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張”的命運(3)(1)

1.“二張”的命運(3)(1)

“立嗣風波”使張之洞得到慈禧恩寵,而一年後的“庚辰午門案”,則使他贏得朝野一片叫好。***1880年是農曆庚辰年,中秋前夕,慈禧派太監李三順給她的胞妹、醇親王福晉送八盒食品。按規定,太監出宮不許走午門,何況也無人事先通知,所以把守午門的護軍玉林等照例不許李三順通過。李三順倚仗太后之勢,強行闖門,雙方生爭執推搡。李三順丟棄食盒跑回宮向慈禧告狀,慈禧大怒,當即命令總管內務大臣會同刑部嚴懲玉林等一干護軍,“犯”要辦成死罪,其他人也要監禁、流放。如此處理,朝野不服。經各方運作,幾個月下來,慈禧才同意將玉林等人或配黑龍江充當苦差且“遇赦不赦”,或監禁五年,護軍統領岳林則交刑部嚴加議處。護軍忠於職守卻遭此嚴懲,眾人依然不服。同在翰林院任職的張之洞、陳寶琛憤然於胸,準備上疏抗爭。

在這幾個月中,宮中生的兩件事更讓張之洞覺得上疏時機已到。原來,午門護軍與太監生衝突后不久,內務府施工時,在慈禧常去的長春宮天棚內現大包黑火藥和大量火柴(當時名為“洋取燈”),很可能是要謀殺慈禧。此是重案,因門禁鬆弛,雜人漸多,根本無法查清是何人所為,但起碼太監有失察之責。另一件則更為荒唐。一天中午,慈禧在體元宮西暖閣正準備吃飯時,聽到外面有連續的咳聲,忙問是誰,回答說是“內監”。但放眼一看,卻是一平民老漢,一邊持煙桿吸煙,一邊咳嗽吐痰不止。慈禧大怒,命人將其捉拿審訊后才知,此人名叫劉振生,是住在北京西城的百姓,因認識一位太監,就請他將自己帶進皇宮開開眼界。這位太監將他經神武門帶入宮內,守門護軍不敢攔阻;進宮后太監有事離開,劉竟一人走進深宮。慈禧當然怒不可遏,劉振生被處死,而那位太監、神武門當值護軍及其他有關者都受到諸如充軍流放、革職等處罰。具有諷刺意味又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上諭還痛斥守門護兵說:“宮禁森嚴,竟任令該犯走入,門禁懈弛已極,實堪痛恨。是日值班之護軍統領載鶴,交部嚴加議處。其該班章京,着即革職。兵丁即行斥革。”

張之洞上疏的重點在強調太監恣橫為禍最烈,並舉這兩個案件為例,說明門禁懈弛的可怕後果,要求嚴懲涉案太監,並請下旨要內務府大臣今後對太監應嚴加約束,申明有關禁令。但對數月前受冤屈的午門護軍,全疏卻無一句為之辯解,因為張之洞深知慈禧稟性,唯恐如此一來反會壞事。所以,他還一再叮囑陳寶琛上疏時千萬不要提從寬處罰護軍之事,因為這含有責太后處分不當之嫌;全疏應着重於門禁和對太監的管理、處罰,希望“太后之自悟”;辭不要過激,以免惹怒太后,“致無益有損”。恭親王奕讀後,手拿張、陳兩疏對其他御史說:“你們上的摺子真是笑話,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奏疏呢!”張、陳上疏及不久前的“兩案”,的確使慈禧“自悟”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她又不願承認自己不對,所以只是減輕了對有關護軍的處罰,而對太監李三順等也略有薄懲。眾人知道,能有此結果至為不易,朝野上下對張、陳稱讚不已。

“清流黨”氣盛一時,不可一世,舉凡軍國大事、內政外交、財政收支、人事升降等等,無不“指點江山”;而且這些書生尤喜談兵,遇到中外衝突即強烈主戰,具體的用兵之道、戰略戰術都談得頭頭是道。如此雄才大略,朝廷自然重用,其中一些人或被派到朝內實權部門,或被派到地方當一方大員,開始掌握實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二張”的命運(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