遠一樣。趙匡胤對此戰也是信心百倍,出征前就在汴水之濱建房舍五百餘間,準備滅蜀之後就將孟昶遷到汴梁居住。雙方都是志在必得,不知誰又能笑到最後

當年十二月,王全斌率宋軍攻入蜀國境內。蜀軍因多年不習征戰,根本就抵擋不住,被王全斌率軍一戰攻克興州(今陝西略陽),破蜀軍七千多人,繳獲糧草四十萬斛。隨後,王全斌又連克石、魚關、白水閣等二十餘座營寨,連戰連捷,所向披靡。

此時,后蜀招討使韓保正也已經率軍趕到,聽說興州已被宋軍攻克后,不敢再戰,立即撤軍退保西縣(今甘肅隴西)。王全斌聞訊后立即命馬軍都指揮使史延德率部進擊。

史延德這一部本是宋軍的先頭部隊,在人數上要遠遠少於蜀軍,然而韓保正卻不敢迎戰,只是命手下數萬軍隊,依山背城,結陣自固,一副找打模樣。

史延德一眼望去就知道蜀軍膽怯了,立即傳令進擊,轉眼間就將蜀軍殺得大敗,臨陣生擒韓保正及其副將李進,繳獲軍糧三十餘萬斛,餘眾則被宋軍一路追殺,只得燒絕棧道,退保葭萌關(今四川昭化南)。

與此同時,劉光義所率的宋軍也於水路取得重大勝利,連破松木、三會、巫山等寨,斬殺蜀軍五千餘人,生擒后蜀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宏等一千二百餘人,奪戰艦二百餘艘,隨後率軍攻破夔州,於白帝城西紮下營寨。

后蜀寧江節度使高彥儔見宋軍來勢兇猛,知道難以力敵,便對監軍武守謙說道:“北軍涉險遠來,利在速戰,我軍應堅壁自守。”

不料武守謙為人還是很有氣概,說道:“敵若據城下而不擊,何日可以破敵?”於是立即率軍出城迎戰,結果一戰而潰,隨即被宋軍攻入城內。高彥儔率蜀軍在城內與宋軍慘烈肉搏,不過軍心以亂,不多時就被宋軍再次擊潰。

此時蜀軍大勢已去,高彥儔身中十餘槍,猶自血戰。節度判官羅濟勸他先逃回成都,高彥儔仰天長嘆道:“我已失了秦川,又不能守住白帝,就算主上不肯殺我,我又有什麼面目再見蜀人呢?”羅濟又勸他投降,高彥儔慘聲道:“闔家百口,全在成都,我今天若是偷生,又怎能對得起全家的老小,只有一死了!”於是單騎奔回府第,整理好衣冠,奔歸府第,望西北而拜,然後舉火**。

再說王全斌率領的那路宋軍,因為蜀軍後撤時,燒毀了棧道(在懸崖上,經鑿孔、插木、支架、鋪板而製成了通道),使得前方無路可行,只得招集眾將商議對策,準備從羅川(今四川旺蒼縣西20里)入蜀。

此時別將康彥澤建議道:“羅川路險,大軍難以通過。不如兵分兩路,一路從羅川入蜀。另一路則留下來修築棧道,最後於深渡(今四川廣元境內)會合。”王全斌聽完並無異議。便留副都部署崔彥進修築棧道,自己則另率一軍趕往羅川。

數日之後,棧道修成,崔彥進揮師進發,連克金山、小漫天等營寨,到達深渡,此時王全斌也從羅川趕了過來,兩軍又合為一處。

這個時候,蜀軍西南行營都統王昭遠也已經到了利州(今四川廣元)。聞訊急忙派兵沿嘉陵江一線佈防,想把宋軍擋在江北。可是蜀軍的戰鬥力遠非宋軍可比,剛將陣勢列好,就被宋軍擊潰,只得狼狽退守大漫天寨。

這個時候,形勢已對蜀軍非常不利了。本來在王昭遠剛出兵的時候,還目空一切,把自己當成是諸葛亮再世,稱不但要擊敗宋軍。還要北定中原,到這時候也是一籌莫展了,只好妄圖憑藉險要的地勢阻擋宋軍的進攻。

然而第二天一早,宋軍就由崔彥進、康彥澤、張萬友各率一隊人馬。向大漫天寨發起猛攻。

王昭遠盡遣精銳迎敵,又被宋軍殺得大敗,大漫天寨也被攻破。王昭遠還想挽回敗局。在整頓兵馬後,又率軍對宋軍進行最後的反撲。不想又是三戰三敗,被宋軍一路追殺到利州北。好不容易才渡過柏津(今四川昭化東北),然後縱火燒斷橋樑,退保劍門。

說到劍門,就不能不提蜀道之險了。從廣義上講,蜀道有很多條,由雲南入川的樊道、由甘肅入川的陰平道,甚至包括由三峽溯江而上的水道都可稱為蜀道。但實際上,人們通常講的蜀道,指的是自古以來連接川陝的交通主幹線,也稱金牛道或劍門蜀道。

這條通道北起陝西漢中寧強縣,南至四川巴中大劍山關口,全長近千里,其間山勢起伏,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唐代大詩人李白所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指得就是這一條通道。劍門蜀道兇險無比,特別是其中劍門關和劍閣這一帶,更是號稱“險絕天下”,歷來都被視為蜀國抵禦中原入侵的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劍門關建於大劍山的中斷處。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兵伐魏,路經大劍山,見此處山勢險峻,道路難行,遂命軍士鑿山岩,架飛梁,搭棧道。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為門,修築了這麼一道關口,這就是劍門關的由來。劍閣是劍門關前的一條險路,全長三十里,夾在大小劍山之間。此處原本無路,是諸葛亮命人憑空開出的一條棧道,一頭插木于山腹,一頭立樁於水中。人行其上,仰視絕壁萬仞,俯視滔天,可稱得上是兵家絕地。

劍門這道防線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非常難以突破,王全斌到了這裏也是一籌莫展,只好召集諸將再開戰前會議,商量如何能將劍門攻克。

就在這時,王全斌手下的侍衛軍頭向韜獻計道:“大帥,剛才有個蜀軍的降卒向我做了報告,稱從這裏向東翻過數座大山後,有一條叫做來蘇的小路,可直達嘉陵江畔。

蜀軍為了防備,在江西立柵為營,不過他們的戰鬥力很低,咱們完全有能力進行突破。只要咱們能從那裏渡到江東,再往南走二十里就是官路,劍門天險也就失去意義了。”

王全斌聽罷大喜,立即準備率全軍繞道來蘇,但部將康彥澤建議道:“大帥不用心急,蜀軍屢戰屢敗,膽氣已奪,咱們不見得就不能從劍門突破進去。

來蘇是條小路,想必道路難行,不利於全軍進擊。咱們還是應該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面由大帥親率主力攻打劍門關,另一面再派一員偏將率軍潛趨來蘇,爭取兩頭開花,方是萬全之策。”王全斌深以為然,便命大將史延德率一隊人馬趨來蘇,而自領大軍準備進攻劍門。

史延德率軍翻山越嶺,沿着來蘇小徑來到嘉陵江邊,果然看見江對岸有蜀軍的營寨。史延德深知跨江作戰,難度係數非常高,一旦對方做好戰鬥準備,就很難予以突破,所以不敢遲疑,立即傳令修建浮橋,想趕在蜀軍布好陣勢之前強渡過去。

哪知道蜀國常年不經陣仗,士兵戰鬥素質非常差,一見宋軍攻來,竟然不敢抵抗,撒腿就跑。結果讓史延德不費吹灰之力就渡過了嘉陵江,隨後南行二十里,上了官路,輕而易舉地就將劍門天險甩在了身後。

與此同時,王全斌在劍門戰場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蜀軍主帥王昭遠因為屢戰屢敗,被嚇破了膽,不敢再與宋軍交戰,率主力退守漢源坡(今四川劍閣東),只留一員偏將守劍門。

結果被王全斌集中了軍中的精銳一頓猛攻,竟然把劍門關打破。等王昭遠走到漢源坡時,劍門關已被宋軍奪了下來。

劍門關失守的消息對王昭遠來說,不啻於一個晴空霹靂,竟被嚇癱在椅子上站不起身來。

沒過多久,宋軍的先頭部隊就已趕到,蜀軍一戰即敗,王昭遠這才醒過神來,急忙丟了盔甲,騎馬就跑,一直逃到東川才驚魂稍定,但也不敢回成都復命,只好找了間房藏匿下來。

王昭遠在東川藏匿期間,終日以淚洗面,到被宋軍擒獲時,眼睛已經哭腫了,他那個“帶汁諸葛亮”的綽號,就是在此時榮獲的。

早在王昭遠敗於利州之時,消息傳回成都后,蜀主孟昶深為憂慮,只好在宮中取出財物,又招募了一支萬人部隊,命太子孟玄喆率領,開赴前方,助王昭遠劍門。

但這個孟玄喆其實是個典型的花花公子,臨要打仗了,還沒忘了要隨軍帶上數十姬妾和伶人,以供娛樂。而且他從來沒有學過武,根本就不習軍旅,帶去的人也多是酒囊飯袋。行軍路上有一天下雨,孟玄喆便命人將軍中的旗幟取下來,以免打濕。

可是等天晴后重新掛旗的時候,卻將好多旗幟都掛反了,而孟玄喆根本就看不出來,被時人傳為笑柄。

孟玄喆所率這支隊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不過這也是蜀國能派得出來最後一支隊伍了。可是孟玄喆剛帶着這群烏合之眾走到綿州(今四川綿陽),劍門失守的消息就傳了回來,孟玄喆不敢再往前走,立即就率軍撤回了成都。

這一來,孟昶已是無計可施,只好召集群臣商量對策。老將石奉頵說道:“宋兵遠道而來,其勢不能久,咱們只要聚兵堅守,用不了多久,宋軍自然就會撤軍。”(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那些事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唐朝那些事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8章【大周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