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同文館之爭――“特殊性”與“普適性”的初次激辯(2)(2)

2.4節:同文館之爭――“特殊性”與“普適性”的初次激辯(2)(2)

這次爭論的實質,是西學的價值問題,亦即自然科學知識是否具有“普適性”。任何一種知識都產生於具體的“地方”,所以每種知識的源起都具有“地方性”,如果因此認為任何知識都沒有普適性,那麼所謂交流、交往將沒有意義,不同文明之間根本無法溝通,人類也不可能展進步。端於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在引入中國之初被稱為“西學”,表明時人認為這只是一種地方性知識。頑固派堅決反對引入,即認為這種知識不具普適性、不應為“我”所有,而且是對“我”構成威脅的“他者”。洋務派雖不可能清晰認識到,自然也未明這是一種具有普適性的知識,但強調能為我用,畢竟是對其普適性的初步承認。聲光電化、天文歷算這類知識從“西學”到“科學”的名稱之變,實即“身份之變”,表明近代中國最終承認這是一種普適性知識體系。現在,科學更是被提高到“科教興國”的高度。中外歷史表明,國之興衰、社會展之快慢,與對這種普適性知識接受的難易確實大有關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的進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的進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4節:同文館之爭――“特殊性”與“普適性”的初次激辯(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