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白馬的夢境

第24章 白馬的夢境

深夜,玄奘法師被一陣低沉的嘶鳴聲驚醒。他睜開眼,只見白馬在月光下顯得焦躁不安,它的眼睛中閃爍着奇異的光芒,似乎在訴說著什麼。玄奘法師輕聲走到白馬身邊,伸出手撫摸它的鬃毛,試圖安撫它的情緒。

就在這時,玄奘法師感到一股奇異的力量將他包圍,他的意識開始模糊,漸漸地,他感覺自己彷彿進入了一個夢境。在這個夢境中,他看到了白馬的過去,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故事。

夢境中,白馬原本是天界的一匹神駒,因觸犯了天條,被貶下凡間。它在人間歷經磨難,逐漸領悟到了慈悲與犧牲的真諦。直到它遇到了玄奘法師,它感受到了法師身上的佛光,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協助法師完成西天取經的重任。

玄奘法師在夢境中看到了白馬的堅韌與忠誠,也看到了它內心深處的渴望——渴望得到救贖,重返天界。夢境的最後,白馬在一片金色的佛光中騰空而起,化作一道流星,劃破了夜空,消失在天際。

玄奘法師從夢境中醒來,他的眼中閃爍着淚光,心中充滿了感動。他再次撫摸着白馬的鬃毛,輕聲說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你的心意。你不僅是我的坐騎,更是我的夥伴,我的戰友。讓我們一起完成這趟西行之路,取得真經,讓你得到真正的解脫。”

孫悟空在一旁靜靜地看着,他的心中也有所觸動。他走到玄奘法師和白馬身邊,沉聲說道:“師父,白馬不僅是我們的夥伴,它的出現也讓我們的旅程更加完整。我孫悟空在此發誓,必將保護你們,直到西天取得真經。”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傳來了太白金星的聲音:“玄奘法師,你已經領悟了白馬的心意,這是你們西行之路上的一大進步。白馬的力量將幫助你們克服更多的難關,但你們也要時刻警惕,因為前方的路上還有更多的考驗等待着你們。”

玄奘法師和孫悟空齊聲應道:“多謝太白金星的指點,我們必將不負眾望,完成使命。”

從那以後,玄奘法師和孫悟空對白馬更加關愛,他們之間的情感也更加深厚。白馬似乎也感受到了他們的心意,它的眼神中透露出更多的信任和依賴。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繼續踏上了西行的道路。白馬不僅是他們的坐騎,更是他們精神上的支柱,它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增強,為師徒二人帶來了更多的保護和指引。就一身之坎離而言,其中蘊含著深邃的道理。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顛倒之義也。心為離,屬陽,恰似飛龍在天,然而離中之陰,卻如猛虎潛伏;腎為坎,屬陰,仿若猛虎踞地,而坎中之陽,則似蛟龍騰空。唯有能夠降伏猛虎,方能使離中之真水緩緩下降而順從蛟龍;唯有能夠降服蛟龍,才可令坎中之真火裊裊上蒸而趨近猛虎。此乃水火既濟、坎離交姤之境,對於內煉工夫而言,這是首先下手的關鍵要着。

前回伏虎工程,已然在山中圓滿收得,此回降龍作用,自然須從水裏尋來。“蛇盤山”,形象地描繪出內髒的盤結之態;“鷹愁澗”,恰似那易使人沉溺的險峻津渡。“孽龍忽出吞馬,忽潛無蹤”,可見其潛藏躍動之難以揣測,以及未被降服時的猙獰模樣;“老孫忍不住燥暴,嗔師父膿包”,展現出制服孽龍有方,同時也表明畏懼阻礙毫無益處。“奉觀音,遣金神暗佑”,明確了靜觀默察的重要性,可見保守之法應當先行;“撩虎皮,叫泥鰍還馬”,必須持躬蝘視,駕馭之時不可鬆弛。“兩個一場賭鬥”之形,恰似子午二時交會之候。

“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時,曾說有降龍伏虎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此處明確提出降龍一節,與前回伏虎緊緊對照。“行者到澗邊,翻江倒海,攪得似九曲黃河泛漲。那孽龍在深澗,坐卧不寧。”蓋欲降伏而使其安靜,必先激發而使其動蕩,這正如道訣中所謂“脅腹腰曲綠,黃河水逆流”。乃是擊運之法,正是降龍之關鍵要着。否則,任其潛躍,則龍從水出,若不能從吾之意轉而聽從吾之命令,又何以能夠助力吾之道呢?唯有乾乾不息,常動常靜,方能降得真龍。倘若鑽入草中,全無影響,那便是腳跟歇息,不能繼續前進了。故而必須得有一番誠心根究,尋其蹤跡下落,不容其順從所欲,以免戕害真機。這便是猴王所以急得念咒,而土地說出澗中利害的原因。

稱“鴉雀不敢飛過,因水清照見自己形影,便認做同群之鳥,往往誤投於水內。”這表明人們若不識水中有真龍而降之,反而視水為無礙而沉溺其中,正猶如鴉雀無知,錯將影子認作同類,而誤投喪命。天設陡澗,插翅難飛,其中卻有驪珠,急需探尋獲取。那麼該如何下手呢?運用意念,緊緊攀住龍角,以重任遠致。吞白馬,則意念化為蛟龍;變白馬,則蛟龍化為意念。隨意變化,而龍性馴服,便能隨心所欲了。故而見到弼馬溫而能控縱自如。然則伏虎必先伏凡虎,而後真虎顯現。真虎無形,就以猿為形。前回之殺虎,而剝虎皮為衣服便是如此。降龍必先降如龍,而後真龍出現。真龍無相,因馬為相。此回之吞馬,而變原馬之毛片亦是如此。但此龍虎僅在一身之內,不過是築基煉己而已。若欲配合外五行而成大道,則必須以申猴為虎,以亥豬為龍。不可拘泥於文字表象,錯認龍虎,而盲目修鍊。

行者為何未能降龍,而要借揭諦往請菩薩呢?蓋因龍為剛健之物,必須以柔道臨之。稍有燥迫,其性愈張,非觀音自在之道,不能駕馭。就如同前之伏虎,賴有自在之花帽以範圍之。故行者一見菩薩,便提及花帽之法為制我之魔頭,孽龍亦指行者為魔頭,而總不能跳出自在之範圍。然而降伏猖狂,源於自在;而嚮往靈山,必須有所作為。菩薩說出“須是得這個龍馬,方才去得”。可見自此,方才為健行之起腳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悟空修真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悟空修真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章 白馬的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