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防盜有術:讓盜墓賊興嘆的帝王陵墓(3)

19.防盜有術:讓盜墓賊興嘆的帝王陵墓(3)

八白室是幾座蒙古包式的穹廬頂建築。***遼闊的大草原上,巍峨的殿宇,高大的塔形香爐,藏藍和橘黃的琉璃瓦,透出莊嚴和肅穆的氣息。陵園後殿,有黃緞覆蓋著的靈包,據說就是成吉思汗和他三位夫人長眠的地方。每年,這兒有着許多不同膚色,不同語的客人慕名而來,他們好奇地打量着“神聖”的靈包,好像在窺探這位曾令整個亞歐大陸為之戰慄的一代天驕傳奇般的一生。

然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座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衣冠冢”而已。到底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寢在哪兒,到現在也沒有人說得清。

傳說成吉思汗征服了遼闊的歐亞大陸后,又立刻動了對西夏的進攻。就在西夏唾手可得之際,成吉思汗卻猝然病逝于軍中,終年65歲。根據成吉思汗的遺囑,隨他出征的兩個兒子拖雷和窩闊台“秘不喪”,星夜兼程,趕回蒙古本部。回到蒙古之後,才布訃告,正式宣佈了成吉思汗的死訊,並舉行了隆重而神秘的葬禮。

為了不讓人們知道成吉思汗的埋葬地點,只有極少數人如諸王、公主等將靈柩送到葬地。據《元史·國俗舊禮》記載“……至所葬陵地,其開穴所起之土成塊,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復依次掩護之。其有剩土,則遠置他所。送葬官三員,居五裡外,日一次燒飯致祭,三年然後返。”《黑韃事略》、《塞外雜說》等野史筆記也記載:“葬畢,以萬馬蹂之使平。以千騎守之,來歲春草既生,則移帳去,彌望衍平,人莫知之。”

繼成吉思汗之後,他的子孫們也紛紛仿效成吉思汗,全部採用了秘葬的形式。蒙元一代的統治者,是歷史上唯一沒有留下任何陵寢的帝王。

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自唐安史之亂后,中國社會再次陷入了長期動蕩不安之中,社會風氣江河日下,盜墓之風彌熾。“丘隴彌高,宮廟甚麗,掘必速。”前朝前代的陵墓,幾乎無一倖免。據說北宋哲宗墓葬被盜后,其屍骨暴於野,景象極其凄慘。這給後世子孫的心理創傷非常之大。蒙元的統治者可能正是鑒於此,才採取秘密歸葬之舉。

還有一種說法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全部安葬在他們所崇拜嚮往的神秘大山裡,即他們祖先的靈魂居住的地方。這個神秘的地方,據《元史》透露,名叫起輦谷。至於此地到底在哪裏,歷來說法甚多。南宋彭大雅《黑韃事略》說,成吉思汗的葬地在臚朐河之側,龔之鑰說起輦谷在北京西邊的房山縣;還有的認為成吉思汗死後葬在了祁連山。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則認為:“成吉思汗葬一山中,山名阿勒篩,嗣後其族及其諸嗣汗皆擇葬於此,雖死地遠在百日行程之外亦然。”《多桑蒙古史》記載成吉思汗的墓地又不同:“葬於韓難、怯綠連、禿拉三水源之地不兒罕合勒敦諸山之山中。”沈植增經過精闢的考證后在《蒙古源流箋證》裏解釋說:“起輦谷必在漠北之地,……起輦亦怯綠連之合音也。”也就是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肯特山中。

後來,成吉思汗的子孫為了方便祭祀又興建了八白室。《蒙古源流》記載了八白室的興建原因和地點:“因不能請出金身,遂造長陵共仰庇護。於彼處建白屋八間,在阿勒台山陰,哈岱山陽之諤特克地方建立陵寢,號為索多博克達大明成吉思汗,其名遂流傳至今雲。”至今,八白室仍是蒙古族人民朝覲祖先的聖地。

正所謂青山處處埋忠骨,如今,整個蒙古大草原都是成吉思汗英魂棲居之處,而這也許正是他真正的心愿。

朱元璋陵:丑龍歸隱紫金山

起於草莽的明太祖朱元璋相貌醜陋,有人說他下巴奇長、耳朵肥大、滿臉麻點,是中國帝王中的第一丑。這條“丑龍”在明朝開國三十一年後壽終正寢,與皇后馬氏合葬於鐘山南麓的孝陵。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坐落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劉敘傑說:“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陵墓建築和陵墓文化的縮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蹤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蹤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9.防盜有術:讓盜墓賊興嘆的帝王陵墓(3)

%