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忽必烈平定叛亂廣招精英

第33章 忽必烈平定叛亂廣招精英

第33章忽必烈平定叛亂廣招精英

皇室貴族乃顏為了奪取元朝政權,想圓帝王美夢,自不量力,發動叛亂,遭到了當政皇帝忽必烈的殘酷鎮壓,忽必烈活捉乃顏后,不久就被處死。乃顏的殘餘黨羽,並不甘心他們的失敗,流竄到西北一帶地區,在那裏繼續發動叛亂,騷擾地方政權。

叛亂軍隊為非作歹,無惡不作,黨羽的首領是火魯火孫和哈丹等人,他們膽大妄為,詭計多端,多次攻佔和搶掠元朝邊境郡縣,但是由於勢孤力單,都沒有取得成功。

皇帝的孫子鐵穆耳鎮守北方,派遣都指揮土土哈等將軍打敗了火魯火孫以後,又戰勝了哈丹,重新收復了遼國的左面地區,在那裏設置了東路萬戶府,實施對當地的管理,從那時起西北地區稍微安定下來,平定了好長一段時間。

但是哈丹並不死心,多次率領軍隊到邊境從事騷擾活動,都被駐守在那裏的軍隊迎頭痛擊,失敗而歸,只是海都頑固不化,屢次侵犯和林地區。

伯顏接到軍事情報,軍隊還沒有出發,元世祖忽必烈就命令皇帝的孫子甘麻剌,是鐵穆耳的大哥。率領軍隊前去征討,和宣慰使怯伯等人率領的軍隊,會合在一起,共同進攻海都部落,另外還命令土土哈統領軍隊前去接應。

怯伯其實是一個首鼠兩端的人物,陽奉陰違,表裏不一,他在表面上迎接甘麻剌率領的軍隊,共同向海都發起進攻,在暗地裏卻和海都相互勾結,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準備反抗大軍的圍剿。他們正做着美夢,甘麻剌所率領的軍隊到達航愛山的時候,怯伯出其不意,反而帶領海都的部落民眾,前來攻擊甘麻剌軍隊,將他們緊緊地圍困在核心,準備徹底消滅。

甘麻剌軍隊陷入重重包圍之中,形勢非常危急,他們奮勇作戰,左衝右突,還是無法突出重圍,逃離險境,心中萬分焦急,無可奈何。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正當他們萬分危急的時候,土土哈率領着一支大軍前來救援,衝殺進敵軍陣營,打開一層又一層的包圍圈,把甘麻剌率領的軍隊解救了出來,命令他們在前面逃走,自己率領軍隊截斷敵軍後路,敵軍看見兩支軍隊逃脫,一點也不想放過他們,全都騎着戰馬,窮追不捨,緊跟上來。

土土哈看見敵人追擊上來,見機行事,從軍隊中挑選出精銳將士,根據山形水勢設下埋伏,等待敵軍的到來。等到追擊的敵軍快要靠近的時候,先把敵軍攔截下來,和敵軍展開拼殺,然後故意裝出失敗逃走的樣子,把敵軍引誘進山嶺之中,一聲號令,埋伏的軍士一齊湧起,奮勇地衝殺出來。

土土哈率領的軍隊前後夾攻,敵軍腹背受敵,狼狽不堪,幾乎全軍覆沒,好在敵軍人多勢眾,分兵多路頑強抵抗。敵我雙方在山嶺中展開血戰,混戰了一場,奮勇衝殺,都無法取勝,最後只得奪路而逃,脫離險境。

元世祖忽必烈接到軍情報告,又重新提起親自率領軍隊征討的事,皇帝率領的中央軍隊到達北方以後,土土哈率領軍隊前來會合,元世祖忽必烈親密地撫摸着土土哈的背膀,安慰他說:“過去我的太祖成吉思汗攻佔西北,和他部下的大臣們發誓說,一定要同甘苦,共患難,曾經取班珠爾河流中的水,以水代酒,共同盟誓,作為永久的紀念,銘記不忘。今天我能得到你這樣忠心耿耿的將軍,竭盡全力,為國效忠,與忠勇兼備的古人相比,也毫不遜色,你應該加倍努力,為國立功,不要辜負我對你的厚望!”

土土哈對元世祖忽必烈的厚愛非常感激,在皇帝面前進行跪拜致謝。

海都聽說元世祖親自率領中央前來征討,知道不是皇帝的對手,無法抵抗強敵,如果與皇帝硬拼,無異於雞蛋碰石頭,根本占不了上風,海都還算明智,知難而退,兩軍沒有交戰,就自行撤退而去,避免了一場即將發生的戰爭,也避免了許多無謂的犧牲。元世祖親自率軍征討叛軍,不戰而勝,自然非常高興,就率領軍隊返回了朝廷。

這時元朝也是一波未波一波又起,元世祖忽必烈剛剛返回朝廷,喘息未定,就遇到福建的參知政事官員,逮捕到了宋朝原來的大臣謝枋得,因為身分顯赫,事關重大,他把謝枋得送到燕京,想交給皇帝親自處置。

謝枋得天資超人,為人非常嚴謹,久負盛名,是一個難得的奇才,曾經擔任宋朝江西的招諭使官。宋朝滅亡以後,謝枋得在戰亂中逃離了都城,隱姓埋名,逃往建陽躲藏了起來,在驛站旁邊的小橋上,以賣卜為生。由於他擔任過顯赫的大官,聲名在外,影響很大,認為他的人非常多,就連幾歲的小兒童,身處底層的商販和士兵,都知道他是謝侍御,曾經是皇帝身邊的大官。

到了元朝至元二十三年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御史,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官程文海,尋訪和徵求江南的各類卓越人才。程文海也不負皇帝的重託,盡心儘力,廣泛尋訪各方面的知名人士,尋訪和選擇到了趙孟適、葉李、張伯淳,以及宋朝皇室貴族趙孟頫等人,他們都是當時才能卓越的精英人物。

趙孟頫,字子昂,是宋朝時秦王趙德艻的後代,他天資聰穎,善長書畫,由於國家滅亡,作為皇室貴族,感到心中有愧。程文海在江南尋訪到的卓越人才,共有二十人,謝枋得也名列其中,被上報朝廷,讓元世祖忽必烈知曉。

當時謝枋得家中剛剛遭遇了大事,他年老的的母親亡故,就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程文海,儘力辭去被尋訪的人選。

後來宋朝原來的狀元,宰相留夢炎,投降了元朝後,又竭力向朝廷推薦謝枋得,謝枋得對留夢炎的投降變節行為非常不滿,寫了一封信對留夢炎進行痛罵和譴責,在信中竭力指責說,作為江南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竟然不顧名譽和羞恥,這樣做,名節不但無法與古人相比,就是和周朝末年的人物行為相比,也相去甚遠,比如瑕呂出於道義,撫養外甥,程嬰和杵臼為了道義,撫養士兵,留夢炎根本無法和那些人物相比,真令人無地自容之類的話。

留夢炎讀了謝枋得的信件,感到非常羞愧,多虧久經官場歷練,臉皮非常厚,經受得了羞辱和謾罵。認為只要自己能夠當官發財,高官得做,駿馬得騎,犧牲一點名節也無所謂,誰喜歡謾罵,就由他笑罵去罷,不管社會輿論如何譴責,依然我行我素。他真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真拿他無可奈何。

留夢炎收到謝枋得的來信后無可奈何,許多時候,命運是無法由個人控制的,是誰讓留夢炎擔任過宋朝的顯赫大官狀元宰相呢!好事變壞事,現在讓他成為眾矢之的,進退兩難,任人嘲諷。我們在這裏明確他的顯赫頭銜,都不能不為他感到羞愧。

那時剛好遇到一個名叫天祐的參政官員,聽說元朝朝廷尋找民間的賢良人才,就假裝請謝枋得進入城市的家中卜易,以預測未來事件的吉凶。謝枋得當時不知道那是一場陰謀,出於職業習慣,也是生計所需,就到天祐的家中去卜易,到了天祐的家中以後,天祐天才明確告訴他請他到家的真實目的,勸說他到北方去,向元朝投降,效忠元朝。

謝枋得聽了天祐的話,也沒有明確答覆,天祐好不易捉到了一條向元朝廷邀功請賞的大魚,自然不會輕易放過謝枋得,對他百般勸告,耐心說服,不達到目的絕不罷休。

天祐對謝枋得很有耐心,對他的傲慢態度極度容忍,謝枋得偏偏得理不饒人,天祐對他越謙恭,他就越傲慢,越放肆,弄得天祐非常難堪,下不了台階。名人自有名人的氣度,謝枋得完全是有意如此,讓天祐難堪。

天祐對謝枋得萬般無奈,點將不如激將,就對反唇相譏說:“自古以來,朝廷的封疆大臣,都應當保家衛國,為國土和民眾而死。你身為宋朝的大臣,國家都滅亡,你為什麼不以死來報效國家,還這樣忍辱偷生地活着,真是厚顏無恥!”

謝枋得回答說:“歷史上的程嬰和公孫杵臼,兩個人都對趙姓王朝非常忠心,竭盡全力。程嬰保護和養育了趙性的孤兒,杵臼卻為了趙家慷慨就義,獻出了生命。王莽篡奪漢朝政權的時候,漢朝的忠臣龔勝就堅持自己的氣節,最後寧願餓死,也決不屈從。漢代的史學家司馬子長曾經說過:死有時會重於泰山,有時卻輕於鴻毛。唐代的韓退之也說過,一個人的功過是非,只有等到他死亡以後,蓋上棺材才能對他進行公正的評定,像你這樣毫無氣節的參政官員,哪裏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天祐對謝枋得說:“你所說的這些,都完全是強詞奪理,無稽之談!”謝枋得說:“古代的張儀曾經對蘇秦的手下人說:‘蘇秦現在志得意滿,高高在上,自古以來,強權就是公理和正義,我現在無論說什麼都是多餘的,一點用處也沒有。’今天也你這位參政官春風得意的時候,我謝枋得說什麼都是多餘的了,我也不想多說什麼了!”

天祐對此非常憤怒,看見對謝枋得來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強迫命令手下的軍士把他捆綁起來,把他抬着送到了北方。

謝枋得臨行的時候,許多老朋友都知道他此這次去后,都是凶多吉少,對他依依不捨,不約而同,前來與他送別,寫下來贈送給他的詩歌和文章非常多,把行李都裝滿了。

在謝枋得接收到的送別詩歌中,只有張子惠的寫的詩顯得最誠摯和真誠,其中有兩句寫最好:“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告誡謝枋得出於意氣之爭,信口開河,為自己招來禍患,你這次到朝廷里去,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對謝枋得評價真是入木三分,最恰當不過了,的確也是人生的至理名言,讓人們永遠記取。

謝枋得讀了這句詩,深有感觸,不禁嘆息起來,說:“多蒙老朋友的規勸,有如醍醐灌頂,讓我茅塞頓開,知道了自己過去犯下的過失,我將作為前車之鑒,永遠銘記在心!”

從此謝枋得無可奈何,只得聽天由命,安靜地躺在轎子裏睡眠,任憑那些轎夫抬着他趕路。他在路途中凡是遇到隨行人員向他送飯的時候,他卻一點也不吃,徹底絕食,他這樣餓了二十多天,但是都沒有餓死,真是少見的奇迹。

渡過大江以後,隨行的隨行人員也多次勸說他吃東西,他這時也難免猶豫起來,他這時為什麼要猶豫呢?我們也不難想像。謝枋得又稍微吃了一些蔬菜和水果。

到了元朝的都城燕京以後,這時謝枋得已經疲憊不堪了。但是他還是打起精神,站起身來,立即詢問宋朝原來太后居住的地方,以及宋朝原來的大臣瀛國公的住處。

謝枋得到了元朝的都城燕京后迫不及待,就匆匆拜見宋朝原來皇室的貴族和大臣,見面后謝枋得誠懇地多次跪拜,失聲痛苦,情真意切,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和高風亮節,真讓人感動。這時人們才明白,謝枋得在路途中對吃不吃東西,猶豫不決,堅持活下來的真正原因。

謝枋得拜見宋朝原來的皇室貴族和大臣后,回到居住的旅店,仍然堅持絕食,表示抗議。留夢炎對他無可奈何,驚惶失措,派遣醫生為他開藥治病,還為他弄上許多好吃好喝的東西,勸他食用。謝枋得對此並不領情,感到非常憤怒,把送來東西全部甩在地上,毫不吝惜,這樣過了五天,他安然去世了。一代愛國人士,讓歷史永遠紀念。

謝枋得,生於1226年,死於1289年,南宋文學家。字君直,號疊山。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他的伯父謝徽明很富有愛國情感,對抗擊元朝軍隊的進攻中戰死,他的父親應琇因冒犯朝廷高官被冤枉至死,謝枋得由母親桂氏教養,自幼非常聰明,記憶超人,“每當讀書的時候,一目五行,閱讀一遍就終身不忘”。

寶祐四年,即1256年,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次年通過複試考取教官,中兼經科。又應吳潛邀請,組織民兵抗擊元朝軍隊的入侵。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賈似道而遭懲處,咸淳三年,1267即年,被釋放回家。

德祐元年,即1275年,以江東司法廳長、江西教育廳長兼任市長。元兵侵犯宋朝國境的時候,由於戰爭失利,城市陷落,躲藏在建寧的唐石山中,後來又流竄到建陽,以賣卜和教書為生。

宋朝滅亡后,在福建寓居。元朝政權建立后,需要大量人才,參與國家的管理,屢次召喚他出來,到朝廷任職當官,他堅守對宋朝的忠誠,堅決推辭沒有回應新王朝的邀請,福建地方首腦魏天祐,強行把謝枋得送到北方的大都,今北京,謝枋得在大都的憫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堅貞不屈,絕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表達對宋王朝的忠誠,他的學生們稱他為文節先生,永遠懷念他。

元世祖忽必烈聽說謝枋得為愛國的氣節而死,忠勇可嘉,深受感動,感到非常惋惜,下令把送回原籍,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進行安葬。謝枋得的兒子謝定之,就遵照皇帝的命令運送謝枋得的遺體,返回到信州老家。古話說,忠誠的大臣足以讓亂世的梟雄佩服,這話一點也不假。

在元朝時期,我們要講述一位出類拔萃,不願做官的知名人士,他姓劉名字叫因,是保定容城的人。他為人清高,淡泊名利,在宋朝的時候,並沒有擔任過什麼官職,後來因為蒙古人建立了國家,消滅了宋朝,就更不願意接受異族的統治和管轄,不願接受新的官職,隱居山野,專心致志地研究道家學說,嚴格遵守周、邵、程、朱等人流傳下來的學說,還信奉三國時諸葛亮孔明,提出的靜以修身的信條,劉因把他自己的房屋取名為靜修,以表達他的隱居鄉間,靜以修身的志向。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正當劉因靜心修鍊的時候,元朝的尚書官員,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部長不忽術,竭力向朝廷舉薦劉因。皇帝就下令要他進入朝廷,接受作用,俗話說小腿拗不過大腿,他不敢違抗皇帝的命令,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進入了朝廷。

元世祖忽必烈就提拔劉因為右贊善大夫。他對皇帝的重用並不領情,只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敷衍了事,過了幾天,就向皇帝提出報告說,他的繼母已經年老,體弱多病,需要他的精心照料,向皇帝乞求回家贍養繼母,就辭去官職,回到了故鄉。把皇帝給予他的所有工資,全部歸還,一點也沒有留下。

元世祖忽必烈覺得劉因人才難得,對他念念不忘,後來劉因的繼母死後,又叫他回到朝廷,任命他集賢殿的學士,劉因仍然不想在皇帝身邊當官,又向皇帝報告說他由於生病,需要回家休養,辭去了官職,元世祖忽必烈知道他的真實意圖,說他是不願擔任新王朝官員的大臣,同意了他回家休養的請求。

劉因回家不久以後,就在元朝時期的至元三十年去世了。劉因生於1249年,死於1293年,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

他自幼聰明,3歲就能識字,6歲就能作詩,10歲就能作文,文章篇篇精采動人。他年剛20歲的時候,才華出眾,性格剛強,出類拔萃。由於他的家境貧寒,只得依靠教授學生,掙錢為生,他的學生中有許多人都很有成就。他用諸葛亮“靜以修身”,把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取名為“靜修”室。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他無法違抗朝廷的命令,應召入進入朝廷,當上了政府高官。不久后他就借口母親病重需要照顧,辭去了官職,回到了故鄉。他的母死後,就一直居住在家裏,為母親宗守墓,沒有再到朝廷當官。

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派遣使都召劉因到大都任職當官,他以自己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為借口予以推辭,謝絕了皇帝的任命。不久他就在家鄉病死了。

皇帝向他贈送了翰林學士的封號,封賞給他容城郡公的爵位,謚號為文靖,以表示對他的嘉獎。這都是劉因死後發生的事,如果劉因在天有靈,知道這件事,根據他性情和志向,可能也是不願意接受的。

除了劉因以外,我們還要講述一個名人楊恭懿,他的原籍是奉元。到了至元初年的時候,和許衡同時受到皇帝的召見,但是他非常謙虛幾次推辭,不想做官。元朝的皇太子真金,依照漢朝時期,朝廷聘請高明的隱士,商山四皓的做法那樣,請他進入朝廷,請他為國效力,參與制定元朝的科舉制度,以修訂天文曆法。

楊恭懿參與修訂完天文曆法以後,朝廷就授予他一個集賢學士的官職,兼任太史院的事務。楊恭懿這時說什麼也不幹了,堅持推辭,回到故鄉,不久以後,朝廷又召見他,叫參預中書省的事務,他仍然推辭,沒有接受任命,後來和劉因同年死去,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讚揚。

在元朝初年的時候,學識淵博的大學者,這兩個人就稱得上是最卓越的了。因此我們完全有必要在這樣加以讚揚,歷史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姓名。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就國子監的祭酒官員,名叫許衡。許衡與前面提到的兩位不同,他長期為元朝效力,接受朝廷給他的工資報酬,他年老以後,就返回到了故鄉懷孟,活到七十三歲的時候就死去了。

他臨死以前曾經對他的幾個兒子說:“在我的一生,是徒有的虛名連累了我,無法推辭朝廷授予我的官職,其實在我的內心,我是十分不願的。我擔任元朝的官職不是我的榮耀,而是我的恥辱。我死去以後,你們千萬不要向朝廷給我加上什麼號謚,不能立碑,只要在寫明是許衡之墓四個字就行了,那樣能使我的後世子孫知道我的墳墓在那裏,我就心滿意足了!”從他的囑咐中,我們不難看出深深隱藏在他心中的隱慚愧之意,由此可見,他也是一位很有民族氣節的人,值得人們讚揚。

到了許衡去逝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給他加贈了司徒的官職,封賞給他魏國公的爵位,加了一個謚號,文正,這些都是許衡生前沒有想到的。許衡雖然悔恨自己向元朝效力,但是在元朝興辦教育,傳播文化,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方面的政績是很大的,值得歷史永遠紀念。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章 忽必烈平定叛亂廣招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