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迷之柴窯

第227章 迷之柴窯

戴光遠立刻猜出張震的想法,“我明白,你想讓陳大師和她見一面,這有什麼難的,你隨時可以接她過去,可是不許挖我牆角哈。”

張震笑道,“現在陳大師正在為傳承人發愁,如果這位珊珊姑娘,能入得了他法眼,那可是一場造化!”

珊珊眼中露出嚮往之色,“我,我想試試。”

戴光遠恍然大悟,“這可是好事,既然珊珊願意,我也不能阻擋人家前程,你只管去吧,要是不順心隨時回來,我家大門一直為你敞開。”

張震鬆了口氣,只要陳景新能看上這姑娘收為徒弟,將來京城這邊也有人撐場面了。

算起來這是欠了戴光遠一個人情,張震急忙敬了一杯酒,表示感謝。

戴光遠卻道,“可不敢領你這個謝字,算起來,我女兒是你救的,剛才又給我一幅那麼好的書法,我讓個廚師給你這算什麼,再說了人家也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嘛,我也不能攔着。”

“算起來,我還欠你一個大人情呢,張老弟咳咳,小張我聽小娜說,你喜歡研究古董,還是齊老的高足。

巧了,我就收藏了不少,有一些還是家裏長輩傳承下來的,我拿幾件給你品鑒,如果喜歡就挑一件,算是我答謝了。”

張震正想着如何往這個話題上繞呢,現在人家直接送了枕頭。

他連忙道,“能欣賞一下就好,可不敢奢望。”

戴光遠哈哈一笑,起身道,“小娜你先陪着小張聊會兒,我去拿東西!”

等老爸走後,戴琳娜小聲道,“我爸很喜歡你呢,他平時可不捨得讓人看那些寶貝,還說送你一件,這可是絕無僅有的事。”

張震道,“那是因為我救了他寶貝女兒,在每個老爸心中,女兒才是最寶貴的。”

戴琳娜笑道,“其實我爸更想要個兒子!”

張震道,“現在不是有個乾兒了嗎,將來再找個好女婿,和親兒子什麼區別?”

戴琳娜羞怯道,“我才不要嫁人,哎,張震你女朋友是做什麼的?”

套路,妥妥的套路,接下來張震只要說沒女朋友,那麼就順水推舟了。

但張震戲謔道,“大多都還在讀書,也有經商的,也有上班的,有機會介紹給你!”

戴琳娜做夢沒想到這個答案,驚訝得她小嘴成了O型,“你,你開玩笑吧,哼,臉皮很厚。”

張震笑道,“當我是開玩笑得了。”

戴琳娜冷哼道,“既然這麼多了,肯定也不在乎再多一個空姐吧?”

張震正色道,“在意,空姐老是飛來飛去的,我把握不住啊!”

戴琳娜狠狠剜他一眼,“你說的那是蒼蠅,哼,就沒見過你這麼不實在的人,老實交代,你到底有沒有?”

張震道,“趕明兒我開個運動會,叫你來參觀。”

戴琳娜滿是幽怨地瞪他一眼,緊抿着紅唇道,“我不信。”

這時候戴光遠和郭曉陽捧着幾隻錦盒回來。

戴光遠笑道,“你什麼不信啊,小張一看就是實誠人,他說什麼我都信,哈哈。”

張震發現這些盒子都不大,肯定裏面裝不下那隻香爐,心裏有點失望。

郭曉陽放下盒子,扭頭就走了。

戴光遠道,“小張你是專業的,來幫我看看,這些東西的真假。”

說著打開一隻錦盒,露出一件色澤白中透青,佈滿了開片的瓷洗子。

“這件哥窯開片,是我藏品中的驕傲,你來好好看看。”

張震連盒子都沒動,只是掃了一眼道,“這是民國時期仿製的哥窯開片,由於到代了,所以顯得很老,可它不開門啊!”

戴光遠露出驚訝之色,“這怎麼可能,你看上面的金絲鐵線,還有鱔魚血,和胎質都對,怎麼會是假的?”

戴琳娜也道,“張震,你是真懂還是假懂,這可是我爸收藏多年的,請專家看過,人家也說是真的呢!”

張震輕笑着將東西拿出來,翻轉底部朝上,“別的我不說,這北宋時期瓷器都是墊燒,不管是墊餅還是支釘,在底部都會留下痕迹,你們看這個底部釉面多乾淨!

另外這上面的開片雖說很像,但明顯過於少了,而且開得太大,這種小件,如果上面有這種大開片,那麼應該在大開片之中還有小開片,大小相映成趣才對。

再說這胎質,確實是北宋的,但這種活呢行話叫做借屍還魂,它是用老窯址挖出的老胎,然後上新釉燒制的。

為了讓它開片,採用了出窯浸冷水的方法,東西可以收藏,但它絕對不能當哥窯。”

戴光遠露出恍然大悟表情,又拿過一隻盒子打開道,“我還有一件五代時柴窯的茶盞,這可是絕無僅有的寶貝。”

張震笑了,示意他打開盒子。

燈光照耀下,一隻青綠色略帶黃色斑點的斗笠盞露了出來。

張震這次伸手拿起,反正看了一圈,然後放下道。

“首先呢,我想說,洪武年間曹昭的《格古要論》北宋歐陽修的《歸田集》明代黃一正的《事物紺珠》清代劉體仁的《七頌堂識小錄》都有關於柴窯的記載,但僅僅是記載而已。

這些記載提供了歷史文獻依據,但由於柴窯沒有傳世實物、窯址也存在諸多爭議,柴窯至今仍是中國古陶瓷史上的千年之謎。”

戴琳娜道,“這不就是實物了嘛,難道它也是假的?”

戴光遠道,“對啊,這件東西可是我祖父在清末高價購買的,難道你認為它不真?”

張震道,“二位別急,先聽我說完,所謂柴窯,是指北宋之前五代時期後周的第二位皇帝柴榮的官窯,柴榮本是郭威養子,一直叫郭榮,登基之後才改回本姓叫柴榮。

而且后後周沒有一統天下,嚴格來說它只是北方的割據政權。

柴榮在位時連年征戰,也沒時間去發展瓷器,歷朝歷代都是江山穩固之後的太平盛世才開始重視這些藝術的發展。

就算是柴榮英明神武,又才學兼備,在天下承平之前就開始發展陶瓷,那按照當時的習慣窯口也不會用皇帝的姓氏去命名。

比如宋代,汝、哥、官、鈞、定,明清時期的景德鎮窯,龍泉窯,德化窯,石灣窯,都是按照地名而來,哪一個用皇帝姓氏了,甚至連朝代名字都沒用。

根據這些,我敢下個定論,這個所謂的柴窯,只不過是以訛傳訛而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鑒寶撿漏從1988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鑒寶撿漏從1988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7章 迷之柴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