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節:後現代批評與中國國情(1)(1)

1.23節:後現代批評與中國國情(1)(1)

後現代批評與中國國

“文革”期間我在農村插隊當知青的時候,常有政治運動,每次“上面”都要派工作組進村“動群眾,開展運動”,因為當時農民連飯都吃不飽,根本不關心政治。***

工作組一進村,“政治”便突出起來。群眾被動起來的標誌之一,是每天不知道要喊多少次“**萬歲”。出工前收工后都要在**像前念語錄喊口號“獻忠心”,每次開群眾大會時“**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更是響徹雲霄。但來我們村的工作組卻規定,地、富、反、壞等“四類分子”不能喊“**萬歲”,更不能喊“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那時我剛到農村,對此百般不解,便問工作組為何不讓他們喊,工作組回答說革命群眾對**無限熱愛,喊“萬歲”肯定是自內心的聲音。但“四類分子”是專政對象,他們肯定夢想復辟失去的天堂,奪回被沒收的財產,人還在,心不死,對無產階級專政和**一定心懷仇恨,別聽他們喊出來的也是“萬歲”的聲音,但心裏實際想的肯定是“萬碎”,所以他們喊的一定是反動口號,當然不能讓他們喊這種反動口號。

這種“誅心之論”在“文革”時期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甚至從1960到1966年一度無處不在的第三張“**標準像”中,也被一些“革命群眾”“解讀”出有“偏聽偏信”的問題!

從1950年至今,新華社先後公開表了四張**標準像。據加工、製作這四張標準像的陳石林先生回憶,從1950年10月到1959年10月之間,先後公開表了兩張**標準像,1959年9月為迎接建國十周年大慶,**中央有關部門徵得**同意決定為**拍攝、製作一張新的標準像。為了讓標準像不過於呆板,新標準像是**的半側面像,由於是半側面,雙耳自然無法同樣突出。新標準像加工、製作后,經**親自選定、批准,在國慶節那天,《人民日報》及全國各大報都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這張新的標準像。直到1966年底,全國到處懸挂的都是這第三張標準像,當時**城樓上的**畫像也是以這張半側面標準像為摹本繪製的。

但從1964年起,隨着越來越強調“階級鬥爭,一抓就靈”和個人崇拜日漸濃重,“一些群眾出於對**的熱愛和崇敬,對第三張**標準像提出了意見,認為半側面像只突出一隻耳朵,且左眼珠偏上,似乎**在‘偏聽偏信’。”在這種況下,有關部門決定再為**拍攝製作一張正面雙耳的標準像。新的標準像在1967年元旦正式公開表,取代第三張標準像,一直使用至今,現在**城樓上的**畫像就是按第四張標準像繪製的(陳石林:《我加工、製作**標準像的點滴回憶》,《黨的文獻》,2000年第3期)。所幸這第三張標準像是經**親自選定,不然有關人員還真無法擔當讓偉大領袖“偏聽偏信”的責任。

建築講風水是中國悠久的傳統,但在大破“四舊”的“文革”中,當然要被嚴禁,不過,那時卻又產生了更加嚴格的新“講究”。現在的長沙火車站是於“文革”中新建的,設計時有關方面要求主樓頂上必須要有一把巨大的火炬,象徵湖南是**的家鄉,中國革命的熊熊烈焰由此點燃。但設計時,火焰的朝向卻成為想像不到的難題。當設計火焰微微向北、以表示“心向北京”時,有人提出這說明從香港刮來的南風太勁,當時香港還未回歸,是我們與資本主義世界鬥爭的前沿陣地,“南風勁吹”,居心何在?於是,設計者欲將火焰改為南傾,顯示“北風勁吹”,但立即有人反對,認為表現北風強烈有為“社會帝國主義”這隻“北極熊”鼓吹之嫌。為了表示“東風壓倒西風”,又決定火焰西斜,但有人說台灣在東邊,這有“台灣壓過我們”和“心向西方”之嫌。火焰東傾又被說成是“西風壓倒東風”,那更是嚴重政治錯誤。萬般無奈之中,最後的方案竟是紅紅的火焰直直向上。當時就有這樣一個段子:據說一個外地人剛下火車,驚嘆道:“早就聽說湖南人愛吃辣椒,沒想到愛到這種地步,連火車站上面都要豎一個辣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的進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的進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3節:後現代批評與中國國情(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