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末企業的官辦與商辦(1)(1)

1.清末企業的官辦與商辦(1)(1)

鴉片戰爭使中國面臨現代化的嚴峻挑戰,然而在挑戰面前,作為現代化的主要內容的近代企業在清末的展卻困難重重,使中國的現代化轉型步履蹣跚,極不順利。阻礙、束縛企業展的因素當然不少,但主要障礙還是企業的所有制變革屢屢滯后。

官辦企業的正負效應

對面對外患與內亂雙重壓力的晚清統治者來說,無論是反對列強欺凌的“師夷長技以制夷”,還是對內鎮壓農民起義,出於鞏固自身統治的考慮,都應迅速創辦近代化企業。

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國內農民戰爭的衝擊,使統治階級內部的少數開明派開始認識到洋槍洋炮的厲害。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取得一定權力的漢族地方官員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而不是滿族中央朝廷,成為洋務運動的主要動力,這些封疆大吏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開始興辦近代工廠。

然而,以興辦近代企業為主要內容的洋務運動,在軔之時即被指為“潰夷夏之防,為亂階之倡”,曾遇到今人難以想像、難以理解的反對。這種爭論、反對,在洋務運動的三十年中一直未曾停歇。以現代大機器生產來造槍炮船艦、通電話電報,明明是統治者在近代救亡圖存不可或缺的措施,卻遇到統治階級中佔主導地位的冥頑不化者以“夷夏綱常”這類傳統的意識形態為武器的強烈反對。頑固派總是將問題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他們強調:“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近代科學知識和大機器都被他們譏之為會使人心變壞、道德墮落的“奇技淫巧”,而且他們強調這是“奉夷為師”,必將導致“變而從夷”。修鐵路、架設電報線對一直處于軍緊急、財政困難之中的清王朝可說是當務之急,但卻遭到激烈反對。例如,頑固派認為電線可以“用於外洋,不可用於中國”,因為:

夫華洋風俗不同,天為之也。洋人知有天主、耶穌,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毀其家木主。中國視死如生,千萬年未之有改,而體魄所藏為尤重。電線之設,深入地底,橫衝直貫,四通八達,地脈既絕,風侵水灌,勢所必至,為子孫者心何以安?傳曰: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藉使中國之民肯不顧祖宗丘墓,聽其設立銅線,尚安望尊君親上乎?歷史的裂縫清末企業的官辦與商辦

鐵路也是如此:

行之外夷則可,行之中國則不可。何者?外夷以經商為主,君與民共謀共利者也;中國以養民為主,君以利利民,而君不利者也。

所以,當李鴻章於1874年看到日本派兵侵略我國台灣,海疆告急,向恭親王奕力陳中國修建鐵路的重要時,奕深知修鐵路將會遇到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所以對李鴻章說此事“無人敢主持”。並告李鴻章知,慈禧太后“亦不能定此大計”。直到十五年後,慈禧在其時傾向支持修鐵路的親信醇親王奕的鼓動下,才最後同意興造鐵路。

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的權勢之大,想興辦近代企業尚有如此強大的阻力,無權無勢的平民在這種環境中根本不可能興辦近代企業。如19世紀70年代初曾有華僑商人在廣東南海設立以蒸汽為動力的繅絲廠,結果卻被官方以“沿海各省制辦機器,均系由官設局,奏明辦理,平民不得私擅購置”為由,將其封閉、拆除。所以,清末的近代企業採取官辦形式是歷史的“不得不然”。歷史地看,這些企業畢竟是在引進西方科技文化、培養人才、開創風氣方面起了巨大的進步作用,大機器的引進成為中國近代工業建立和展的開端。凡此種種,確有歷史的合理性與正面作用。

但是,官辦企業的弊病也很明顯。這些官辦企業在體制上也採取衙門式的管理,不是獨立經營的企業單位,而是政府的一個分支部門;設總辦、會辦、提調若干,類似官場職別,並且受總督、巡撫和總理衙門的監督、節制。這種官辦企業必然冗員充斥,機構臃腫,許多人因與“官”有關係而挂名支薪,官府也將其作為安排官員位置的地方,貪污**嚴重,管理混亂,生產效率低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的裂縫(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的裂縫(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清末企業的官辦與商辦(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