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2章 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墳墓(3)

5.第2章 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墳墓(3)

歷史上,成吉思汗的馬蹄在這裏曾留下了深深的足跡,成吉思汗就是從這裏進人歐亞大平原的。***我在新疆的日子,一個從台灣來的由七人組成的“追尋成吉思汗西征足跡”考察團,正在額河流域活動。他們是步行的,先在蒙古境內跑了半年,接着要在中國境內跑半年,然後從吉木乃口岸進入哈薩克斯坦,再從哈境進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然後進人俄羅斯,進人歷史上的東羅馬。如今被稱為哈納斯湖的地方,當年據說是成吉思汗的軍馬場。這裏居住的蒙古族,叫圖瓦人。在哈納斯湖美麗的西伯利亞冷杉樹下,我與一位叫金巧玲的圖瓦人小姑娘交談。小姑娘正在采草莓,她的父親是看林人,叫金剛。當我問金巧玲蒙古人的敖包在哪裏時,金巧玲指了指三十公里開夕卜那座銀光閃閃的阿爾泰山第一高峰一友誼峰。敖包是在那裏嗎?或者說這座巍蛾山峰就是一個敖包,我不清楚。蒙古人之一支,那些當年曾在莫斯科建立過一個叫金帳汗國的蒙古人,東歸回來后,如今也定居在阿勒泰草原和塔城草原接壤的地方。有一部電影叫《東歸英雄傳》,描寫的就是這些蒙古族同胞回歸祖國的景。最後,在這個描寫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墳墓的短文中,允許我把我的最深的禮讚給兵團的“十三連”。啥叫“十三連”?按照建制,一個團隊通常只有十二個連隊,這樣,兵團人便將死去的人,叫“調到十三連去了”。繼而,那散佈在荒涼的戈壁灘上的兵團人的墓地,被稱作“十三連”。在荒涼的黑戈壁紅戈壁白戈壁之上,在涌涌不退起伏不定的大沙包子之後,你的眼前突然會出現一片偌大的條田。條田的頂頭是灌水渠,距灌水渠一箭之地,通常會有一片饅頭一樣的墳墓群,那就是兵團的“十三連”。它平庸、樸素、卑微,靜靜地攤在一片戈壁灘上。墳頭不高,是土墳,像內地平原上的那種土墳式的家庭公墓。沒有一朵鮮花沒有一絲綠色,它靜靜地躺在天穹下面。墳墓上也沒有裝飾物,通常只有一塊簡陋的木牌,那上面寫着亡人的名字和他的遙遠的家鄉。那家鄉或是貴州赤水,或是山東昌邑,或是上海楊浦,或是天津靜海。蒼鷹在天邊翱翔着,給這“十三連”帶來一點稍稍的生氣。如果這蒼鷹突然一聲長唳的話,這啶聲會令人陡然一驚。兵團人一部分是當年進疆時的士兵,就地轉業屯墾的。聞捷《復仇的火焰》中,那個邁過嘉峪關邁過星星峽的豪邁序列,其中大部分的人後來成為兵團人。另一部分人則是20世紀50年代末轉業到新疆的複員軍人,他們中以山東人居多。第三部分人,就是1964年、1965年赴新疆的上海、天津支邊青年。當然,除這三撥人之外,在兵團成立之時和運轉期間,都接納了大量的從內地盲流到新疆的人群。例如,去年我回阿勒泰,接待我的農十師文聯主席杜元鐸先生,就是1962年從安徽盲流到新疆的。又例如,我的一位哈薩克朋友,他的爺爺是山東人,一百年前徒步從山東一直走到額河邊上,入贅到一家哈薩克氈房。

他大約姓齊,因此,他在額河上擺渡的這個渡口叫“齊伯渡”。而在最近出版的中國地圖上,“西北渡”又易名“錫伯渡”,因為據說,清朝康熙年間,錫伯人之一支,從東北遷往伊犁草原的查布察爾,就是從這裏渡過額爾齊斯河的。如今,二百多萬兵團人已經成為這塊中亞細亞地面上一支穩定的力量,建設的力量。他們一個個都像懷着崇高理想的堂吉訶德一樣,生活在回憶中、光榮中和夢想中。因為他們,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出現了許多“無中生有”的城市。如今,活着人已經是第三代和第四代了,而亡人則永遠地被編人了“十三連”。他們不是孤魂野鬼。“十三連”和瑪扎,和拱北,和敖包一樣,它們共同躺在額爾齊斯河母親的懷抱里,傾聽着春潮年年的歌唱。並且傾聽着每一個來到這裏的行旅者,例如我,對它們的頂禮膜拜。我以兒子般的莊嚴和虔誠向他們致敬,每當我向他們走近的時候,我就感到像走近自己的某一位祖先。2001年5月阿拉乾的胡楊“羅布人有許多東西遺落在路上了,但是,有一條關於胡楊的夕俚,我還記着,這就是:胡楊有三條命一生長不死一千年,死後不倒一千年,倒地不朽一千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地平線(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西地平線(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2章 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墳墓(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