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提爾皮茨戰略的缺陷(4)

13.提爾皮茨戰略的缺陷(4)

在經過一系列全球政治協調后,英國事實上已經完成了全球收縮,主持英國海軍的費希爾將英國在全球的九大艦隊調整為五大艦隊,分別部署在多佛爾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好望角和馬六甲海峽,其餘艦船撤回本土,加強本土(尤其是北海)防禦。***

在北海戰術方面,英國也做了調整,根據1912年的對德作戰計劃,英國不會冒險進攻德**港,而是實施遠距離封鎖。由於北海對德國也非常重要,封鎖北海就等於切斷了德國航運,將對德國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壓力。隨着時間的延長,這種壓力會越來越大,最終逼迫德國艦隊進入北海尋求打破封鎖,這時英國就會利用海上優勢與其決戰。為此,英國的計劃是把艦隊主力佈置在斯卡帕灣,對着丹佛海峽設置驅逐艦的包圍圈,由較老舊的戰列艦支援,由一定的布雷區保護,從而封鎖北海的(德國)出口。相反,如果英國艦隊不進攻德**港,那麼提爾皮茨將艦隊集中在港口的計劃就毫無意義,在英國遠距離、大艦隊封鎖中,德國艦隊就將處於“飢餓封鎖”狀態。

甚至,在海權競賽的最深層,德國的海軍政策也是失敗的——馬漢曾說:“擁有並運用武裝力量並不一定意味着戰爭。人們可以而且實際上常常在不引戰事的況下恰如其分地運用這種力量,只要運用得得心應手,便能夠和平地達到目的。儘管如此,手無寸鐵也根本不能保障和平。”德國其實很清楚,德國海軍無論怎樣展都難以與英國海軍相抗衡,因此德國從根本上並不打算與英國進行海上決戰,只是希望以相當規模的艦隊制衡英國,但是德國的政治並不能與海權展相配合,結果最終導致兩國還是爆戰爭。相反,英國在不斷受到德國挑戰後,最終下定決心,即便放棄諸多全球利益,也要與德國一戰,以保證核心利益和本土安全不受威脅。在海權思想的核心深處,英國早就看透了德國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於是先制人,在德國海軍沒有真正成長起來之前就策動了戰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挑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挑戰
上一章下一章

13.提爾皮茨戰略的缺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