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進江州城
第八章初進江州城
才走了不到一里地,就看到張順領着幾人從前面走來,原來張順從魚排回來,正要往江州城的客戶送魚,聽說趙朗到了江邊捕魚,就趕了過來。
趙朗向張順身後看去,見後面幾人竟用板車拉着一條大鰱鱅,看上去起碼超過200斤。趙朗知道鰱鱅是長江的四大魚之一,2013年在三峽水庫中就有漁民捕獲過300斤的鰱鱅,此時見到這條大鰱鱅也不覺奇怪。
張順帶來4個人,除了張漁和張海、張河兩個小子外,還有兩名漢子。一人膚色黝黑,身材頗高,目測起碼有一米八,兩眼炯炯有神,頭戴青紗抓角頭巾,走動動作敏捷,一看就是個精幹之人;另一個漢子身材短壯,胸脯橫闊,手腳粗壯,端的是一位樸實的漢子。
趙朗認得那身材矮壯的樸實漢子是張順魚排里的幫工魯貴,另一人卻沒見過。
張順指着那身材頗高的漢子介紹道:“先生,這位是崔志成,是鄰村賽城村人。”
崔志成與魯貴躬身向趙朗行禮:“見過趙先生。”
趙朗招了招手,說道:“來,大夥把魚弄上板車,直接拉去江州。”
趙朗單提起那八尺多長的鱘魚,手一發力,“嘿”一聲,一下子就把大鱘魚提到了小板車。
除了張順外,那幾人看着大鱘魚,眼睛都直了,八尺多長近三百斤的大鱘龍喲,他們可真的沒見過。
張順對趙朗拱手道:“先生神力!”
趙朗只是一笑,也沒多說。
張順幫趙朗整理好潛水裝備,並小心用布包好,背在後背上。其他人看到了也不多問,看來是受到了張順的叮囑。
湖口離江州城很近,一群人收拾妥當,沿着江邊,向江州而去。魯貴和崔志成拖拉着板車,張順背着潛水裝備跟在趙朗身邊。
這一路上,幾個人都對趙朗捕魚的本事佩服不已,崔志成道:“趙先生,這潯陽江上下百里,這捕魚之技就數您最厲害。”
趙朗笑笑說:“張順兄弟比我更厲害呢!”
張順說:“在先生面前,我那點本事,不值一提。”
魯貴道:“東家,在這潯陽江上,您的大名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就算是那劉老爺,也不敢輕視我們東家。”他說的這個劉老爺,是江州城內的巨富,江州都的本家,掌握着江州最大的糧店和幾間酒肆。
張漁道:“二叔這“浪里白條”之名在這大江上下哪裏不是威名赫赫,我在外面跟魚牙說起,哪個不堅起大拇指。“
張順擺手制止道:“你們莫要再在先生面前亂說,先生之本事,非我等可以揣測。”
趙朗一笑,也不搭話。
走了一個時辰,便到了江州城。趙朗好奇地觀察那高大的城牆,垛口,城樓,城門,用手輕輕的撫摸,口味着這900多年前的歷史味道。城牆有10多米高,對比現代,約有三層樓高,城門厚重,城門口通道有20米左右,厚厚的牆身古樸面堅固。趙朗看着這城牆,不由聯想到長江以北的州郡,其城牆大約也象江州般堅固吧,但在金兵來時,卻……唉!這中華之文化啊!!
感嘆之時,跟着張順走進了江州城。江州城是江州郡的郡首,商業頗為發達,街道兩旁商鋪林立,街上行人接踵,一片繁忙景象。一些大姑娘小媳婦穿着鮮艷走在大街上,令這古城增添了春天的色彩。宋朝還沒有明、清兩朝對女性的禁錮,女人們都在商鋪自由選取商品,顯示出這座城的祥和。根據文獻記載,宋朝商業繁盛,在這麼多朝代中,宋朝的商人地位是最高的,宋朝不但不禁商業,還鼓勵商業發展,為商人提供各種便利,商稅也只有十五稅一,並且宋代勞動力充足,工業迅猛發展,工商稅收入占宋朝稅賦總收入的70%,成為宋朝稅賦收入的主體。
街道兩旁的建築物都不高,最多也是三層的樣子,木質建築居多。張順走在前面,崔志成等人拉着析車跟着,幾人來到一家酒樓前,只見這三層高的酒樓典雅寬大,一根高大的木杆豎立前門,桿上飄着的幡布上綉着三個大字“聚仙樓”。
張順對崔志成說:“志成,你和張漁、張海把鰱鱅送去太白居,你對唐掌柜說,此魚乃是我叫你送來的,定價一百兩。”
崔志成幾人拉着板車,向另一街道走去。
張順領着趙朗走進聚仙樓後面的院子,院子約有三四畝地之大,是供客人停駐馬車之用。張順叫住一個小廝道:“叫你們的胡掌柜下來,我送大魚來了。”
那小廝認得張順,應了一聲便快步上了二樓。不一會,一陣腳步聲匆匆而至,二樓走下一人,四十歲上下,長着山羊鬍子,頭戴平式襆頭,身穿淺青衣。遠遠便打起了招呼:“張兄弟,張兄弟。”
張順抱拳道:“胡掌柜,今天僥倖,捕得一條八尺多長的鱘龍,我記得你前天之叮囑,今天特地送過來。”
胡掌柜走到板車旁,揭開油布,看着還在蠕動的鱘魚,眼睛發光,道:“好,好,張兄弟果然是守信之人。”叫小廝拿尺子過來,一量,八尺三寸長,再用秤桿一稱,263斤。便道:“好大魚,張兄弟,咱們都是實誠人,就開實價,一百兩,如何?”
張順眉頭一皺,若是象以前,鱘魚被魚叉刺死,這一百兩還算是公道,但今天趙先生捉的這魚,只傷其尾,一路上張家兩小子還不時地澆水,鱘魚還在蠕動,那麼這一百兩就有些少了。
胡掌柜見張順皺眉,知道自己的小算盤被看破,忙說道:“哦,哦,這魚還是活的,應加二十兩。”
張順看了胡掌柜一眼,道:“好。”
胡掌柜叫人把鱘魚抬到後院的水池,兌了賬,道:“張兄弟,現已是正午,就在本店二樓用膳如何?”
張順道:“謝過胡掌柜,我還有另一幫人送魚去了太白居,我要去照看一二。”
胡掌柜一驚,問道:“張兄弟也送一條鱘龍去太白居?”
張順道:“不是鱘龍,是鰱鱅。”
胡掌柜心頭一松,道:“哦,是鰱鱅呀。”
張順道:“嗯,是一條鰱鱅,大約300斤重。”
“啪”,胡掌柜一拍大腿,心痛地道:“嗐,張兄弟,怎的不一起送來聚仙樓,難道還怕我虧了你不成?”
張順笑道:“這是太白居唐掌柜預訂的,前天我來江州時,唐掌柜特地托我捕捉的。”
胡掌柜一陣肉痛,這可是300多斤的鰱鱅啊,有誰見過這麼大的鰱鱅?那孫家的孫大公子要是知道了,三百兩沒跑的。不行,等下要去太白居瞧瞧去。便對張順道:“下次再有這樣的大魚,直接送過來,我保證給你高價。”
張順應了一聲,便與趙朗走出院子,向太白居走去。走到半路,就見到崔志成等人迎面走來,臉上都是喜滋滋的。見到張順,崔志成便道:“順哥,大魚已交予唐掌柜,他看了之後很是歡喜,主動提高了價,付了一百一十貫。”說著,遞過了一個大袋子,沉甸甸的。裏面裝着100兩銀子和十貫銅錢。
根據網上經典文獻記載,宋代一千個銅錢為一貫,重量大約為8斤,這一百銀子加上十貫銅錢約有90斤重了。北宋時期,普通老百姓很少用銀子,都是習慣使用銅錢。那《水滸傳》裏面大量描寫的不分場合均使用銀子的章節,全是明代時期的作者吹出來的。
黃金、銀子這一類的貴金屬一般是商人或是大宗交易才會用到,因而遠途交易很不方便,於是在北宋時期,就衍生出了一種叫“交子”的東西。交子先是四川幾家大商戶共同發起,漸漸地便被一些大財團模仿,在一些大的州郡設置交子鋪,就好像後世的錢莊。交子只在各自的交子鋪流通,互相之間卻都不相認,所以在民間還不是很普遍。舉個例子,比如你是在用銅錢在永興號交子鋪換了交子,那你拿着這個交子只能在設有永興號交子鋪的州郡,找到永興號交子鋪進行兌換。其他商號的交子鋪也是如此,互不聯通,以規避風險。
金、銀子這一類的貴金屬雖在民間老百姓不慣使用,但官府之間就使用銀子,據《宋史》記載,岳飛有一次申請軍費用的奏摺就寫道:“行軍之需銅錢四十萬貫,銀十萬兩。”商戶之間也使用銀子和交子,無他,方便攜帶矣。一句話就是:有錢人用銀子和交子,老百姓用銅錢。
崔志成遞過來的這90斤重的錢袋子,很有分量。再加上原來的聚仙樓付的一百二十兩銀子中也有十貫銅錢,兩個大錢袋約有200斤重,一般人還真的是提不起來。張順把錢袋放在板車上,對趙朗說道:“先生,現已正午,我們找個地主歇息,用過午飯後再回村如何?”
趙朗道:“好,說來我也餓了。”
眾人轉過了幾條街道,來到了城北,這裏有一條街道兩邊都是食肆,正是午飯時段,街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