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神佑意馬

第23章 神佑意馬

神佑意馬

在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一支西行的隊伍緩緩前行。唐玄奘法師走在前頭,面容寧靜而堅定,他的身後,是剛剛歸正的孫悟空,火眼金睛中閃爍着警惕的光芒。他們的目標是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而他們的路途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他們來到了蛇盤山,此山蜿蜒盤旋,雲霧繚繞,彷彿一條巨蟒橫卧大地。山中靈氣涌動,隱隱有神秘的力量在流轉。玄奘師徒對此處的奇異景象並未察覺,只顧着埋頭前行。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諸神早已在此暗暗護佑。天庭之上,眾神俯瞰着下方的師徒二人,心中各有思量。太白金星捋着鬍鬚,微微點頭,他深知此次西行取經的重大意義,於是派遣了一些小神在暗中保護。山林之中,那些小神們隱匿身形,時刻關注着玄奘師徒的一舉一動。

師徒二人一路跋涉,不知不覺來到了鷹愁澗。鷹愁澗中,水流湍急,浪花飛濺,發出陣陣轟鳴聲。突然,一道銀光閃過,一匹神駿無比的白馬從澗中躍出,它渾身散發著光芒,眼神中透露出高傲與不羈。

孫悟空見狀,立刻提起金箍棒,準備教訓這匹不知天高地厚的白馬。但玄奘法師卻攔住了他,輕聲說道:“悟空,不可莽撞。此馬定有其不凡之處,我們當以慈悲之心感化它。”孫悟空雖然心中不服,但也不敢違抗師父的命令,只好收起金箍棒,站在一旁。白馬現相了。在古今被奉為修行指南的說法中,常常以猿猴為心,以馬為意。如果說馬代表意,那麼心是意的本體,意是心的作用。如此一來,齊天大聖大鬧天宮、施展筋斗雲等神奇莫測的行為,似乎都應該是白馬所為。可為什麼專門說是猿猴呢?由此可以領悟到白馬並非意。白馬,是金象,是龍馬。乾卦代表龍,也代表馬。馬乃是純乾之物,有乾乾不息的含義。這是在說,修道之人,必須像乾卦一樣乾乾不息,擁有像龍馬那樣強大的腳力、巨大的負荷能力,才能夠到達西方取得真經。那些凡馬沒有足夠的力量,難免會被鷹愁澗所阻擋。如果認為馬就是意,那凡馬難道不是馬嗎?為什麼會被龍馬所吞食而必須要有龍馬呢?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義理必須指明:修道之人,以降龍為首要任務,如果放縱恣肆,就會自己毀掉自己的明珠,而成為孽龍。腳根不堅實,無法承載大道,又怎麼能夠走得更遠呢?所以必須潛入深淵,韜光養晦,然後才能夠善用其力。

玄奘法師緩緩走向白馬,口中念念有詞,念的是佛經中的慈悲之語。白馬聽着玄奘法師的誦經聲,漸漸地安靜了下來,眼神中的警惕也慢慢消失。玄奘法師伸出手,輕輕撫摸着白馬的鬃毛,白馬似乎感受到了法師的善意,低下了它那高傲的頭顱。

就在這時,天空中一道光芒閃過,諸神現身。太白金星微笑着看着玄奘師徒和白馬,說道:“玄奘法師,此馬乃天意所定,將陪伴你西行取經。你當好好馴服它,讓它成為你忠實的夥伴。”玄奘法師雙手合十,向諸神行禮道:“多謝眾神護佑,玄奘定當不負使命。”

玄奘法師與白馬之間似乎建立了一種特殊的聯繫。他能夠感受到白馬內心的純凈與渴望,而白馬也能感受到法師的慈悲與智慧。在玄奘法師的引導下,白馬逐漸放下了野性,接受了法師的馴服。

孫悟空站在一旁,看着這一幕,心中也有所觸動。他開始意識到,慈悲與智慧的力量,有時候比金箍棒更加強大。他看着玄奘法師與白馬的互動,心中暗自發誓,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力量,不再輕易動用武力。

從那以後,玄奘師徒有了白馬的陪伴,繼續踏上了充滿艱險的西行之路。而那蛇盤山和鷹愁澗,也成為了他們西行途中一段難忘的記憶。白馬不僅是他們的坐騎,更是他們精神上的夥伴,它的存在,讓師徒二人的西行之路更加堅定與光明。詛咒森林的啟示

玄奘法師和孫悟空在白馬的引領下,穿越了一片片山川與河流,終於來到了一片被古老詛咒籠罩的森林前。這片森林名為幽暗森林,樹木參天,枝葉茂盛,幾乎遮蔽了所有的陽光。林中瀰漫著一股神秘而壓抑的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安。

玄奘法師端坐於白馬之上,他能感受到森林深處傳來的陣陣陰冷,但他的面容依舊寧靜,心中充滿了對佛法的堅定信念。孫悟空緊隨其後,火眼金睛警惕地掃視着四周,手中的金箍棒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他們緩緩踏入森林,四周的樹木似乎在低語,風聲中夾雜着若有若無的哭泣。玄奘法師輕聲念誦佛經,聲音平和而深遠,試圖驅散森林中的陰霾。白馬踏着輕盈的步伐,引領着師徒二人深入森林。

隨着他們的深入,森林中的詛咒之力愈發強烈。樹木扭曲變形,彷彿有無數雙手從黑暗中伸出,企圖抓住過往的生靈。玄奘法師的誦經聲逐漸變得高亢,他的佛光逐漸擴散,照亮了周圍的黑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突然,白馬停下了腳步,它的眼中閃爍着不安的光芒。孫悟空立刻警覺起來,他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妖氣在附近徘徊。玄奘法師也停止了誦經,他凝視着前方,似乎在尋找着什麼。

就在這時,一道黑影從樹后閃過,速度快得驚人。孫悟空瞬間躍起,金箍棒在空中劃出一道金光,直指那道黑影。然而,黑影靈活地躲過了攻擊,消失在了黑暗中。孫悟空正欲追擊,卻被玄奘法師攔住。

“悟空,不要輕舉妄動。這森林中的詛咒之力非同小可,我們需要找到源頭,才能徹底解決問題。”玄奘法師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凝重。

孫悟空雖然心中焦急,但他知道師父的話總是有道理的。他點了點頭,收起了金箍棒,全神貫注地感知着四周的動靜。

就在這時,白馬突然發出了一聲長嘶,它的身體開始散發出淡淡的光芒。這光芒越來越亮,最終形成了一個光罩,將玄奘法師和孫悟空都籠罩在內。玄奘法師驚訝地發現,那些詛咒之力在接觸到光罩后,竟然開始消散。

“這...這是白馬的特殊能力嗎?”孫悟空驚訝地問道。

玄奘法師點了點頭,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明悟:“看來,白馬不僅能夠引導我們穿越森林,還能幫助我們凈化這詛咒之力。”

在白馬的光罩保護下,師徒二人繼續前行。他們穿過了一片片扭曲的樹林,最終來到了森林的中心。在那裏,他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法陣,法陣中央鑲嵌着一塊黑色的晶石,正散發著邪惡的力量。

玄奘法師和孫悟空對視一眼,他們知道,這塊晶石就是詛咒的源頭。玄奘法師緩緩下馬,走向法陣,他的手中開始凝聚出佛光。孫悟空緊隨其後,金箍棒緊握在手,準備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玄奘法師將手放在晶石上,佛光與晶石中的黑暗力量發生了激烈的碰撞。晶石開始顫抖,發出刺耳的尖叫聲,彷彿有什麼東西在其中掙扎。玄奘法師的佛光越來越亮,最終將晶石中的黑暗力量完全凈化。

隨着晶石的凈化,整個森林的詛咒之力開始消散。陽光穿透了茂密的樹葉,照亮了大地。那些扭曲的樹木逐漸恢復了原狀,森林中的生物也開始活躍起來。

玄奘法師和孫悟空站在森林中心,感受着四周的變化。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和平靜,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僅成功地穿越了幽暗森林,還幫助了這片森林恢復了生機。翻江倒海,攪得似九曲黃河泛漲。那孽龍在深澗,坐卧不寧。欲要降伏而使其安靜,必先激發而使其動蕩,這就如同道訣中所說的“脅腹腰曲綠,黃河水逆流”。乃是一種擊運之法,正是降龍之關鍵要點。否則,任由其潛伏或騰躍,那麼龍從水中而出,不依從心意轉而聽從吾之號令,又怎能助力吾之道呢?唯有不斷努力,常動常靜,方能降伏得真龍。倘若龍鑽入草中,全然沒有了影響,那便是腳跟歇息,不能再前進了。所以必須要有一番誠心去根究,追尋其蹤跡下落,不容許其順從所去之處,以免戕害真機。這也是為何猴王急得念咒,而土地說出澗中利害的原因。

稱“鴉雀不敢飛過,因水清照見自己形影,便認做同群之鳥,往往誤投於水內。”這表明人若不識水中有真龍而降伏之,反而視水為無礙而沉溺其中,正如同鴉雀無知,看到水中影像是同類,便誤投喪命一般。天設陡澗,插翅難飛,其中有驪珠,急需探尋獲取。那該如何下手呢?運用心意,緊緊攀住龍角,以重任遠致。吞下白馬,則心意化為龍;變為白馬,則龍化為心意。隨意變化,而龍性馴服,便能隨心所欲了。所以見到弼馬溫便能控制自如。然而伏虎必先伏凡虎,而後真虎顯現。真虎無形,就以猿為形。前回中殺虎,剝下虎皮作為衣服便是此理。降龍必先降如龍,而後真龍出現。真龍無相,因馬為相。此回中吞馬,而變化原馬之毛片也是如此。只是此龍虎在一身之內,只是築基煉己而已。若要配合外五行而成大道,則必須以申猴為虎,以亥豬為龍。不可拘泥於文字表象,錯認龍虎,而進行盲修瞎煉。

行者為何未能降龍,而要借揭諦去請菩薩呢?因為龍為剛健之物,必須以柔道來對待。稍有急躁逼迫,其性情愈發張狂,非觀音自在之道不能駕馭。就如同之前伏虎,有賴於自在之花帽來範圍它。所以行者一見菩薩,便提及花帽之法為制伏自己的魔頭,孽龍也指行者為魔頭,而總不能超出自在之範圍。然而降伏猖狂,源於自在;而嚮往靈山,必須有所作為。菩薩說出“須是得這個龍馬,方才去得”。可見自此之後,方才是健行的起腳之處。叫出小龍來,說道:“我曾問你何曾說出半個‘唐’字?”其意義甚是精妙!不識取經之來歷,到此田地,即為止境,識得取經之本旨,過此涯岸,都是前程。

菩薩道:“那猴頭專倚自強,那肯稱讚別人。”有人說這是不能虛心,為學道之魔頭;也有人說行者倚仗自己急躁之勇,何肯稱讚他人自在之智,這些都不對。這一段,乃是仙師示人大道之秘要,為金針暗渡之妙法。言玄關牝戶。老子說:“玄牝之門,是謂造化根。”闡明陰陽往來開啟斗柄之機。交合綿續,根底出入,不是天地之根又是什麼呢?有人以口鼻心腎為玄牝,這是涉及形相,不可以說“若存”。董思靖說:“神,氣之要會。”曹道沖說:“玄者,杳冥而藏神;牝者,沖和而藏氣。”俞玉吾認為:“坎離兩穴,妙合二土。混融神氣,不落名相。”這比較接近了。唉!內練之妙,已盡於此。然而都是就一身而言。正如鴉雀過澗,見影為群,未免誤投喪命。實在可惜!所以真人說:“莫執此身雲是道”,這就是“猴頭專倚自強”之錯誤。又說“認取他鄉不死方”,這就是“那肯稱讚別人”之正確。

“今番前去,還有歸順的。先提起‘取經’的字來,不用勞心,自然拱服。”深刻表明勞心之非可言道,歸順之方可取經。勞心為獨修一物,歸順為攢簇五行。不是憑空思想就能得到,而是真實集義而生。“菩薩摘下小龍明珠,吩咐用心,‘功成然後超凡,還你金身正果。’”意思是從現在起,不得自用其明,而要努力加功,方才能夠成就,切莫退悔。

最妙的是,又有“行者扯住菩薩不放”,說了四個“我不去了”,這是為何呢?降龍伏虎,只是一身坎離。算得築基煉己,仍然是凡人,怎能了命出世?所以說:“西方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我不去!我不去!”正逼起下文三家相見一同前去之妙處。菩薩一篇勸勵之語,句句都是正言,並無譬喻。“又贈一般本事,摘下柳葉,變三根救命毫毛。”甚深微妙!了性謂之前三,是乾之內爻;了命謂之後三,是乾之外象。前三后三,總是一般,直到六爻純乾,成就真金不壞,方為妥當。然而行者又以後三為了性,真可謂變化莫測而循環無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悟空修真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悟空修真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章 神佑意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