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報告
不知道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有一位權威人士說了一句名言:沒有比聽報告、看電影更便宜的事情了!
聽報告在上個世紀是平常的事情。在密山中學有兩次報告,我終身難忘。一次是松江省省主席馮仲雲的報告,一次是國營農場的勞動模範到蘇聯觀光回來做的報告。
1951年夏末,中央人民政府訪問抗聯根據地松江分團由馮仲雲團長率領,到密山訪問。一天下午,他到我們學校做了一次報告。我記得他講了三個故事。一是**從蘇聯回來到了哈爾濱;一是密山抗聯的英雄事迹;一是他本人在抗日中的故事。
1950年2月下旬,**和周總理從莫斯科回來,松江省和哈爾濱市的黨政領導到火車站迎接。火車到站,有幾個領導人未經允許上了火車,讓車上的警衛給攆了下來。馮仲雲講;“**身材偉岸,器宇軒昂,特別有領袖的風度。”他說在哈爾濱期間,**給《松江日報》寫了報頭;還寫了“奮鬥”、“發展生產”、“學習”、“學習馬列主義”、和“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等題詞。**和周總理接見了我們省和哈爾濱市的主要領導同志,聽取了我們的工作情況彙報。**和周總理還視察了哈爾濱車輛工廠。
馮仲雲講,抗日戰爭期間,英雄的密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奮起抗日,與侵略者進行了殊死搏鬥。1933年1月,日寇松尾聯隊攻佔密山縣城,密山淪陷。密山人民從此開始了抗日鬥爭。在十幾年的鬥爭中,幾千人犧牲了。其中有四位**密山縣委書記,兩任密山游擊隊隊長犧牲。在密山組建起來的抗聯四軍一位軍長,兩任政委,一任副軍長也以身殉國。
1938年11月,抗聯四軍進行西征,部隊喪失殆盡,軍長李延平、副軍長王光宇、政治部主任黃玉清在與日寇作戰中犧牲。抗聯四軍被服廠廠長安福順,政治部主任黃玉清的妻子許賢淑等為了掩護其他同志撤退,彈盡援絕,不接受敵人勸降,砸毀槍支,相互攙扶,投入烏斯渾河,壯烈殉國。這就是東北抗聯著名的“八女投江”。
在抗聯四軍犧牲的幹部中,著名的還有楊太和,1932年參與組建密山抗日游擊隊,開闢密山抗日游擊區。1934年10月任東北抗日同盟軍四軍一師師長。1935年9月犧牲。何忠國,四軍政治部主任。1935年6月陣亡。金伯萬,朝鮮族,1934年組織密山抗日游擊隊,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三團政委。1935年被叛徒殺害。
另外,傅顯明,抗聯第五軍二師師長。1936年2月在密山與日軍作戰中陣亡。劉曙華,密山縣委書記,西征中,被叛徒殺害。
還有兩位密山的抗日英豪,一個是吉林抗日自衛軍總司令陳東山。日寇佔領密山後,他表示“願擔抗日之責任,負殺敵之職志,作斷頭將軍,不為屈膝匹夫”。他在密山、虎林、東寧、勃利一帶,對日作戰,鎮壓漢奸,受到老百姓的擁戴。與日寇作戰身負重傷犧牲,年僅五十四歲。另外一位密山出生的張寶和,擔任過張學良駐密山守軍營長。1932年不甘當亡國奴,率部抗日,張寶和與密山保總單春霖佔領縣政府,拘押了漢奸縣長商振邦。1933年日軍松尾聯隊進犯密山,張寶和、單春霖率部奮起抗擊。密山淪陷后,張寶和與兩位弟弟率400多人成立抗日救**,為軍長。在密山、虎林、饒河一帶與日偽軍戰鬥兩年。1934年秋,張寶和與二弟在饒河與日寇戰鬥中壯烈殉國。這些犧牲的同志們值得我們活着的同志永遠懷念。他們是密山人民的驕傲,也是東北人民的驕傲。
馮仲雲講,抗聯領導同志李延祿、李范伍、崔庸建同志,在抗日戰爭時期都在密山這塊土地上戰鬥過。
關於崔庸建同志。馮仲雲講,“九一八”事變之後,**滿洲省委委派崔庸健同志到密山組建**的組織,於1932年在密山建立了**密山區委。為抗日準備了核心骨幹力量。1940年我和崔庸建同志與周保中同志一起過江去了蘇聯。1945年,我們又一起和蘇聯紅軍打回東北。現在崔庸建同志回到朝鮮,是朝鮮黨和政府的領導人之一。他的愛人的家,就在密山的二人班。
李延祿,我們省的副主席。1934年10月,**駐共產國際巡視員吳平到密山視察工作,主持召開了**密山縣委擴大會議,決定密山游擊隊與李延祿領導的人民革命軍合併,組成抗日同盟軍第四軍,後來叫東北抗聯第四軍,李延祿同志任軍長。四軍組建后,在部隊中建立了黨組織,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認真執行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了密山、勃利、依蘭、方正一帶的各路義勇軍,聯合抗日。
李范伍,黑龍江穆棱縣人。他現在是國家林業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早在北大讀書時就參加了革命,是東北抗聯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解放后組建了**合江省工作委員會,曾經當過合江省政府主席,松江省政府副主席。擔任吉東特委書記期間,他在密山二人班領導了吉東地區抗聯工作。
馮仲雲說,提到李范伍同志,我們就要講一講我黨設在密山的兩個國際交通站。我黨於很早以前就開通了三條中國與蘇聯之間和共產國際之間的秘密交通線,以保證黨中央與共產國際的聯繫。密山就是其中的一條。在密山地區設置的秘密國際交通站有兩個,一個是徐道吾同志領導的滿洲省委密山興凱湖國際交通站;另一個是李范伍同志領導的吉東特委密山半截河國際交通站。這兩個交通站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以艱苦卓絕的精神卓有成效地工作,一直堅持到光復。他們以當日語翻譯,在東安市辦日語學校等多種手段打入敵偽內部,搜集大量重要的日本軍事情報。為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東北,發揮了重要作用。交通站為中國**傳送黨的重要文件做了大量工作。對東北抗聯有重要指導意義的《一-二六指示信》、《六三指示信》、《八一宣言》都是經海參崴轉到半截河國際交通站,再由吉東特委傳送到東北的黨組織和抗聯部隊。交通站還傳遞各種抗日刊物,黨內文件等重要信息。交通站在中國和蘇聯之間安全地接送轉運大批黨的幹部。比如接送**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巡視員、後來的《解放日報》總編輯吳平到吉東地區指導抗聯工作。**滿洲省委書記楊光華和宣傳部長譚國甫去莫斯科向**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彙報工作。接送抗聯高級幹部以及密山縣委和抗聯四軍年輕幹部赴蘇聯學習或回國工作。李延祿、李延平、李范伍、劉署華等數十人來往於中蘇之間,都是他們接送的。一些幹部中倖存的同志建國后都成為中朝兩國高級幹部。
馮仲雲講他自己的事情,分了三個階段。抗戰初期,滿洲省委在哈爾濱市裡與日寇鬥爭。為了工作方便,他把愛人和女兒從江蘇接到哈爾濱。他的家就是滿洲省委的秘書處、檔案室。隨着日寇強化統治,黨在城市裏無法開展工作,被迫轉移到山區游擊隊。他的愛人和女兒回了江蘇老家。
馮仲雲講抗聯的艱苦歲月,一年四季,游擊隊員奔波於荒山野嶺,正如李兆麟同志那首《露營之歌》的詞中寫的那樣。“鐵嶺絕岩,林木叢生,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圍火齊團結,普照滿天紅。同志們!銳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來呀,果敢衝鋒!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涌!//濃蔭蔽天,野花瀰漫,濕雲低暗,足潰汗滴氣喘難。煙火沖空起,蚊吮血透衫。戰士們,熱忱踏破興安萬重山!奮鬥呀,重任在肩!突封鎖,破重圍,曙光至,黑暗一掃完!//荒田遍野,白露橫天,野火晶瑩,敵壘頻驚馬不前。草枯金風急,霜晨火不燃。弟兄們!鏡泊瀑泉喚醒午夢酣!攜手吧,共赴國難!振長纓,縛強奴,山河變,片刻息烽煙。//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偉志兮,何能消減!全民族,各階級,團結起,奪回我河山!”
進入四十年代,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之間孤軍奮戰,困難重重,難以為繼,為了保存實力,以利再戰,在周保中等同志率領下,經過與蘇聯談判,東北抗聯去了蘇聯。在蘇聯整頓、學習、訓練之後,抗聯部隊經常在中蘇邊境,騷擾打擊日寇。後來,編入蘇聯遠東軍88旅,1945年參加了蘇聯紅軍解放東北的戰鬥。
馮仲雲報告結束,音樂張老師親自指揮同學們高唱:革命人永遠是年青,他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他不搖來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中……。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的勞動模範每年都要應蘇聯的邀請,去蘇聯遊覽參觀。密山國營農場的勞動模範每年都有代表參加。
一個晴朗的下午,全校同學集合坐在校園操場上,聽密山某國營農場的一個勞動模範作報告。
勞動模範講蘇聯城市、農村的繁榮景象我們都十分羨慕,同學們都有一個發自內心的願望:我們什麼時候也能夠和蘇聯一樣啊!
勞動模範說,他們到了蘇聯,吃飯時,光吃白麵包,不吃黑列吧,蘇聯人說我們不懂科學,不講營養。他們並不以為然,就是不吃黑列吧。
勞動模範說,你別看蘇聯人笨,笨可靈巧,人家的馬都會踢足球。他們在列寧格勒看了一場馬踢足球比賽,大開眼界。
勞動模範說,他就是愛聽蘇聯歌曲。從蘇聯回來,買了一沓子唱片,回到家裏,沒事就打開留聲機,聽了這面聽那面。他說他們的農場每到星期六,都要舉行篝火晚會,農場裏的蘇聯專家跳舞唱歌,他的喝彩聲最大、掌聲最響亮。
勞動模範說,蘇聯人民熱情好客,跟中國人非常友好。他們所到之處,都有很多當地的大人小孩的親切迎送。坐火車從西伯利亞大鐵路回來的時候,每一個停車站都有人歡送,他們和我們熱情擁抱,流下依依不捨的眼淚。
(2008年10月4日15: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