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曲

序 曲

“城一代”這個稱呼是我老漢創製的一個新名詞。那麼,什麼人可以被稱為“城一代”呢?且聽我老漢慢慢跟您說道說道。

我們的大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國度,是億萬農民創造了中國的文明史。自從一個叫黃帝的祖先教人學會農耕,農民就是中國的主體。每年的三月三,炎黃子孫就會祭拜黃帝,懷念他給後人帶來的豐衣足食。

據歷史學家考證,中國的城市,是在奴隸社會後期,由於農業連年豐收,農民的勞動成果有了富裕,需要儲存起來,才建造起一座座城市,用來防止別的部落來人搶奪。這種說法是否準確,不管您認可與否,老漢我是認同的。

從歷史上來看,城裏人不是天生就是城裏人,都是從農民轉換身份而來的。古時候,中國人地位最高的,當然是那個叫“皇帝”的人。這個“皇帝”可不是前面咱說的那個黃帝,歷史上說是秦朝的嬴政,做了最高統治者,為了與前面歷史上的最高統治者的名號區分,才起了這個稱謂。這個稱謂一直到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滿人建立的清朝帝國,才算正式作古。皇帝為了統領萬民,必須創製百官,武官打天下,文官治天下,才能保證自己和自己的子子孫孫坐牢皇帝的寶座。皇帝坐皇宮,官員坐官衙,都得有個辦公的地方。這辦公的地方就是城市所在,因為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官,都不想住到農村鄉下去經歷風霜雨雪。皇帝需要人伺候,官員也得找人幹活,武將也得招士兵打仗,這些人也得有人為他們提供服務,於是五行八作興盛起來,城裏人也就多起來。

農民以務農為謀生手段,天然地就住在農村。農民要想進城,合法的手段就是經過皇帝或官員允許,否則守城的士兵會讓你吃不了兜着走。農民要想成為城裏人,要麼拉隊伍起義造反成功自己做、皇帝,像漢朝的劉邦,或者明朝的朱元璋;要麼去考取功名,當官坐老爺;要麼去當兵,戰場上立功封侯;要麼就是從事五行八作,去伺候皇帝和文武百官。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歷史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改革開放首先在農村取得了巨大成功,糧食連年豐收,農民的吃飯問題終於得到解決。由於城鄉差別巨大,農民在農閑時間無事可干,進城打工成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主流。但打工卻無法獲得城市戶口,農民要成為市民,還是參軍、招工、考學那三個老渠道。中國百萬大裁軍、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減少了農民進城成為市民的機會。於是千軍萬馬擠上高考的“獨木橋”,考進城市裏的大學、中專,甚至最差的技校,立刻就有了城市戶口,就可以名正言順、合理合法地由農民變成市民,分房居住,成家立業,成為標準的“城一代”。

“獨木橋”不好擠。1985年,全國高校招生計劃只有55萬人,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只分到5萬個指標,據說這5萬個計劃里還包括3萬多個招收高中畢業生的大中專。

“獨木橋”雖然不好擠,但總有擠上去的“幸運兒”。我們小說里的主人公李勃就是“幸運兒”之一,實現華麗轉身,成為“城一代”。

這個“城一代”的奮鬥史綿延40年,精彩紛呈。

故事開講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城一代的奮鬥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城一代的奮鬥史
上一章下一章

序 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