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丹書鐵券

第419章 丹書鐵券

王皇后宣讀完聖旨,二王爺和華孟灝領旨謝恩。接着王皇后又拿出來另一份聖旨道:“這是皇上特許給李延寧的聖旨。”

李延寧驚訝得抬頭看向王皇后。王皇后笑着宣讀了皇上寫給他的聖旨。

這是一份授予李延寧丹書鐵券的聖旨。丹書鐵券是皇上賜給功臣的一種盟約性質的憑證。

王皇后宣讀完,李延寧舉起雙手恭敬地接過來。這丹書鐵券形制如瓦狀,正面鐫刻着皇帝給予的誓詞和特權,背面記載着李延寧的功績以及免罪次數。

皇上給予李延寧及子孫後代十次的免罪次數。李延寧接過來時雙手都忍不住發抖,他太意外,太興奮了。

在封建王權社會下,皇帝掌握生殺大權。身為臣子,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現在有這張丹書鐵券,李家的子孫後代在朝為官便沒那麼膽戰心驚了。

在李延寧接過丹書鐵券后,皇上也閉目了。華孟灝一聲帶着哭腔“爺爺”將李延寧拉回了現實。

皇上駕崩了,這次是真的駕崩了。李延寧的眼淚控制不住地奪眶而出,這位老人是他的伯樂,信任他,給予他展示才華的空間;認可他的想法,哪怕想法再天馬行空,他也無條件支持。

沈轍和付汶笙哭得不能自已,最後是沈頌冕和李延寧將兩人扶起來。

這次的喪鐘響起,百姓們自發回家將白布和白燈籠掛上。全城都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先皇的葬禮,二王爺遵循禮節,盛大地辦完。出殯當天,是難得的大晴天,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地從皇宮出發,一路護送着先皇靈柩到達皇陵安葬。

王爺、華孟灝、允衡祖孫三代為先皇守靈至最後一天,皇陵關閉時,允衡才徹底意識到他再也見不到那個疼愛他的太爺爺了,放聲大哭。哭聲引得二王爺、華孟灝以及李延寧等一眾大臣紅了眼眶。

一代帝王,隨着皇陵大門的關閉,就此沉入歷史。

二王爺在半個月後,身披龍袍,手持玉璽,率領文武百官,開壇祭祖,正式登基。

皇上當年在炎城一戰中死裏逃生,身受重傷,不僅有腿疾,兩年前還被許偉所傷,現在身體恢復了一些,但是老毛病一堆。

在他登基的第二年,遠洋商隊出發后再次帶回來巨額利潤。土豆和玉米開始走上華朝百姓的餐桌,百姓再也不用擔心挨餓之際,皇上竟然親自領軍要去收復炎城。

收復炎城,打敗烏孜國不僅是先皇的遺願,也是當今皇上的心愿。當年他差一點就收復了,現在國泰民安,軍隊強大,武器先進,他要親自前去收回來,一雪前恥!

皇上自從繼位后,一直內視反聽,知人善任,但御駕親徵收復炎城這件事,滿朝文武都說服不了他。

華孟灝知道父親的性子和心愿,但他身為太子不能支持父親以身冒險。

最後是李延寧帶着那幫老臣出來支持。皇上才終於能出發去平州。臨行前,皇上寫了聖旨,要是他不幸身亡,由太子華孟灝繼位。聖旨交給了內閣的沈轍、付汶笙、李延寧等大臣。

皇上率軍親征,既有蘇驍這樣的老將陪同,也有夏得韜、葉弘軒這樣的新晉年輕將領隨行。

到達兩國邊境,皇上與烏孜國經過多次戰役,華朝利用神火飛鴉、霹靂毒火球、火龍出水、神弩等先進武器,大敗烏孜國。面對華朝先進武器的碾壓,烏孜國毫無還手之力。

皇上僅用了五個月時間,不僅收復炎城,還佔領了烏孜國,滅烏孜國的國王於刀下。

葉弘軒更是一劍斬首了烏孜國的太子,開啟了葉家武將世家的榮耀開端。

皇上凱旋歸來,華朝上下一片歡騰,舉國歡慶。

烏孜國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其國土被皇上一分為二,成為烏州和孜州,李延寧再次身負重任前往兩個州進行實地考察,制定戰後管理策略。

他帶來了土豆和玉米,教授當地百姓種植,將中原地區地少人多的百姓一併遷移到烏州和孜州,進行人口大融合。

他在當地修路、建城、繁榮經濟,以烏州為據點,開始陸上絲綢之路,正式組建商隊,穿過沙漠,找到綠洲,發現新大陸,將華朝文化不斷向外延伸,不斷壯大華朝版圖。

皇上御駕親征回來后,許是了卻心愿,身體每況日下,三年後的秋天便駕崩西歸了。皇上在位時間雖短,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後太子華孟灝繼位,成為華朝第四位皇帝,他能征善戰,勵精圖治,文有治世能臣李延寧輔佐,武有夏得韜、葉弘軒等將領開疆擴土,華朝國力之強盛,萬邦朝拜。

李延寧從而立之年,已是華朝重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此後一直身居太傅之位在內閣輔佐華朝皇帝至致仕。

其子李文燁和李文琛一門雙星皆是狀元,其孫李學朗、李學泫、李學閔不負家族厚望皆是金榜前三甲,還有其侄子李文俊、李文瑞,侄孫李學曦等人先後當官。

李家由李延寧改換門楣,也由他開啟李氏家族走向百年世家之路。

李氏宗祠門前的功名旗杆,由孤零零的一根,隨着時間的推移,立起來一根又一根,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奇景。

當年,李家在千霧山上祭祖時,祖墳冒青煙的事情,隨着話本的廣為流傳,成為了後世家喻戶曉的故事。

全文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農家子改換門楣的奮鬥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農家子改換門楣的奮鬥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9章 丹書鐵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