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瀕死體驗〔上)
在我學習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中心的幾位老師跟我說過,在了解了基礎理論之後要選擇一個鑽研的方向。就拿我們中心的諮詢師來說,吳主任主要針對各種正常人的不健康心理進行諮詢,擅長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合理情緒療法;衣副主任則善於用認知行為療法以及系統脫敏療法治療強迫症;黃冰瓊諮詢師,在兒童心理問題以及婚戀問題方面比較厲害;周運全諮詢師擅長職業規劃、營銷心理、企業管理心理、為企業提供集體培訓服務等。
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我最喜歡吳老師。不單是因為我跟他關係比較親近,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在這麼多諮詢師當中,吳主任是最厲害的一位。他所面對的問題,大多比較複雜,但他總是能以很好的心態對應。我經常央求吳主任帶我,可吳主任卻說,我應該多跟周運全老師學習一下,在未來社會,做職業規劃和企業心理諮詢顧問是非常好的選擇。
其實,關於這個話題我跟吳老討論過無數次,我問吳老,我這個人打得粗,人也比較皮實,應該說心理素質還是不錯的,到底為什麼你會覺得我不合適干你那一塊的工作呢?
吳老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最後終於跟我說了實話。他說,丫頭,你什麼都好,就是“共情”能力太差,偏偏“共情”能力卻是做好心理諮詢的關鍵。
所謂“共情”就是一種我能理解你、對你的遭遇感同身受的高級情感。按吳老的話說,我對於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非常堅持,往往表面上理解來訪者但內心卻很抗拒,我堅持自己的看法,無法站在他們的角度按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這就意味着我雖然不會被來訪者的情緒影響,但也很難通過自己的“移情”來察覺到來訪者情緒細微的變化,並且,無法共情,對方也就無法信任我,更不會將我當做他們感情體驗的對象,他們無法將對他人的憎恨、厭惡、喜歡等感情投射到我的身上,也很難通過我得到頓悟。
共情能力高的諮詢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會更加得心應手,他們能很快察覺到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根源究竟在哪裏。吳半仙就是個共情能力很高又能始終保持理智、鎮定的人。
2013年夏天,出了一件事,一位年輕的男性的諮詢師與他的女性諮詢對象同一天、同一時間在各自的家中自殺身亡。並且他們所選擇的自殺方式很古怪,都是在洗完澡之後赤身*,用一條毛巾弔死在卧室的門把手上,並且他們的房間內都點了熏香,看起來似乎有點“宗教儀式”的感覺。警方在查看了兩個人的手機通話記錄之後確定兩人在死亡前24小時內沒有通話記錄,可能是事前就約定好的。而他們在房間裏點的熏香,經過檢驗,只是一般的檀香。這件事在圈子裏傳得很厲害,一位心理諮詢師,非但沒有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反而跟來訪者一同送命。不論這件事具體的內容如何,在大多數人看來這都證明了諮詢師的不專業,也算是一樁醜聞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名自殺身亡的諮詢師秦方,恰好是吳主任的得意門生。以前,吳主任曾不止一次十分驕傲的告訴我,秦方雖然年輕,在心理諮詢方面卻非常有天分,他的共情能力很高,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導致來訪者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並且用恰當的方式進行處理,來訪者對他的評價很好。所以他才28歲就獨立開了一家自己的諮詢事務所,並且擁有良好的口碑。唯一讓吳主任擔憂的是,這個男生一路走得太順利了,二十四歲拿到心理學碩士學位,跟着吳主任學習了三年,接着自立門戶,一路上順風順水沒有出現任何的坎坷曲折。這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吳主任對這名學生有些很擔心,每次見面,總不忘囑咐他,做心理諮詢要拿捏住分寸,不論自己的專業能力如何強,永遠不要抱着救世主的心態去解決問題,一定要記住,我們都是很平常的人,有的問題我們可以解決,而遇上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及時罷手,該轉介的就轉介。即便如此,秦方還是出事了。
我得知出事的諮詢師正是吳老師常掛在嘴邊的得意門生之後,震驚之餘,立刻給吳主任打了電話。當時吳主任正在秦方的葬禮現場。一個正直大好年華的年輕人突然去世,最悲傷的莫過於他的親人,我隔着電話都能聽見那頭撕心裂肺的哭嚎。我說出了這種事真的非常遺憾,讓吳主任不要難過和自責,他其實已經很儘力的去勸過這個男生了。可吳主任卻說,這件事其實他也有責任,在秦方自殺之前的一周,曾經給他打過兩次電話,並且兩次電話中都提起過他負責的這名諮詢對象。因為吳主任當時正在殯葬現場,很多話也不太方便在電話里說。
第二天吳主任來上班,很明顯情緒不高。平時風趣、幽默十分健談的人,那天上午幾乎一句話都沒說,獨自坐在自己辦公室里對着電腦一邊看資料一邊抽煙。
吳主任跟不修邊幅的老煙槍衣副主任不同,他早年在國外留過學,身上帶了點老洋鬼子的紳士做派,十分講究。西裝、襯衣每天都是燙過的,不帶一點兒褶皺。你從他身邊走過,會聞到一股淡淡的古龍水香氣,他的辦公室也非常整潔的,桌面上擺了好幾盆綠色植物,但不放煙灰缸。他很少抽煙,即便抽也會去走廊盡頭,絕對不會在自己辦公室里抽煙。按他的說法,他雖然有獨立的辦公室,但這是辦公的地方,如果別人到他的辦公室去聞到煙味,那很不禮貌。
看吳主任那狀態,痛失愛徒對他的打擊不小,以至於平時很注重的一些細節,這時候都沒有心情顧及了。於是,儘管大家對於秦方自殺的事有很多疑問和好奇,但沒人敢去問他。
老吳“情緒不高”的狀態維持了一個星期,這一個星期我過得十分痛苦,我相信我們辦公室的很多女同胞與我一樣痛苦。要知道,我每天上班最大的樂趣就是跟吳主任侃大山。他說話特別歡樂,又貧又逗,但貧和逗中也透露出他的機敏、睿智以及包容人的胸懷和氣度,讓我受益匪淺。
胸懷和氣度這兩樣東西,對男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一個胸懷寬廣大肚能容並且風趣健談的男士,無疑是被眾多女性朋友所熱愛的,我們中心的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沒有不愛吳老的。看了我前文中對吳主任的描述,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吳半仙是個精明睿智的“老頭”,實際上他沒有那麼老,四十八而已,並且因為早年的一段無果的姻緣,吳主任一直沒有結婚。在他北大的畢業證書上貼有一張吳主任年輕時候的照片,那叫一個帥,就像民國電影裏的翩翩公子,用一句古語來形容,品若梅花香在骨,含而不露,睿智又清爽。這種氣質在我們這一輩的年輕帥哥身上是絕對看不到的。
我悄悄說一句,作為一名大齡未婚女青年,每天面對咱神豐俊朗的吳主任,不動點歪腦筋直對不起天地,尤其在看了吳主任年輕時的照片后,更是悔恨自己為什麼沒有早生幾年。不過吳主任一向把我當小輩看、對我關愛有加,我自然也只能將他當做“老頭”,成天吳老吳老的叫着,他似乎也就真的成為了《哈利波特》裏鄧布利多那樣的存在。
這天下午,因為停電,很多工作都取消了。下午3點人陸陸續續都走光,我收拾好了包包,走動吳主任辦公室外,從窗戶的縫隙里偷瞧了一眼,見他依然坐在辦公桌前,就敲門進去。
看見我進屋,吳主任連忙將手中的香煙滅掉,同時將身後的窗戶開大了一點,略帶歉意地沖我笑了笑。我說,吳主任,下午停電,大家都走了,您要是不忙的話,要不下午我請你吃飯吧,花果園那邊新開了一個購物中心,樓上有很多好吃的,我這昨天才發的工資還熱乎着呢,再說,也好久沒跟您神侃了。
吳主任先是一愣,接著說:“謝謝你啊小劉,這段日子,我讓大家擔心了。不過今天我沒辦法跟你去吃飯了,我待會兒約了一個人。”
跟吳老說話的時候我留意到,吳老手裏拿着一個黑色皮殼子的記事本,而他查覺到我探究的目光后也沒有躲避,他告訴我那是秦方留下的工作日誌。不過說是日誌,其實也只是一些散亂零碎的工作記事。
吳主任說,秦方的突然離世對他打擊很大。這個男孩子是他學生當中悟性最好、最聰明的一個。他與秦方的家人一樣,都無法相信秦方會自殺。而對於秦方的死,各種各樣的評價和傳聞都有,有人認為他是受了某種宗教的影響,也有人說他是殉情。吳主任對秦方十分了解,他認為不論如何,秦方都不是一個會輕易放棄生命的人。正是因為對此耿耿於懷,他從秦方家人處要來了秦方遺留下的這本工作日記,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解釋秦方自縊的原因。
我問吳主任,那您找到線索了么?
吳主任沒有說話,只是將手裏那本工作記錄翻開到某一頁,讓我自己去看。我湊過去,看到那頁上用黑色的水性筆寫着幾個潦草的字:瀕死體驗、宗教、儀式。
秦方在“瀕死體驗”下劃了兩條橫線,接着在宗教和儀式兩個字後面打了問號。除此之外,那一頁紙上還寫着一串數字,看起來像是某個號碼,但應該不是手機號。
吳主任告訴我,在秦方去世前兩周,曾給他打過兩次電話,並且在這兩次電話中秦方都提到了他最近接手的一個案例。來訪者是一位年輕的女大學生,今年21歲,在大學裏學的是哲學專業。女孩是被他的父母帶來做諮詢的,女孩父母稱,女孩最近半年裏不只一次向家人和朋友透露過自殺的打算。並且她十幾次自殺未遂。她的父母認為她可能患有抑鬱症或者強迫症這類的心理疾病,但女孩自己卻否認了這一點。
女孩在諮詢過程中對秦方說,她並沒有厭世、絕望這類的消極情緒,簡單的說,她根本就不想死,之所以一再“自殺”只是想去體驗一種“瀕死的感覺”。按女孩的說法,自殺是手段、體驗是目的,但死亡並不是她追尋的結果。為了防止自己在“自殺”過程中真的死亡,她在自殺之前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證自己不會真的死掉。
吳主任說,這類的案例他也處理過不少。有人會在makelove的時候要求同伴用繩子或是皮帶緊勒自己的頸部,還有人會在ml之前通過自縊行為造成窒息,以此追求窒息狀態下ml的刺激感。在這些人里,有的是性變態,有的長期在高壓力狀態下生活,也有的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對世界感到絕望、對生活十分麻木,於是採取極端的方式來刺激自己的感官。
有句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為了體驗窒息快感最終將自己送上黃泉路的人不在少數。有人認為,我拿條繩子勒自己的脖子,覺得不行了就放手,怎麼死得了?實際上,大腦處於高度缺氧狀態下是無法向肢體下達指令的。運氣好的話,只是把自己勒昏了,運氣不好,下手太重就很可能將自己給勒死。
剛聽秦方說起那個女孩的事情,吳主任原本以為那個女孩也是一位“窒息愛好者”,後來才明白,那個女孩一再通過自縊手段所追求的並不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瀕死體驗”。
對於“瀕死體驗”這個詞,我還是有印象的。早幾年在網絡上曾經熱傳過,一些因事故或意外在鬼門關前轉悠過一圈又回到人間的人表示,他們在瀕死狀態下有過奇妙的體驗。有人感覺到自己浮在空中,俯視着自己的肉軀。有人則看到刺眼的白光,白光散去之後,他們看到了宮殿。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感覺到自己“浮在空中”是因為大腦在缺氧狀態下對身體失去了掌控,於是產生了“漂浮”的感覺。刺眼的白光,很可能是急診室的燈光或是手術室的無影燈,患者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看到了燈光,大腦根據這種信息產生了一系列的“聯覺”。但不論科學家如何去解釋,依然難以阻止人們對此的好奇。人既然活着,就註定會有面臨死亡的那麼一天,人們對於死後將會如何自然十分關心。那個女孩正想通“瀕死體驗”的實驗去證明這種說法是否可信。她的精神可嘉,但她的行為卻十分危險。
秦方在弄明白女孩一再自殺的原因之後,也確定了心理諮詢的方向。他採取了很多方法,試圖讓女孩有正確面對生死的態度。因為,對死亡的未知性的恐懼,是讓女孩一再去嘗試“瀕死體驗”的根源。
這裏我插一句,在我讀初中的時候,在課外讀本里看到了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寫的一句話:“我們都是被判了死緩的囚徒,只是緩刑時間不確定。當那一天到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將不再有我們存在。”
這句話說得很消極,讓我徒然之間意識到“我”有一天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自我意識”產生后,最恐懼的就是“自我意識”將會隨着*的消亡徹底消失。當時我問正在廚房裏面做飯的媽媽,媽媽,人總有一天都會死的對不對?我媽白了我一眼說,那當然。我說,有沒有辦法不死?我媽說,沒有。接着我就開始哭了。我說我不想死,我一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死就很害怕。我媽沒理我,做好飯菜之後她問我:“你是打算繼續在那想着有一天會死、怎麼個死法、死了會怎樣,還是過來吃飯?”我看着那盤香氣逼人的紅燒肉,最終放棄了對生死的哲學思考。
但秦方負責的那名女性來訪者,很顯然不像我這樣現實。不論秦方用什麼方式企圖讓她能有所領悟,她依然無法放棄對“瀕死體驗”的狂熱。直到有一天,她將秦方也拉下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