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149章:
木后沒有旁人想的有那麼高的覺悟。
她在謝昆帶兵離京前,一直隱忍不發,不是擔心邊關戰亂影響大盛王朝的安穩,而是懼怕謝昆手裏的兵力會出其不意,壞其好事。畢竟謝府不貪從龍之功,歷代朝堂更替,都從沒站過隊。他們一門武將,所衷心的,也只有當初先祖拋盡頭顱、掃盡熱血大盛王朝。眼下,她為了一己私慾發動宮變,心裏頭最擔心的就是謝昆他們去而復返。
當然,事實證明,她想多了,雖說蠻夷之族死灰復燃的消息是假的,但聖上遣派謝昆離京的決心是真的,一方面引誘木后出手,另一方面卻是穩定邊關。
“豐兒,你可還記得你兒時的誓言?”木后雙眼赤紅地盯着眼前恭順而立的慕容豐,整個人呈癲狂狀。這些年,眼見聖上滿心滿眼的都是慧妃,她的不甘一直埋在心裏,從沒有發泄出來,只等着秋後與慧妃算賬。可誰知聖上竟提前安排慧妃離宮,這成了壓垮木后的最後一根稻草。
只是,誰又能說木后不能發發牢騷,說說委屈。
她十七歲入宮,二十二歲教養大皇子,三十五歲那年拼上性命生下四皇子,雖說有自己老有所依的私心在裏面,但何嘗不是為聖上留下一支嫡血。
她入宮已有三十五個年頭了。不論是曾經的太子妃,還是榮登后位的木皇后,拋開損害龍嗣這個誰都會犯的錯誤來講,後宮被她都打理的很好很守規守矩。在她的心裏,她才是曾與聖上經歷風雨的枕邊人,而且,聖上以太后養子的身份,從先帝的眾皇子中脫穎而出,得登龍殿,其中也有她的一份功勞與苦勞。
謝天慧入宮的時候,聖上早已坐穩龍椅,只因她是被迫,聖上就覺得虧欠了她,一輩子的榮寵還不夠,竟然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准其離宮,可是憑什麼!說句不好聽得,慧妃被自己的親娘賣了,這就是她的命,憑什麼讓她為其幸福埋單。而且,慧妃是皇上的女人,離了宮后,她的一舉一動都有皇室的教養在裏頭,一着不慎就是慕容氏的威儀受損。她守護了一輩子的東西,豈容聖上或者慧妃出手破壞。
“兒臣不敢或忘,兒臣曾起誓,日後定會孝順母后,若有違,天打五雷轟。”慕容豐從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不是因為他忠厚老實的本性,而是這誓言的背後是親生母親的一條命。所以這些年,他從沒有反抗木后一句話,只因他知道,孝順孝順,有順才能體現出孝。
而此刻再提及這話,心裏頭卻是苦笑多一些,木後偏執彆扭,在事發后從來沒有好好想想,為何連她的親生兒子慕容騰都不能出入鳳棲宮,而他卻能暢通無阻。他的父皇與皇弟,是將他當成了餌,而木后就是那條魚。最讓他痛心的,是他們誰都沒有想到要知會他一聲,木后將他用作棋子,而聖上與太子卻是擺明了想做實他謀、反的罪名。
“豐兒,母后也是為你不平。你自幼往外本宮身邊,本宮最清楚你幼年為了太子之位經受了什麼,你放心,本宮心裏明鏡一樣,這龍位本就該是你的,既如此,母后也不會因為老四是我的血脈而有失偏頗,這尊龍椅,本宮會替你搶回來。”木后突然打起了溫情牌,只是她臉上厲色不減,才越發顯得怪異。
“母后,四弟才是大盛王朝的儲君,兒臣定會盡心儘力輔佐四弟……”慕容豐聽木后還是這般說,只能再次相勸,雖然他知道,不管他說什麼,木后都是鐵了心要憑一己之力廢掉太子,只因事發后,太子從不曾踏進鳳棲宮。所以,眼下他說再多也沒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木后被丈夫兒子同時拋棄,已經瘋了,他作為孝子,也只能陪着癲狂。
果然,木后不等大皇子將話說完,就凄厲了聲音:“你掌着御前兵衛,若要那尊龍椅,簡直易如反掌!所以,你莫要糊弄與本宮,更莫要忘了你的誓言!”
慕容豐只能低頭苦笑不語,他現在非常後悔起初的應召。木后被禁后,第149章了大把的傭兵。他也是拼着必死的決心而來,不成功便成仁,在他認為,他總是脫不了一死的!
不過,他也沒想到此次事件會這麼輕鬆,雖說他時機把握的好,一直等到大皇子與慕容豐兩敗俱傷后才出手,但見大皇子敢發動兵變卻不留後手,出了御前親衛一個多餘的將士和士兵都沒有,仿似做戲給聖上和皇后看一樣,心裏頭又有些彆扭。
只是等他看到到處被捆綁的傷兵殘將,又將這心思埋了下去,管他呢,反正現在大盛王朝的至高權力眼看就要到手了。
可計劃沒有變化快,萬事都沒有定論,因為你永遠沒法確定,在黃雀的後面會不會還隱藏着一尾蛇。二皇子是不幸的,在這件事裏,毒蛇是存在的,而且恰恰就是當今太子慕容騰。
儲君所擁有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名頭,儲君手裏有一枚小小的虎符,可調取部分兵力護衛自身。只是若遇到今天這種情況,在沒有事先安排好的前提下,儲君的這項權利就是廢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量儲君的眼力與魄力。
因當時與聖上商討之時,認為大皇子所能調遣的兵衛,只有御前軍,是以聖上和太子都提議不要驚動兵部尚書手裏的京城兵力,以免引起恐慌。而大皇子的脾性,聖上也知道,被逼的可能性有九成,真正發起宮變,做樣子的程度更高些。甚至聖上一度認為,大皇子是存了損掉他親自培養起來的御前親衛的心思。
只是大皇子與太子誰都沒有想到,士兵都是見血眼紅的物種,所以才釀成了互相砍伐的慘事。
而齊貴妃敗就敗在自視甚高上。齊貴妃自認為皇宮裏的一舉一動瞞不過她的眼,熟不知,她的一舉一動也瞞不過太子妃。
擒賊先擒王,太子妃甚至不需要費勁心裏的打探後宮的一舉一動,只要盯住齊貴妃一人便可保萬無一失。所以,齊貴妃與二皇子商討的內容和結局,一字不落地全都入了太子妃的耳朵。而太子妃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立即就明白,這對於半道出家的太子來說是怎樣一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契機。
只是太子妃沒有想到的是,她將後宮的繁瑣事以及猜測都告知了太子,而太子卻選擇了隱瞞聖上。
而聖上看着里三重外三重的護城兵,看了看面無表情的大皇子,臉色蒼白的二皇子,志得意滿的四皇子,終是忍不住吐了一口血!眼下這狀況,便是說三子共同逼宮也不足為過,大皇子甘心被人利用心如死灰,二皇子心存死志鋌而走險,唯有一條最狠心的四皇子一直盤伏,必要的時候,一擊即中。
只是聖上心痛之餘又微微挑了嘴角,果然不虧是他教育出來的亂世帝王,不僅對生母冷漠無情,對他這個自幼教導與他,亦師亦父的親生父親也這般心狠。很好!
因太子動用了護城軍,所以一時間人心惶惶,私下裏紛紛猜測朝堂之事。然後,為了安撫民眾,在宮變的第二天,聖上帶病上朝,親自下旨:大皇子與二皇子皆有謀反之心,遂,逐出皇室,永不得反籍。
這場宮變來的快去的也快,最大的贏家莫過於太子慕容騰。他與太子妃內外相輔,在登基之前,一舉處置了兩個心頭大患,朝堂之上,不論是曾經忠心於大皇子的,還是被吏部尚書攛掇忠於二皇子的,此時此刻都徹底沒了聲響。
這為以後大盛王朝的繁榮安定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而另一面,急忙趕去邊關的於珊一行,卻遇到了麻煩,無關乎匪徒蠻夷,卻是關於兒女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