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尋龍擇穴:帝王陵墓選址十大原則(3)

11.尋龍擇穴:帝王陵墓選址十大原則(3)

在查形觀勢的時候還要弄清楚龍脈的形與勢的區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就像是起伏的群峰,形則是單座的山頭。認勢唯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道小環境受到的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查形觀勢就是要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這樣就不會有後顧之憂,而會後福綿延,福澤子孫。《朱子語類》論北京的大環境云:“冀都山脈從雲中來,前則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案,江南五嶺諸山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過於冀,所謂無風以散之,有水以界之。”這說明了北京地理環境之優越。

中國帝王陵墓的選址是非常注重查形觀勢的。以清朝皇帝的陵墓為例,我們可以現在選擇陵墓的地址時,在這方面他們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清東陵據說是順治親自跑馬游山而選定的風水寶地。以風水而論,這裏確是絕佳之地——整個陵區以昌瑞山為界,以北稱“後龍”,是龍脈來源;陵區以昌瑞山為靠山,東側的鷹飛倒仰山為青龍;西側的黃花山為白虎;南部的形如覆鐘的金星山為朝山;遠處的影壁山為案山;馬蘭河、西大河二水環繞屈曲流過,環抱有。是典型的“山環水繞、負陰抱陽”的山水格局。清代各帝后妃陵寢的選址和營建都是如此,無不考慮龍、砂、穴、水、明堂、近案和遠朝的相互關係,以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選址原則五:土質檢驗

很多古代帝王的陵墓現在都已經成為旅遊觀光景點,大家不難現,這些墓葬的所在地一般都有山清水秀、風光秀美、空氣清新、草木豐茂的特點。也就是說,這裏的地形地貌和水土都是比較優良的。其實,在堪輿師給帝王選擇陵寢的過程中,他們除了十分重視方位形勢等因素外,對於當地的土壤質量也是非常重視和挑剔的。針對這些問題,他們常常在相地時親臨現場,用手捻,用嘴嚼嘗泥土,甚至挖井察看深層的土質和水質,俯身貼耳聆聽地下水的流向及聲音,這些看似裝模作樣,其實不無道理。

在地球上,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就是風(空氣)、水、地(土地)。“地”就包括了土壤,土壤質量的好壞是風水學需要研究的大問題。

現代科學已經證實,傳統風水學認為土質決定人的體質的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現,土質對人的影響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土壤中的鋅、鉬、硒、氟等元素會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明代王同軌在《耳談》中記載:“衡之常寧來陽立錫,其地人語予云:‘凡錫產處不宜生殖,故人必貧而遷徙。’”《山海經》也記載了不少地質與身體的關係,特別是由特定地質生長出的植物,對人體的體形、體質、生育都有影響。

第二,潮濕**之地是細菌的天然培養基地,會導致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皮膚病等。

第三,地球是一個被磁場包圍的星球,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時刻對人生着作用。強烈的磁場可以治病,也會引起頭暈、嗜睡或神經衰弱等疾病。

第四,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雙層交叉的河流、坑洞、複雜的地質結構,都可能放射出長振波或污染輻射線或粒子流,導致人頭痛、眩暈、內分泌失調。

從另一方面來說,古代的堪輿師相對來說都是地理學家,對氣候、環境較為敏感,我們不得不承認風水術確定有科學道理,並非空穴來風。風水圈中曾流傳過一個“郭璞葬母”的傳說:郭母死後,郭璞給母親挑選的墓穴距離河邊不到百米,如果一大水墳便會被淹掉,這可是風水大忌。郭璞卻敢葬,預水必退去,時人將信將疑。結果若干年後,河水果然改道了,郭母墓四周都成了桑田,郭璞的名氣因此大振。郭璞為什麼敢這麼斷,無非是他對附近的山川走向、河流分佈、氣候變化,比別人更了解罷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蹤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蹤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尋龍擇穴:帝王陵墓選址十大原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