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與段煨答辯4
“你起來吧!”邊柳說道,他並沒有打算用一個人的智慧解決所有的問題。
從後世,他學到了一句至理名言:要相信古人的智慧。
劉邦知道重用張良、蕭何、韓信,他比不上劉邦,多用三十個應該可以吧?
段煨一時有些遲疑。
“你放心,縱使你有私心,本帥也不至於行殺伐之權。人皆有私,本帥不會自私到認為天下人都無私無求的地步。”邊柳誠懇的說道:“本帥自起事至今,除了在戰場之上,還有一些冥頑不靈的,從沒有濫殺一人,這天下殺心太重,本帥曾告訴自己,要以恕止殺。”
後世的趙匡胤建立大宋,曾允諾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又有刑不上士大夫之舉。
這其實是在看透了南北朝武人亂國之後下的一劑猛葯。
邊柳學到過一句話,叫做矯枉必須過正。
趙匡胤重文抑武,便有這方面的意味。
不過猛葯治重症,如果把它當成日常用藥,那就不太合適了,這或許也是造成大宋被後人稱之為“大送”的原因。
邊柳面對的漢末的情況,其實也是武人亂國,在民間,白骨露於野,生民百餘一;在朝堂上,政治上的差異,最後都會通過刀槍來解決。這樣一來,代價就太大了。
邊柳知道,哪怕自己真做了皇帝,也無法保證天下平安無事,所以,要把政治鬥爭約束到一定的範圍內,就必須要少殺,甚至於不殺。
大帥府釋放寬恕俘虜不是一次兩次了,邊柳或許不清楚,但實際上,無論是張濟,還是段煨,他們之所以能這麼快投降,除了邊柳頂着劉辯的名義,一直傳頌的仁義之名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定都長安的事情,本帥無法答應你,不過將來考慮此事,必會找你商議。”邊柳開口道。
“臣惶恐!”段煨也知道,此事不是一下子可以決定的,他只是想趁着今日交出兵權,多為自己,為家鄉子弟多爭取一些好處。
“定都是長遠之計,對於眼下的涼州,先生有什麼建議呢?”
“臣還是堅持,要先震之以威,然後才是稍加恩寵。若不能做到前者,大帥總有金山,也難填其欲壑。”
這個道理,邊柳還是很好理解的,打敗對手前,給他多少,他都覺得是自己該得的,但打服之後,給多少,他們都感激涕零。
李傕郭汜,不就是一開始仗着手裏還有一點兵,不肯投降嗎?到了後面,想要富貴,都沒得機會了。
“先生之言有理,那先生覺得,目前的涼州,誰適合用作本帥立威的目標呢?”
段煨想了一會說道:“當初漢武帝擊敗匈奴后,便遷徙了大量漢民於涼州,所以現在涼州雖亂,卻也是漢民佔據主導,大帥攜王師征伐,乃是名正言順,自當有百姓相迎;羌人之中,與漢人相背馳着,乃是先零羌,先前多番征討,先零羌已經所剩無幾,剩下的羌人皆習慣了與漢民共存,如今多聚集在馬騰韓遂之下,此兩人習慣見風使舵,大帥兵鋒所向,或可使之臣服。”
馬騰和韓遂的事迹,邊柳也算清楚了,之前作為朝廷的人征討叛亂,結果一看賊兵勢眾,就叛了朝廷,後來反賊王國被剿滅,他二人又和朝廷求和。董卓死的時候,他們想趁虛而入,結果被李傕所阻,馬騰留在扶風,算是分了一杯羹,卻也充當了人質。
若是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曹操迎獻帝,關中基本屬於吳主,曹操派鍾繇管理關中,但實際權力都在各軍閥手中,曹操以朝廷的名義,也算是勉強能調動他們,不過當曹操流露出進入關中的意思,馬超立刻就聯合關中涼州各軍閥,組成聯軍,與曹操決戰。
潼關一戰,殺的曹操丟盔棄甲,奪船避箭。
到最後,賈詡一手離間計,韓遂還是投降了曹操,而馬超則是輾轉把涼州弄的一塌糊塗,先後投靠張魯,劉備。
馬騰和韓遂為了利益,是絕不會輕易投降的,但是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有的淡。
“若有勸降馬騰韓遂之時,還請先生助我一臂之力。”邊柳說道。
“我與他們二人雖然不熟,不過仗着兄長的名聲,涼州兒郎多賣臣一點面子,到時候,臣依仗大帥的名義,給他們二人及其部屬送去書信,想必能助大帥一臂之力。”
邊柳點頭,“再敢問,如今涼州,能稱之為大敵的有何人?”
“臣所了解的,足以為大帥軍立威的有兩個,其一是氐王一支楊千萬,此人接受了先前叛賊王國的一部分班底,一直對朝廷不敬;還有一人,名叫宋建,自稱河首平漢王,佔據一小地方,卻試圖與大漢平起平坐。”
平漢王,乾脆叫齊天大聖得了。
既然叫了這個名字,用來立威就不用客氣了。
“宋建實力如何?”
“此人志大才疏,被馬騰之子馬超還有韓遂聯合,早已逼退到隴西邊緣地帶,不過若是大帥要出兵,恐怕馬騰和韓遂定會讓他出來作亂。”
段煨的話說完,邊柳就明白了。
馬騰和韓遂要和朝廷談條件,自然就要養寇自重,而這河首平漢王,就是他們養的一群寇。
不過,邊柳並沒有因此而小瞧這位平漢王,要知道,在涼州邊境,如果沒有一點實力,即便不被外人幹掉,也會被自己人幹掉。
馬騰和韓遂留着他,不是因為心善,而是剿滅對手,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邊柳通商的消息放出后,涼州有人欣喜,就有人反對,反對的人掌握了很多人脈,但未必會有實力,到時候,他們一定會去聯諾這些反對朝廷的人,邊柳眼下做的,便是未雨綢繆。
“本帥命人繪製了涼州的軍事要塞,大小路徑,形成了一份輿圖,還請先生查看一番,看看有無錯漏的地方。”邊柳說著,掏出了一份軍事要圖,這是他派遣密探,還有通過來往商人之口繪製出的。
“臣遵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