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德國統一之路(2)

2.德國統一之路(2)

年輕的俾斯麥認識了一位貴族小姐,希望與她結婚,但卻沒有錢,於是希望用賭博的方式贏一筆錢,結果不但輸了很多錢,而且欠下許多債務。后又結識一個牧師的女兒,但她後來跟一位軍官結了婚。賭場、場都失意的俾斯麥只好回到家鄉,過了一段莊園貴族的生活。但不甘寂寞的俾斯麥很快開始從政,被任命為河堤監督官。這份差事很適合他好鬥的性格,在職期間他維持正義,堅決不做任何屈服和退讓,結果樹立了很好的口碑。不久,他藉此參加議會選舉,成為一名候補委員。這時體現出俾斯麥擅長使用手段的一面:他逼迫一位正式議員以患病為由退出,自己於1847年5月順利成為正式議員,時年32歲。

次年,歐洲爆1848年大革命,普魯士國王被俘,俾斯麥決定利用這種有利的政治環境,再進一步。於是他來到柏林,沒想到在途中遇到了威廉親王的妻子,她請求俾斯麥幫助親王,俾斯麥拒絕了,但此事並未影響俾斯麥的仕途,後來威廉一直非常器重他。

1851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駐法蘭克福邦聯會議的普魯士代表,后升為大使,並在此任上幹了8年。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其弟威廉親王攝政,任命俾斯麥為駐俄大使。

1861年,威廉親王登基,稱威廉一世,因在擴軍方面與議會生矛盾,於是任命擴軍派領袖俾斯麥出任內相。但俾斯麥不滿於僅僅成為內相,不願履職。1862年春,俾斯麥回到柏林,但威廉一世迫於壓力仍無法任命其為相,俾斯麥請辭,改任駐法大使。但不久俾斯麥就得償所願——當年,普魯士議會新一輪選舉中自由派獲勝,立即否決了普魯士政府的軍事預算計劃,結果擴軍受阻。議會與政府陷入嚴重的對立中,此時能讓雙方都接受的人選只有俾斯麥,於是威廉一世立即召回俾斯麥,任命其為普魯士相兼外交大臣。

1862年,俾斯麥登上了普魯士的政治舞台,成為核心人物。上任伊始,他就強烈地表現出強硬的政策——9月26日,他在下院表了演講,表示出了他的“鐵血傾向”。1862年9月30日,即他任相后的一個星期,他出席了議會預算委員會的一次會議(當時政府與議會因擴軍問題矛盾重重,所以與會的只有20多個委員),會上討論了關於1863年撥款的決議草案。俾斯麥在中,開始時還以和緩的口氣表示他是多麼重視政府與議會共同解決預算問題,接着,話鋒一轉,直截了當地提出他對解決德意志問題的基本見解。他說:“……雖然我們不去尋求,但很難避免德意志的紛擾,這是真實的。德意志的未來不在於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在於強權……普魯士必須集聚它的力量並將它掌握在手裏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曾一再到來而又被放過。自從維也納條約以來,我們的邊界就不是為一個健全的政治集合體而適當設計的。當前的種種重大問題不是演說詞與多數議決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錯誤——要解決它只有鐵和血。”俾斯麥此舉原本只想說明他的見解,沒想到輿論大嘩。在整個內閣中,除了陸軍大臣羅恩外,沒有一個閣員支持他,由此他也獲得了“鐵血宰相”的稱號。威廉一世對俾斯麥的激進態度很擔憂,10月5日,威廉一世在從巴登返回柏林的途中會見俾斯麥,他說:“結局會很清楚,他們會在歌劇廣場、我的窗前砍下你的頭,過些時候再砍下我的頭。”俾斯麥回答:“既然遲早要死,為何不死得體面一些?無論是死在絞架上抑或死在戰場上,這之間是沒有區別的……必須抗爭到底!”

就職后,俾斯麥並沒有急於着手解決議會與政府之間的矛盾,他並不在意這種爭吵,甚至可以說蔑視——俾斯麥對資產階級派系所主張的“憲法統一”十分鄙視,也不相信憲法的任何一項條文會使人產生力量,他說:“假如確實成功地按照這條新的、正在走的道路爭得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的祖國……那我可能會對這個國家新秩序的創始人表示我的感謝;但是現在對我們來說,這是不可能的!……我確信,普魯士的榮譽並不取決於為了那些正在生病的議會著名人士在德國到處扮演唐·吉訶德……德國的統一和在議會的講壇上作報告的權力不是同一類問題。”他嘲諷地說,“一個議會比一支軍隊更容易被動員起來。”當然,俾斯麥除了把憲法統一視為毫無用處外,還敏感地意識到議會憲政對普魯士容克統治的危害。在他看來,議會的民主政治思想,始終是一種有可能被街壘戰士掌握統治權的威脅,說“這可能把民主政治的毒藥撒進紀律嚴密的普魯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挑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挑戰
上一章下一章

2.德國統一之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