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帝國利刃
萬曆41年六月中。
從南洋各地抽調回的各級軍官、百戰老兵集結在旗山大營。
大浪淘沙,百戰精銳,說的就是他們。
從永明城傳來的報告令朱常瀛十分憂心,女直烏拉部,於今年年初被老奴給滅了。
海西四部,輝發、哈達、烏拉被納入建州,只有葉赫還在苟延殘喘。
就恨吶,原本都是大明名義上的臣屬,利用一些商業手段便能挑動其內部爭鬥,使其難以做大,然而這個平衡生生被李成梁給搞砸了。
他都無能為力,接任的官員更對遼東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着老奴坐大。
朱老七一直沒想清楚一個問題,當初同倭軍作戰,老奴還主動請戰來的,那個時候的大明在遼東說話還是算數的,為毛沒有同意女直參戰?
你管他海西還是建州,一股腦投過去,同倭軍斗一斗,即便禍害百姓那也不是自己的百姓,這特么是多好的事。
如此,也不至於遼東軍傷筋動骨,壓制不住女直。
說起來都是眼淚,決策失誤,後患無窮。
幾年前,又鬧出高淮亂遼這種自毀長城的蠢事,搞的衛所軍兵嘩變,好些人去投了建州。
好吧,北洋商行也藉機搞了一大批軍戶移民。
楊榮亂滇,高淮亂遼,對大明南北邊防為害甚重。人心威信,一旦失去再撿起來就難了!
這兩個狗東西,朱常瀛的小本本都記着呢,但願他們在京城能活的久一點,早早晚晚,要在他們腦袋上開洞點油燈!
據馬時楠傳回來的情報,此時的建州,當可集結三萬步騎,披甲過萬。這個實力,已經不下於遼東邊軍,也許還要勝過。
因為大明邊軍家丁化已然十分嚴峻,這種小股精銳無助於邊防而且還導致大明邊軍戰鬥力整體下滑。
說來,武裝家丁這個玩意從開國伊始就有,所謂乾兒子是也。
朝廷控制力強時,武將也不敢過於囂張,而且還有文官壓着呢,想死不成?但自韓戰之後,邊將擴充家丁隊伍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一者沒錢二者無官三者官場風氣敗壞。
邊軍欠餉嚴重,營兵也好軍戶也罷,逃籍十分普遍,邊將為了保持一定戰鬥力,也就只能將有限的資源傾向給少數人。至於炮灰,臨時抓人頭就是了。
自朝中至地方,由於皇帝老子怠政,導致文官缺額嚴重,無法有效監督控制軍隊。
至於貪腐,這是老話題,只不過越發的嚴重而已。
反觀建州,人家推行的制度實際上同歐羅巴的領主制近似,大領主套着小領主,最小的領主也有幾個包衣奴才。
此類人,不用讀書不用科舉,想要出人頭地,就只有軍功這一條路。
人家的孩子從小就開始操刀子練武殺人了,而大明的勛貴子嗣卻在棄武從文。
看遍世界,哪一國的貴族都在崇尚武力,歐羅巴的筆杆子因為爭風吃醋也會決鬥。景教國家政教一體,先軍制度就更加不需要多說。也就大明奇葩,搞什麼以文治武,把武夫壓的抬不起頭來。
話說朱老七每年孝敬朝廷這麼多錢財物資,也不知都花去了哪裏,就感覺大明的財政就是個無底洞,投多少錢也不見個響動。
老奴這麼強悍的實力,朱老七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好在瀛州雖然海軍優先,但陸軍也積攢了一些家底。當下海軍海巡建製成形,也有了海軍總部處理各項事務,朱老七終於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陸軍身上。
在瀛州衛指揮使司之下,設立陸軍總部。
嗯,這個衛指揮使司,大抵就是統帥部的職能。舊瓶裝新酒,內容大不相同。
陸軍總部成立兩日前,軍營中隆重舉辦了一場晉陞授銜儀式。
晉陞原婆羅洲統軍提督王勝元陸軍少將。
晉陞原呂宋統軍提督葉燕山陸軍少將。
晉陞原下龍灣駐軍長官,近衛步兵一營營長張承嗣陸軍上校。
晉陞原澎湖駐軍留守郭安陸軍上校。
晉陞近衛二營營長劉景陸軍上校。
晉陞近衛騎兵一營營長馬時楠陸軍上校。
晉陞原瀛州本島留守項鵬飛陸軍上校。
軍官各有晉陞,又從老兵當中選拔一部分充實基層軍官隊伍。
升這麼多官幹嘛?自然是要擴軍備戰。
朱老七要以這些精銳為骨架編練新軍,來應對將來遼東的殘破局勢。
陸軍總部:參謀長,王勝元。副參謀長,葉燕山。
增擴近衛步兵團三,團長依次為張承嗣、劉景、郭安。
增擴近衛騎兵團二,團長依次為馬時楠、項鵬飛。
可惜,兩位騎兵團長皆不在場,一個在永明城苟着,一個在濟州島大靜縣編練騎兵。
步兵:一個戰鬥班組10人,三個班一排35人,三個排一連120人,五個連一營700人,五個營一團3800人。
團設直屬炮營直屬騎兵連直屬工程連,也即一個團下設四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騎兵連一個工程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中,炮兵營配備火炮28門,10門改良虎蹲炮,10門六斤炮,8門十斤炮。
騎兵:一個騎兵連120人,配馬150匹。四個騎兵連為一營500人。四個騎兵營為一團2200人。
此外,設立輜重營二,負責戰時軍需補給,臨時配屬作戰部隊。
也就是說,瀛州將要成立一支將近人的野戰部隊。
千萬不要被動輒參戰幾萬十幾萬人的戰爭記錄所嚇到,十萬兵當中有一萬精銳也就不錯了。就比如建州,老奴奮鬥這麼多年,也只有一萬披甲兵。
古代戰爭限於通訊手段,幾萬人攪在一起必然亂套,再牛叉的將領也無法指揮。一場戰鬥,真正決定勝敗的可能也就那幾千人。
而軍費又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野戰軍團簡直就是吞金獸。歐羅巴的野戰軍團都是發動戰爭之前湊出來的,這個領主出一點,那個領主出幾百,即便這樣,兩三萬人交戰已經算是大規模會戰。
難道那些國王不想常設野戰軍,弄個十幾萬大軍么?不是不想而是養不起。
老奴比歐羅巴的國王還是不如的,赫圖阿拉也就幾千常備軍頂多了,絕大多數人都在各自領地搞生產,臨戰才會將隊伍集合起來。但老奴管理的好,人家在領地內也還會定期訓練。
朱老七不幹臨時抓壯丁的勾當,他要常備軍,一支能在主大陸縱橫馳騁的帝國利刃!
人的常設野戰部隊。
軍餉年需50萬元。吃穿住用等生活後勤物資年需25萬元。
陸軍武器裝備,拿一個步兵營來說。
半身甲480副,全甲120副,人手一桿燧發槍,一把軍刺,一柄戰斧,排以上軍官還要配備短管火銃。除此之外,還有望遠鏡,馬匹車輛,帳篷等等。平均下來,一個士兵的裝備費用需要40元,一個步兵營就要花費3萬元。
而炮兵營的費用則要翻倍。
也就是說一個標準步兵團的武器裝備費用為20萬元,三個團就是60萬元。
兩個騎兵團,更是燒錢大戶,各項費用總額為80萬元。
經核算,組建這支野戰部隊,一次性軍費支出160萬元,日後年均支出90萬元。
大明朝廷的軍費開支,去年460萬兩,按照朱老七的養兵法,整個大明也就能養10萬精兵。
顯然,邊軍遠遠不止這個數目。
大明的軍田被人給佔了,軍戶制崩潰募兵制代替,原本自籌費用改為朝廷支出,一進一出,朝廷損失翻了幾倍。軍制敗壞,無可挽回。
錢,對朱老七來說不是問題。
兵源,也不是問題。
後勤,以及後續訓練才是關鍵。
軍備工坊要擴大再生產,軍官參謀們要針對北方大平原大山地作戰研究戰法,還要考慮到氣候,地理等等因素,諸多事務難以盡述。
萬曆41年6月底,陸軍總部成立。
萬曆41年7月中,軍官任免,軍隊建制初創。
朱常瀛下了死命令。近衛步兵一團必須於年底之前成軍。二團、三團要在萬曆42年內成軍。
徵兵、訓練、裝備、兵器工坊相關負責人齊聚,軍令狀上簽字落款。誰完不成任務,就捲鋪蓋走人。有嚴重過失,軍法伺候。
但有關近衛騎兵的討論,卻陷入僵局。
瀛州將騎兵分為三大類。胸甲騎兵、龍騎兵、獵騎兵。
胸甲騎兵。上身板甲,板甲厚度要保證50米以外,火銃子彈無法穿透。騎兵身高要求1.67米以上,戰馬肩高要求1.48米以上。配備騎槍一、手銃二、騎兵刀一。
龍騎兵。上身板甲,板甲厚度要確保弓箭無法穿透。騎兵身高要求1.64米以上,戰馬肩高要求1.40米以上。配備騎槍一、手銃二、騎兵刀一。
獵騎兵。無甲,騎兵身高要求1.60米以上,戰馬肩高要求1.40米以上。配備燧發槍一、手銃一、騎兵刀一。
胸甲騎兵也可以理解為重騎兵,具備強大的衝擊力同防禦力,突破敵陣,破壞敵軍隊形。
獵騎兵就是輕騎兵,輕裝上陣,靈活機動,戰後追擊,敵後破壞。
龍騎兵,介於兩者之間,可配合重騎兵破陣,也可伺機追殺殘敵。
三類騎兵配合作戰,才是一個完整的騎兵團。
裝備,根據馬時楠反饋的各類問題,將會做出改進。
兵源,雖然難找,但也不是沒有,可以克服。
戰法,可以探討磨合,一個連隊配備多少重騎、龍騎、輕騎,都是有講究的,而不是一個連隊清一色的某類騎兵。
但戰馬卻嚴重不足。
蒙古馬肩高不超過1.30米,這個身形的戰馬用來做重騎,嚴重不合格,便是作為輕騎,朱常瀛也十分的嫌棄。無論蒙古人駕馭此馬創下了多麼輝煌的戰績,但那是歷史,於今而言已經不適用了。
一個1米8的彪形大漢同1米6的矮大給人的壓迫力是不一樣的。
想法是好的,但哪裏去找這麼多好馬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窘境還不止於此,炮兵營也有同樣的麻煩,沒有合格的挽馬。
東亞馬種太特釀的矮小了,力氣不足體力有限,四匹馬拉一輛六斤火炮,一日也走不過15里,十斤炮居然要動用八匹馬。
馬拉車,馬匹越多加力越趨向於零,而且馬匹太多也難以駕馭。
炮營急需那種體型粗壯的挽馬,而這種馬天竺沒有,西亞也沒有,只存在於歐羅巴。
歐羅巴之所以不怎麼缺馬,就在於人家用馬耕地而非牛,把馬改良的越發健壯。至於戰馬,別忘了人家的領主騎士多如牛毛,沒有馬,還配稱騎士么?
簡單來說,人家有養馬的傳統。
至今為止,大靜馬場也不過養有兩千多匹中亞馬,就還有一半是小馬駒。這個進度,三年之後也搞不出一個騎兵團來。
怎麼辦?
騎兵也只能用蒙古馬、濟州馬替代訓練,甚至作戰。但挽馬卻是個大問題,不能不重視。
商量來商量去,朱老七把目光瞄向了墨西哥。
往返天竺貿易是一年,往返墨西哥也是一年,天竺沒有挽馬,但墨西哥有!
據從墨西哥回來的人說,板牙人的莊園都是用一種高大粗壯的挽馬耕地,而不是用牛!
那馬,比牛的力氣大多了,但吃的也多,是尋常馬匹的三倍。
阿卡普爾科至馬尼拉航線只需三個月,比從天竺返回的航時還要短,這條途徑值得嘗試。
天竺馬同波斯馬的進口途徑也不能放棄。
朱老七分別給淡馬錫同錫蘭去了信。長途販運不是死亡率高么,那就分段運輸,從錫蘭將馬匹運至淡馬錫,在淡馬錫休養一段時間運輸至華英城,再經華英城轉運至瀛州。
朱老七鐵了心,要把大靜牧場培養為良馬培育基地。
大明如此廣闊,沒有馬匹怎麼能成呢?
蒸汽機?做夢去吧,當下根本不具備那個條件。
永明城。
馬時楠雖然不知道自己升了官,但心情還是不錯的。
兩月前,這廝弄了個壓寨夫人,不是漢人也不是女直人,而是個朝鮮娘們。
朝鮮國王也不知發什麼瘋病,處理了一堆貴族,男人幹掉女人發賣。
該說不說,朝鮮女人在大明還是很有市場的,皇宮裏就有一大堆,這個傳統從開國一直延續至現在。
北洋商行趁機買了一波,打包送到了永明。
大軍遠在海外,沒有女人是萬萬不成的,軍心動蕩,兵無恆心。
不過這女人也不是白給,而是發賣。
北洋商行不僅賺外人的錢,黑自己人也沒話說。
馬時楠耐不住寂寞,也納了一房妾室。
四處安家已是瀛州上下的習慣,上行下效,走哪裏睡哪裏,不然憋出病來算誰的?
最近又多了一波山西移民,五百多人,不知不覺間,永明漢人接近三千。
城內住不下,索性在半島內開闢數座村落,柳主事棄商從政,組織移民墾荒。
白菜蘿蔔土豆紅薯花生玉米,這地方土地肥沃,收成還是可以的。
去年還有種植小麥,不過歉收,今年也便放棄了。
為了便於貿易,柳主事又主持在堡子東門外建了一座翁城,闢為市場貿易區。牛馬、毛皮、日用品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一隊金錢鼠尾騎兵來到翁城門前,正巧碰到幾人出城,錯馬而過時,也不知一名騎手發什麼瘋,一馬鞭抽在出城人前胸,而後一群人便肆無忌憚的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