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幸福家庭
再次睜開眼睛,姜淼發現自己是在襁褓里,正被人抱在懷裏輕搖着。
“方方,看我們的女兒多可愛,你說我們給她取個什麼名字好呢!”抱着孩子的男人問身邊的女人。
“你說叫淼淼好不好?上次不是碰見那個師父說這個孩子五行缺水,那咱們就讓她水多一點!”女人靠在男人身邊說道。
“這麼草率的嗎?我還想着給孩子取個什麼若兮啊,芷若啦,之類有詩意的名字呢!”姜潤安有些可憐地看着身邊的妻子。
“你可拉倒吧!人家都說了,你說的這些名字,看着好像挺有詩意的,其實就像是六十年代那些叫什麼桂蘭啊,鳳娟啊,之類的一樣,都是土氣得不得了!”方姚對丈夫取的這些名字都表示了嫌棄。
“沒有吧,這些名字多文藝啊!”姜潤安表示抗議。
“你覺得子涵這個名字怎麼樣?”方姚邊逗懷裏的女兒邊問道。
姜淼瞪着眼睛聽着這對父母的對話,想想雖然對上輩子的自己不是滿意,可是還是挺喜歡姜淼這個名字的,最好老爸能聽老媽的話,不要給自己改名字了,就叫淼好了,也不知道她這個新老爸姓什麼。
“子涵這個名字挺好,的啊!”姜潤安想要點頭,可是看到妻子那略帶嫌棄的眼神又有些不太肯定了。
“還挺好的,不說我們整個報社,就我們那個專欄的同事,就有三個家裏的孩子叫子涵的,在幼兒園門口喊一聲子涵,三十個小朋友,會有十個小朋友回應你,人家都調查了,像你說的那些名字,都會像子涵一樣,以後會爛大街的!”方姚對於丈夫的取名的技能嫌棄的不是一星半點。
“那叫姜淼是不是也太隨意了?”姜潤安還想再抗爭一下。
“叫姜淼太隨意,那就叫方淼好了!”方姚挑釁看着自家老公。
“你要是想好了,叫方淼也不是不行!就是我還想再要一個跟着我姓姜的孩子,不管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姜潤安眼神認真,語氣里略帶着些威脅。
“你說要就要啊?你自己是學法律的,連我們現在的基本國策是什麼不知道嗎?你以為我願意孩子跟我姓啊,跟了我姓,你是不是想要一推三六九,說孩子跟你沒關係,就不管了?想得美!”方姚瞪着眼睛看着丈夫。
“好,那就叫姜淼,孩子我怎麼可能不管呢!你說我們倆在一起這麼多年了,你心裏怎麼想的我還不知道嗎?不管到什麼時候,你都是我的第一責任,孩子是意外,孩子的事情我都聽你的!”姜潤安有些無奈又寵溺地看着妻子。
“這還差不多!”方姚把丈夫懷裏的孩子接過去,然後放在小床里,和丈夫擁抱在了一起。
一直在襁褓里的姜淼眼睛都瞪圓了,雖然現在她還看不了很遠,可是這對父母臉上的表情她是全都看到了。
這兩個人的感情真好啊,是她從來都沒有見過的,就算看不見,聽她也聽得出來,兩個人對視的時候,那個眼神一定都在拉絲。
而也上輩子六歲前是父母雙全的,便是聽到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無休止地爭吵,這種溫馨有愛的場面,是她從來沒有見過的。
後來父母離婚了,她跟着父親和后媽生活在一起,有時候也會看到后媽和父親撒嬌,可是后媽的眼裏總是帶着算計和嫌棄,而父親眼裏有的更多的是無奈。
能夠生在這樣一個溫馨有愛的家裏,姜淼覺得自己很幸運,看來這個夢真的不賴。
而她更幸運的是,這輩子還叫姜淼,真好,這樣就不用去適應新的名字了。
小姜淼就在這個有愛的家裏慢慢地成長着。
媽媽方姚曾經是一名記者,但是因為姜淼的出生,無法兼顧家庭和工作,所以便辭去了工作,但是她並不是全職主婦,而是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工作時間更彈性,可以照顧好家裏和孩子,並且沒有和社會脫軌。
爸爸姜潤安是一名律師,在圈子裏也是很有名氣的,是一家律所的合伙人,家庭條件也屬實是不錯的。
兩人是從校園走到婚紗的情侶,因為雙方家庭條件也都還不錯,所以結婚的時候兩家父母給拿錢,加上兩人自己貸款,在京城買了一套複式,可以說是讓周圍同學羨慕不已。
兩人出了校門就結了婚,姜淼是他們結婚第五年才出生的,所以有好多同學比他們晚結婚,可是孩子卻是比他們的孩子先出生的,因此,他們對這個孩子更加疼愛。
姜淼出生后的第二年,姜潤安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出國兩年,方姚因為沒有工作限制,所以便帶着姜淼一同前往。
在美國待了四年的時間,姜潤安每天忙得飛起,基本上白天是看不到人的,而且時常還要各處飛去出差,方姚知道他是這次出國也只是短期工作,所以專心在家帶孩子。
因為人在國外,身邊沒有朋友和親戚需要應酬,所以平時時間就更多了,除了自己平時需要的工作量,方姚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女兒姜淼身上,所以在姜淼五歲的時候,已經可以中英雙語自由切換了。
方姚為此很驕傲,只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家的這個女兒是帶着前世的記憶出生的,她所教的這些,都是女兒前世的最基本操作而已。
方姚看女兒聰明,所以,在家裏教的東西就更多了,小學一二年級學的課程都被她教得差不多了。
因為方姚自己個人愛好就是音樂,所以也想讓女兒也學一種樂器,而在美國教的都是西洋樂器,方姚就選擇讓女兒學鋼琴和小提琴。
方姚小時候家境還是不錯的,可是出生的那個年代,根本沒有多少什麼特長班,等各種特長班興起的時候,她也大了,家裏也沒有那個意識去培養,所以就錯過了。
現在女兒需要學習,方姚也跟着上課,母女便兩個一起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