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別山地區的工業革命夢

第151章 大別山地區的工業革命夢

星雲這裏體會到了什麼是物質激勵。

首先,蘇星雲對這些工人進行了識字教育,隨後讓他們去指導其他工人。只要教會一個工人通過蘇星雲親自監考的技術考核,這些師傅就能拿到獎金。此外,他們的家人住宿費用全部由蘇星雲承擔,孩子也由他負責教育。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工人並不像後世的家長那樣以理科為榮,他們還是認為讓孩子學習聖賢書、做大官更為理想。對於蘇星雲讓他們孩子學習簡體字、糾正錯別字和算賬等學問,他們頗有微詞。

面對如此糟糕的文化氛圍,蘇星雲感到十分無奈。他深知,要想改變這一切,就必須樹立理科壓倒文科的氛圍。然而,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只要他敢提出這樣的觀點,就會遭到無數保守派的猛烈抨擊。

“舊文人,簡直是社會進步的最大絆腳石。”蘇星雲心中暗道,“後世民國認為國家不強是文化問題,這個觀點沒錯,但他們採取的方式卻大錯特錯。他們針對舊文人,卻連同自然科學和理科知識分子一起打壓,真是荒唐至極。”

他回憶起後世的情景,當時政府宣佈知識分子是勞動人民,這簡直是對中國知識界進行了一場化療。因此,蘇星雲決定,以後必須對讀書人這個階層進行大清洗,明確劃分陣營。那些滿腦子都是數字、拿着直尺圓規的人,是他堅決要保衛的對象。

然而,現在面對工廠里的技工,他不得不採取哄騙和威嚇的手段來傳授簡體字和現代數學知識。“現在朝廷急需熟悉洋務的人才,學習這些知識以後一定能做大官。”他這樣告訴工人們。同時,他也警告他們:“如果不讓孩子學習簡體字和基本的加減乘除,鋼廠明天就扣你們的工資。”

為了推動教育改革,蘇星雲建立了學校,並招收了附近三千多名孩子上學。之所以能有這麼多學生,主要是因為程大老闆實行寄宿制,管飯管住還發衣服。許多養不起孩子的家庭都紛紛把孩子送到這裏來。

蘇星雲的政策讓整個淮北的人都感到震驚。他們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這裏來讀書,有的家長甚至過完年後就給孩子吃最後一個餅,然後趕來報名。

面對這麼多孩子,蘇星雲有些頭疼。他並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擔心如何教育好這些孩子。“只要能讓整個安徽的孩子都能接受義務教育,我願意拿出五千噸黃金。”他心想,“但問題並不在於錢。”

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條件,蘇星雲從上海運來了大量被服和美國的糧食。這一舉動吸引了上海各大洋行的注意,他們紛紛跑來攬生意。同時,蘇星雲還利用清政府的力量聚集了附近淮北的所有木匠,採取流水化作業的方式打造床桌椅。

在物質資源上,蘇星雲從不缺乏,唯一讓他頭疼的就是教師短缺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他回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老師偷懶的方式——讓高年級學生帶着低年級學生。於是,他決定嘗試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帶着學生,這在當時的全國學校中可謂是獨樹一幟,整個學堂彷彿變成了一個工坊,大徒弟帶着小徒弟們一起學習。

蘇星雲的這個特立獨行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議。上海的強學會開始猛烈抨擊蘇星雲的學堂,指責他這是大規模誤人子弟,應該取締。在外人眼中,蘇星雲似乎站在李鴻章派系一邊,這無疑給那些在野文人提供了攻擊執政黨的借口。

蘇星雲對清末的政治格局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當時並沒有真正的維新黨和保守黨之分,百日維新運動也沒有提出任何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唯一保留下來的北京大學也只是一所文科學校。整個維新運動更像是在野的舉人們為了奪取實權派系如李鴻章等人的權力而進行的準備。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慈禧和光緒在站隊問題上的水平,顯然慈禧選擇了實力派並贏得了勝利。

周圍的紳縉們聽到這些議論又開始騷動起來。為了平息事態,蘇星雲直接向安徽巡撫申請了兩百隻槍證,並帶着這些槍在地主家門口光明正大地走了一圈。這一舉動讓濉溪附近的紳縉們安靜了下來,但卻引起了天下紳縉們的嘩然。

蘇星雲彷彿給他們送上了一個把柄,一時間,關於蘇星雲聚眾造反的奏摺如同雪片一般飛向朝廷。然而,慈禧看到這些奏摺后,只是淡淡地回復了一句:“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在鄉里瞎鬧,搞出這麼大的動靜。”顯然,在清朝的上位者眼中,蘇星雲的行為不過是剛從海外回來、特立獨行的傻帽行為,與造反毫無關係。

真正想要造反的人又怎麼會光明正大地拿出槍來炫耀呢?更何況還是在鄉間的對手面前。悄悄攻打縣城、拉起隊伍才是造反的正確步驟。儘管如此,慈禧還是下令將鋼廠的多支槍收回,並要求淮北地方不得騷擾鋼廠的正常建設。

慈禧太后如今對洋務派搞實業建工廠的那一套已無興趣,她在權術上可是高手。最近,強學會提出了“皇帝主政改良”的口號,這讓垂簾聽政的她感到十分敏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甲午戰爭前,我或許還有意放權,但甲午之後……”慈禧心中暗道,“我對光緒那孩子的能力算是徹底失望了。他沒本事當皇帝,居然還怪到祖宗的法度不行,想要變更祖制,這豈不是要動搖我大清的根本?”

她回想起雍正皇帝當年的做法,雍正有兵有權,生前尚能強力推行新法,可雍正一死,舊勢力便立刻反撲,將雍正的政策掃得一乾二淨。乾隆皇帝繼位后,立刻被那些掌控輿論的舊勢力捧上了“千古一帝”的寶座。

“光緒如今挑戰的勢力,自然不如雍正時期那般強大。”慈禧沉思着,“但如今的清政府,也早已不是雍正時期的模樣了。能保持對地方的威嚴,不讓地方大員反叛,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這時,身邊的太監小心翼翼地問道:“老佛爺,那您看……”

慈禧擺了擺手:“且再看吧,看看這風雲變幻的朝局,究竟會如何發展。”

清朝留下的這一系列爛攤子,蘇星雲實在不願意涉足。他心中明確的計劃是迅速建立起一個工業基地,以便在大別山區的革命隊伍出山之時,能夠迅速接手並實施一場徹底的勞動階級大革命。

“工業建設的關鍵在於人,而非資本或設備。”蘇星雲深諳此道。二戰時期,歐洲與日本雖遭重創,卻依然能夠迅速崛起,這正是因為他們擁有人才這一最寶貴的資源。在另一個位面,中國在2008年的崛起,其根本原因正是過去三十年廣泛實施的義務教育結出的碩果。

如今,金錢和技術對蘇星雲來說都已不再是問題,他唯一關注的便是人才。清朝雖然技術落後於西方,但差距並不懸殊,僅約十年之久。到1899年為止,清朝的洋務派已成功建立了三十個兵工廠。這些工廠有能力在獲得新式武器(戰列艦除外)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仿製出來,這一點與後世的中國頗為相似。然而,唯一的問題在於糟糕的管理,導致這些武器無法實現量產。

“如果清朝能像後世的中國那樣,將所有工業品的價格壓至白菜價,那麼清朝又豈會滅亡?”蘇星雲心中感慨萬千。

為了迅速聚集人才,蘇星雲開始四處奔波,邀請各路工匠能手共進晚餐。幾場飯局下來,他鄭重承諾:只要這些工人能來到他的麾下,生產出的產品掛上清朝製造局的牌子銷售,他便會給予豐厚的回扣。

“清朝現在的官辦企業,簡直是上面撒錢、下面造假。”蘇星雲對這種管理模式嗤之以鼻,“上面只管投錢提供原料,看到成品出廠就萬事大吉,對工廠管理卻一無所知。這種黑幕,簡直是全世界的奇葩。”

在不經意間,蘇星雲已經匯聚了大批洋務運動的基層技術人員。對於他的舉動,洋務派的兩位大佬李鴻章和張之洞雖未明確表態,卻也悄悄佈下了眼線進行監視。蘇星雲對這些潛伏的眼線心知肚明,但他現已想通,不打算在工廠內貿然起義。他的目標是留下一個龐大的實體工業和眾多的技術工人,為大別山區的革命隊伍鋪平道路。

儘管如此,蘇星雲在工廠中依然牢牢掌控着一支力量——護廠隊,總計一千人。由於自己的槍證被沒收,他手上只有一百條槍,但他的識海空間裏卻藏着無數槍支。蘇星雲只需確保這一千多人懂得如何拆解槍支、開槍射擊以及完成戰術動作即可。

在安徽巡撫和李鴻章的默許下,淮軍和官府曾幾次突擊檢查工廠。然而,他們始終未能發現那第一百零一支槍的存在。經過幾次檢查后,清朝官府的人對蘇星雲的工廠逐漸放鬆了警惕。

至於蘇星雲組織的列隊跑步和戰術動作訓練,他在學校里也是這麼做的。他給出的解釋是,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工人們閑暇時滋生事端,打架鬧事。這樣的解釋既合理又巧妙地掩蓋了他真正的意圖。

3月21日,農曆二月初八,上海榮氏兄弟的錢莊盛大開業。與此同時,在濉溪,中國第二座現代化鋼鐵廠也迎來了部分投產的時刻。蘇星雲站在廠房前,目光緊盯着爐口,看着紅彤彤的鐵水緩緩流出,在技術人員的精心操作下流入平爐。

他緊緊握住雙手,心中充滿了期待與激動。他知道,這裏將成為中國革命者初期對抗國內外反動派的堅強後盾。儘管第一天冶鍊出的鋼材僅有三十噸,但這僅僅是個開始。更多的設備正在緊張安裝中,更多的廠房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還有更多的工人正在努力學習掌握新技術。

一旁的安徽巡撫看到這一幕,激動得高喊起來:“我大清,我安徽。哈哈哈……”蘇星雲聽到這番話,心中暗自補充道:“這一切,即將結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位面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位面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1章 大別山地區的工業革命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