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

第1章 (2)

冀羅與孩子的交流進行的非常愉快,孩子在與父親的交談中得到許多自己想知道的知識。

這次交流進行了很長的時間,以至於結束的時候已經很晚了。

“你和孩子交流的怎麼樣了?”當終於只剩下冀羅和楊明時,楊明問道。

“孩子很有想像力,他問了我很多問題,其中有幾個問題差點把我問住了。看來以後我們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了,不能只看錶象,要多與孩子溝通溝通。”

楊明贊同的點點頭,“是啊,大科學家。孩子對你可尊敬了,所以什麼不知道的都會問你。”頓了一頓,楊明好奇地問道“大科學家,什麼時候能被孩子的問題問住?他問了你什麼問題?”

“你猜他問我什麼?”冀羅自問自答道,“他問我有沒有終極的物理學家,物理有沒有終點?這樣的問題對物理學家也是個難題啊。”

“孩子腦子裏總有許許多多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楊明說道“這些總讓大人回答不上來。”

“你猜我今天在公交車上看到了什麼?”

“什麼?”

“我看到了流星,它讓我回想起我們大學時候相識相戀的往事。”

他們倆靠的更近了。

“你見到我的第一感覺是什麼?”楊明問道。

“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冀羅回答道。“你呢?”

“我也有相似的感覺。”

……

冀羅漸入夢鄉。

他做了一個頗為奇特的夢:他來到了宇宙的盡頭,與他相攜的正是他的妻子楊明。

在那裏,流星雨正紛紛揚揚地灑落,他們歡快地奔跑着,仿若那飛逝的流星。

最終,他們竟然超越了光速,時光開始倒流,他們回到了初次見面的那個地方。

於是,他們如同老朋友一般重逢,而那漫天的流星就是這場重逢的見證者……

幾天後,冀羅結束了他短暫的休假,又一頭埋進了實驗室投入了他對理論物理的科學研究中去。

這一次,他的研究課題是“物理學的未來”。

物理學的未來是什麼呢?

這就要探討物理有沒有盡頭。這樣的課題是一個宏大的課題,是一些科學家終其一生研究的對象。

冀羅翻開了厚厚的資料翻閱了起來。物理學是否有未來對人類的未來會呈現完全不同的景象。

物理學的未來發展狀況對人類的未來會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基於物理學有未來和沒有未來(停滯不前)的兩種假設情況,所呈現出的不同景象:

物理學有未來:

-科技的飛躍式進步:

-能源領域:可能會開發出全新的、高效且清潔的能源形式。

例如,實現可控核聚變,使能源近乎無限且無污染,徹底解決能源危機,改變全球的能源格局,讓能源成本大幅降低,推動各行業的蓬勃發展。

-材料科學:研發出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如超輕卻堅韌無比的材料用於航空航天,能極大提高飛行器的性能和載重能力;

具備自我修復功能的材料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可降低維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機的成熟將帶來計算能力的指數級提升,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解決複雜的計算問題,如快速優化城市交通流量、加速藥物研發進程、更精準地進行氣象預測等。

-對世界的全新認知:

-宇宙探索: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奧秘,如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可能解開宇宙加速膨脹之謎,進一步明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人類或許能夠發現新的天體類型,甚至找到適宜人類居住的其他星球,為人類的太空移民拓展廣闊的空間。

-微觀世界:在量子層面的研究不斷突破,徹底改變我們對物質和信息本質的認識。

例如,可以實現對單個量子比特的精確操控,為量子通信、量子加密等技術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信息傳輸的絕對安全。

-生活方式的變革:

-醫療健康:基於物理學的先進技術,如高精度的醫療成像設備能夠更早期、更準確地檢測疾病;

利用粒子束治療癌症等疾病,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對健康組織的傷害;

研發出智能的醫療設備,實時監測人體健康狀況,實現疾病的預防和早期干預。

-交通出行:超導技術的應用可能使磁懸浮列車成為主流交通方式,速度更快、能耗更低、噪音更小,極大地縮短城市間的通勤時間;

甚至可能開發出新型的飛行交通工具,如個人飛行器,改變人們的出行模式,使城市交通更加立體高效。

-通訊技術:實現超高速、低延遲的全球通訊網絡,讓信息的傳遞瞬間完成,無論距離多遠都能如同面對面交流般順暢。

同時,推動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技術的全面成熟,人們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各種活動,如遠程辦公、沉浸式學習、虛擬社交等,打破時空的限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物理學沒有未來(停滯不前)

-科技發展受限:

-能源方面:在現有的能源技術基礎上難以取得重大突破,可能面臨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的困境。

例如,化石能源逐漸枯竭,而新能源的開發又受到限制,無法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導致能源價格飛漲,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質量。

-材料領域:材料的性能難以有本質上的提升,限制了許多關鍵技術的發展。

比如,在航空航天領域,由於材料的限制,飛行器的速度、載重等性能無法進一步提高;

在電子設備領域,晶片的集成度和性能提升遇到瓶頸,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

-計算技術:計算能力的提升緩慢,難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計算任務。

在大數據時代,處理海量數據的效率低下,影響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領域的發展,導致智能技術的應用範圍和效果受到限制。

-對世界的認知局限:

-宇宙探索: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可能長期停留在當前水平,無法深入了解宇宙的本質和演化規律。

例如,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研究難以取得突破,無法解釋宇宙加速膨脹等現象,限制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邊界,也可能使人類在宇宙中尋找其他適宜居住星球的進程受阻。

-微觀世界:在量子力學等微觀領域的研究停滯,無法進一步揭示微觀世界的奧秘,影響到相關技術的發展。

例如,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技術可能因基礎研究的停滯而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使人類無法充分利用微觀世界的特性來推動科技的創新。

-生活方式改變緩慢:

-醫療健康:醫療技術的進步緩慢,難以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對於一些疑難病症,如癌症、神經系統疾病等,可能長期無法找到根治的手段,人們的健康和生命質量受到威脅。

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也會受到限制,影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

-交通出行:交通方式難以有重大變革,人們仍然依賴現有的交通模式。

例如,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效率提升有限,長途旅行仍然耗時較長,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可能難以得到根本解決,影響人們的出行體驗和經濟發展效率。

-通訊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可能陷入瓶頸,無法實現質的飛躍。

雖然現有通訊技術可能會不斷優化,但難以出現像從傳統通訊到5G通訊那樣的巨大變革,影響人們在信息交流、遠程協作等方面的體驗和效率,也可能限制基於高速通訊技術的新興產業的發展。

冀羅看着這些眉頭緊鎖,他更加傾向於物理學有未來這一論述。

然而暫時的技術瓶頸,全球能源加速消耗日益走向枯竭,理論物理一度的停止不前等等的現實問題又使得他不得不相信,可能物理學真的有盡頭。

冀羅用手敲了敲桌面似有所悟。物理學的未來不就是宇宙的未來嗎?

宇宙從大爆炸到現在已經有138億年的年齡了,這在科學上是有證據的,大爆炸的“餘暉”還沒有消散。

那麼,宇宙會終結嗎?如果宇宙會終結,至少在我們的宇宙這個層面,物理學是有終點的。

冀羅知道,人的生命是有終點的,宇宙中的天體生命長短雖然不一樣,但顯然也是有終點的,微觀粒子生命也有終點,那麼沒有理由認為宇宙的生命沒有終點。

即使是最樂觀的平行宇宙學說也沒有否認其中的一個宇宙會終結。那麼宇宙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冀羅將目光投向了深邃的宇宙……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不知道為什麼冀羅的腦子裏突然冒出來這樣一句話。

是啊,如果沒有人類的思考,宇宙存在不存在對人類又有什麼意義呢?

而人類的思想也是一個巨大的“宇宙”啊。宇宙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思想卻是無限的。

因為宇宙就那一個樣子,而人卻可以“胡思亂想”。冀羅不由的笑了起來。

冀羅的思想不禁遊走在人類的那些“胡思亂想”中。他想到了“天圓地方”說,他想到了“動物托舉陸地”說,他想到了“上帝創世”說,他想到了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aristoteles,希臘文為αριστοτ?λη?,公元前384年6月19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臘人,出生於希臘北部馬其頓王國統治下的斯塔吉拉城,是古希臘時期着名的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理論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雖然亞里士多德在科學方面的許多論述被後來的科學家認為是錯的。

比如最着名的伽利略的實驗“兩個小球同時落地”。

但他最重要的貢獻是為人類科學發展立了許多可以逾越的“標杆”。牛頓的經典力學不是一度認為“不可逾越”而最終也被逾越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此亞里亞多德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包括古代人類一些“胡思亂想”也是有貢獻的,就是早早地為科學的發展立了一個“標杆”。

想到了“標杆”,冀羅又想到了一位科學家—達爾文。

達爾文是“生物進化論”的創立者,1831年他乘坐英國海軍的“小獵犬號”艦環球考察。這次考察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生物學界。《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宣告了生物進化論的奠基。

冀羅想到,生物需要適應自然界的條件,所以生物需要不斷的進化,由低等到高級,由水生到陸生。

然而一塊石頭也需要適應才能存在,它為什麼不進化呢?

這當然與生物最初誕生的特質有關,石頭不具備生物進化的特質。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生物具有進化的特質而石頭不具有呢?是不是說一種物質(生命當然也是一種物質)從它誕生以來就決定了它的未來和命運呢?

而生命的未來和命運又是什麼呢?而生命的終極形態和宇宙的終極形態又有什麼關係呢?

冀羅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

冀羅又想到了他做的那個夢,那個從未來回到過去的夢,那個夢是如此的清晰,以至於讓他感得就是剛剛發生的一樣。而夢中的“思考”讓他覺得這個夢並不荒唐。

“不管怎樣,我要做現實版的‘亞里士多德’”冀羅自言自語道。

幾個月以後,理論物理學家冀羅的《反向邏輯—物理學的終結也是物理學的開始》發表了。

在論文發表后的科學界,猶如平靜湖面被投入一顆巨石,激起了千層浪。

一部分科學家對冀羅的《反向邏輯—物理學的終結也是物理學的開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深入探討的熱情。

他們認為冀羅的觀點新穎且大膽,為物理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

這些科學家們仔細研讀論文中的每一個論點和論據,在學術研討會上積極交流對其中概念和邏輯的理解,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別樣的曙光,期望能藉此開拓出物理學新的領域和方向。

他們讚賞冀羅敢於突破傳統的勇氣,認為這篇論文或許真的有可能成為物理學變革的導火索,引領物理學走向一個新的開端,對其未來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充滿期待。

然而,另一部分科學家則對這篇論文持懷疑甚至批判的態度。

他們認為冀羅的理論過於激進和荒誕,完全顛覆了現有的物理學基礎和體系,是對經典物理學的一種褻瀆。

在他們看來,現有的物理學理論經過了長時間的驗證和發展,是無數科學家智慧的結晶,豈能被一篇論文輕易推翻。

這些科學家指責冀羅的論文缺乏足夠的實驗證據支撐,只是空有理論架構而無實際驗證,認為這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他們在各種學術場合對冀羅的論文提出嚴厲的質疑和反駁,堅決扞衛傳統物理學的尊嚴和地位,將冀羅的理論視為一種離經叛道的異端學說,不屑一顧。

而在整個科學界的輿論場中,各種爭論和討論此起彼伏。

學術期刊上,關於冀羅論文的評論文章一篇接着一篇,有的力挺,有的駁斥,熱鬧非凡。

在科研機構的會議室里,科學家們分成了不同的陣營,激烈地辯論着,會議常常持續數小時甚至一整天。

網絡上,關於冀羅論文的話題也迅速升溫,成為科學界乃至普通大眾關注的焦點,網友們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支持或反對,觀點五花八門。

冀羅本人則在這場風暴的中心,一方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為他的理論遭到了眾多的質疑和批評;

另一方面,他也為自己的理論能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而感到一絲欣慰,堅信自己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視的價值。

他積極地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活動,試圖更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回應質疑者的問題,為自己的理論爭取更多的認可和支持。

總之,冀羅論文發表后,在科學界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爭議和廣泛討論,褒貶不一的反響使得物理學界陷入了一種動蕩而又充滿活力的狀態,未來物理學的走向也因此變得撲朔迷離。

在華夏西北的這座學術研討廳內,氣氛凝重而熱烈。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們齊聚一堂,冀羅的身影在講台上格外引人注目。

台下座無虛席,人們的目光緊緊鎖定冀羅,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質疑和好奇。燈光聚焦在冀羅身上,他略顯緊張,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

“我的理論靈感來源於我與孩子的一次對物理學習的交流。”

冀羅清了清嗓子,開始闡述他的理論。他的聲音沉穩有力,通過麥克風傳遍整個大廳。

投影屏幕上展示着複雜的公式和圖表,他一邊講解,一邊用激光筆指着關鍵之處,神情專註而投入。

“我認為物理是有盡頭的,就像宇宙一定有終結一樣,然而物理的盡頭它恰恰是物理學的開始。”冀羅在台上侃侃而談。

台下的科學家們有的奮筆疾書,記錄著每一個要點;有的眉頭緊鎖,陷入深深的思考;還有的低聲與身旁的同行交流着,時不時點頭或搖頭。

“宇宙是有盡頭的,但如果我們有朝一日能夠走到宇宙的盡頭,我們將看到一個全新的宇宙。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反向邏輯,也就是要從終點來論證起點。”

當冀羅講到關鍵的論證部分時,台下一片安靜,彷彿能聽到針落地的聲音。但隨着他的講解深入,質疑的聲音開始此起彼伏。

“冀羅先生,您的這個假設缺乏實際觀測數據的支持!”一位頭髮花白的科學家站起身來,言辭犀利。

冀羅微微停頓,禮貌地回應道:“但我們現有的觀測手段存在局限性,不能因此否定這個假設的可能性。並且這種假設是為未來的物理髮展提供一個靶標,未來如果有實驗和發現能證明它的正確或錯誤,這個理論會不斷完善。”

另一位年輕的學者緊接着發言:“可是您的理論與已被證實的經典理論存在明顯的衝突。”

冀羅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這種衝突,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和拓展物理學的邊界。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害怕觸碰權威,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這個想法經過實驗證明是錯的,也應該勇敢的提出來。”

研討廳內的氣氛愈發緊張,爭論聲、辯論聲交織在一起。然而,所有人都保持着對科學的尊重和對真理的追求,激烈的言辭背後是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物理學未來的關切。

“我認為宇宙和物理定理是已經確定的,而我們生命物質的出現反而是要改變這種已經確定的模式。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生命物質的出現,那麼是不是因和果都是一回事呢?只要這件事開始了,那麼它的結局就確定了。而生命物質改變了這一態勢。”冀羅的聲音鏗鏘有力。

時間在激烈的討論中飛逝,會議持續了數個小時,卻沒有絲毫要結束的跡象。這場研討會彷彿是一場思想的碰撞與交鋒的盛宴,雖然充滿了分歧和爭議,但也孕育着物理學未來發展的新希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反向邏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反向邏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