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節:轟動全國的“蘆葦”(1)(1)

1.21節:轟動全國的“蘆葦”(1)(1)

轟動全國的“蘆葦”

十幾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越來越火,各種作品在拍賣市場紛紛亮相,至今已不覺新鮮。不過,北京嘉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春拍會上的油畫《你追我趕》,還是引起了相當的關注,以至於《北京日報》在2007年6月12日專門了一篇消息:“當年‘政治黑畫’《你追我趕》驚現京城。”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大都能回想起當年此畫引起的軒然大波。話說1964年10月,由文化部和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高等美術學校1964年畢業生創作成績展覽會”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次由國家舉辦的全國高等美術學校的學生藝術作品展。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1964屆畢業生李澤浩,是唯一一位有兩幅作品入選的作者。他的作品《你追我趕》和《墾區新兵》在此次展覽中廣獲好評,於是當年全國行量最大、頗具影響的《中國青年》雜誌,於1964年第12期,即年底那一期在封底(彩頁)選了他的作品《你追我趕》。這幅油畫以明凈的天空和正在收割的金黃色的田野作為背景,把前景上一群“社會主義青年人”的矯健身姿襯托得更為鮮明。金色陽光的描繪,加強了整幅畫面熱烈、明快的氣氛。前景上那一片在和風中起伏搖動的蘆花,不僅在構圖上起了掩映襯托的作用,而且和奔馳着的人群一起,構成了一個向前突進的態勢。作者以素樸的油畫寫實技法,塑造了一批“朝氣蓬勃、滿懷希望的青年勞動者形象”。

此時正是“文革”前夕,幾年前開始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以階級鬥爭為綱”教育的“成果”開始顯現。突然全國盛傳此畫“反動”,原來有“階級鬥爭觀念強”的讀者給《中國青年》雜誌打電話並來信,指責此畫那些橫七豎八的蘆葦實際藏有“蔣介石萬歲”的“反動標語”!傳越來越廣,一時間議論紛紛,沸沸揚揚。人們的“政治敏感”越來越強,於是有人順看有人倒看有人左看有人右看,甚至有人從背面對着陽光燈光看,越看“反動”越多:有人現了“**”、“以血還血”等“反標”;有人提出蘆葦倒向畫面左側是“西風壓倒東風”,惡毒攻擊偉大領袖**關於國際形勢是“東風壓倒西風”的英明論斷;有人提出畫面中心有五個人物,四個人挑着稻穀擋着褲子,只有一個人是顯出褲子的全身,作者用意是說“五個人穿一條褲子”,和赫魯曉夫攻擊我國一唱一和,是一個腔調;由於印刷品畫面較小,有人誤把稻田遠處彎腰收割水稻的紅衣女青年和遠處大道上拉車的紅馬看成倒了的紅旗,於是指責作者暗喻“三面紅旗倒了兩面”;作者的名字也是反動透頂,李是“離”,澤指“**”,浩是“好”,連起來就是“離開**好”,寓意背叛**思想。無數事實說明,在中國語境中,這種“過度詮釋”並非與被詮釋者無關的“純學術”,而會使被詮釋者大禍臨頭,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由於事關重大,團中央曾協同公安部、美協黨組認真調查,結果是此畫並無政治問題。但此時中國美協已自身難保,因為**在1964年6月作出的著名“批示”中,已嚴厲批評這些文藝協會,“最近幾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義的邊緣,如不認真改造,勢必在將來的某一天,要變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樂部那樣的團體”。所以美協黨組的報告在認為此畫無政治問題時,又在最後有所保留:“但是,我們在審閱《你追我趕》和李澤浩另一幅作品以後,也有一個小小的疑問:這就是在《你追我趕》這件作品中,為什麼要把一片蘆花放在前面呢?而且在另一幅作品中,為什麼也畫了幾棵蘆葦呢?作者為什麼老喜歡在畫幅中把蘆葦作點綴呢?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應該調查一下。”這“另一幅作品”即深受好評的另一件參展作品《墾區新兵》,這幅也是表現青年社會主義勞動創業者的油畫表在《中學生》1965年第1期插頁上。雖有某種“疑慮”,但結論畢竟是此畫無“政治問題”,《團內通訊》曾表“中國青年雜誌社關於1964年第12期封底畫的況報告”以平息傳。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林默涵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說,《你追我趕》是一幅歌頌知識青年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優秀作品;並宣佈經組織調查,作者李澤浩是魯迅美術學院繪畫系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的進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的進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1節:轟動全國的“蘆葦”(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